分享

《伤寒论》学习第76天——'热痞证'之'附子泻心汤证″

 秦明月之龙腾万 2020-07-22

(2)附子泻心汤证

        【原文】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155)

         大黄二兩    黄連一兩 黄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须臾,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提要】论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解析】心下痞亦属气痞。恶寒汗出,是表阳虚。阳虚失温则恶寒,卫外不固则汗出。本条恶寒汗出,类似表证未解,但表证的恶寒,多伴发热一症。现仅恶寒而无发热,且与汗出并见,并且承接上条热痞论治,已无表证可言,故恶寒汗出属卫阳之虚无疑。治当泻热消痞,扶阳固表,附子泻心汤主之。

      【方义】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泄热消痞;附子扶阳固表。本方仍渍三黄,取气之轻清以泻心消痞。而附子则另煮取汁,取其辛热厚味以扶助阳气。清代伤寒注家尤怡对本方之用作了精辟论述:'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辨治要点】

         病机:中焦有热,气机痞塞,兼卫阳不足。

        主症:心下痞,恶寒汗出。

        治法: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炮附子)。


方歌:

                一枚附子泻心汤,

                一两连岑二大黄,

                汗出恶寒心下痞,

                专煎轻渍要参详。

【知识拓展】

          临床上主要将附子泻心汤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胃脘痛、下利、热厥、慢性痢疾、便秘、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慢性肾衰(尿毒症)等,辨证属于中焦热盛兼阳气不足者。

       药理研究表明,附子泻心汤水醇法提取液具有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数的作用,对血栓的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红蛋白的含量无明显的影响。附子泻心汤能延长小白鼠负重游泳的存活时间,提高负重游泳的耐力,可能具有抗疲劳作用。

【医案选录】

         刘渡舟医案:李某,男,30岁。素有胃病。胃脘痞胀,胃中嘈杂如火烧灼,心烦不寐,口腔内黏膜及舌体溃烂,全是一派心胃火热之象。舌质反淡嫩有齿痕,苔薄白。再询其证,尚有周身乏力,时时畏寒,精神不振,性欲淡漠,纳谷不香,大便稀溏等。切其脉弦而滑。证有寒热,俱非虚假,当以清火温阳之法治疗。制附子10g(另包单煎),大黄、黄连、黄芩各6g(沸水泡渍)和汁兑服,6剂。药后胃脘痞胀及烧灼感均消,口疮愈合。但仍畏寒,大便每日2-3次,续上方加大附子剂量为15g,又服3剂后,精神大振,体力增加,大便转常,诸症随之而安。(刘渡舟,姜元安.经方临证指南[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