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经类专业真的好吗

 我爱你文摘 2020-07-22
财经类专业真的好吗

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统称“商科”,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尤其是其中的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等专业,近几年当之无愧地成为所有文理科考生追逐的“热点”。各院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金融类专业为最高。

这些年在我咨询服务过的高三家长和考生当中,初步统计有超过60%的人第一愿望要学财经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有少数考生因为总分不具优势和单科成绩存在缺陷被我劝说转报其它专业,大多数人的第一志愿仍旧态度坚定地填报财经类专业。总体感觉是弊大于利,清理了几点相关的情况,供今年的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1、中国经济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房地产和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可以吸纳大批金融类专业包括其它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导致财经类专业成为“热门”。大量的院校争相扩招和新增财经类专业,近几年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已经趋于饱和,再往后恐怕会严重过剩。

2、实际上多数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师资力量并不强,课程设置简单,教学体系尚不健全,教学效果不好,专业培养质量差,毕业生“含金量”低。

3、原来财经类的专科院校甚至中专学校成建制升级,比如有的省市在60-80年代成立的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或财经学校(中专)经过合并、包装,纷纷改换名称变成本科院校,更甚者还升格到一本院校招生,吸引高分、中高分考生去填报。人为升级的本科院校,学术信用资本很低,填报的考生和家长却趋之若鹜,只图虚名,不求实效。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和考生难于鉴别其大学的内在品质和专业水准。

4、财经类专业中的部分专业对数学要求相对较高,比如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都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程,要做大量的数学模型。有的数学基础薄弱的考生直到进入大学二年级深入专业课程后才发现所读专业其实并不适合自己,苦不堪言,但为时已晚。

5、财经类院校的招生,一般要比同层次的其它院校高出10-20分。填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院校,一般要比二、三线城市同层次的院校高出10-20分。两个因素叠加,填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关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要比二、三线城市的同层次院校高出20-30分,甚至30-40分,最突出的有超过50分。对于分数没有明显优势的考生,硬要去北、上、广读财经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财经类专业,院校的实际层次势必下降,影响大学本科的质量,四年以后无论是就业、考研还是出国,都将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上述情况提示,并不是为了给财经类专业泼冷水,而是提醒家长和考生理性思考,多加分析自身的成绩因素和非成绩因素。高考升学规划需要科学评估考生的潜在素质,认真掂量一下,除了财经类的“热门”专业,还有没有更宽阔、更适合自己的路径可以选择。

有时候,另辟蹊径可能会走得更远。

视野放宽一些,别让财经类专业遮住我们的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