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历史上,公主和格格不是一个级别的,格格可以分成五个类别。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还有级别最高的固伦格格,很可能就是亲王和嫡福晋的女儿,但是在顺治以后就被废除了。因此,在后来的历史文献中,和硕格格是级别最高的,固伦格格也就不再出现了。我们今天就来叙述清代的和硕格格和相关的礼仪制度。 和硕格格在顺治时期,清廷规定和硕亲王的女儿和硕格格的丈夫与三等公的待遇是一样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和硕格格有很多嫁给蒙古部落,也有下嫁给满族和汉族家族的,但是数量比较有限。在清代只要是和硕亲王的女儿,都会被册封为和硕格格,不分嫡女和庶女。和硕格格出嫁的礼仪和制度,在清代顺治时期就制定出来了,“其财帛、牲蓄听便“,在她出嫁的时候可以,可以得到一笔非常丰厚的嫁妆,包括现金和财物(衣服、装饰品,还有一些马、牛和羊)。毕竟,和硕格格是要嫁到草原地区的,这些马、牛、羊也是很多领主最有价值的财富和物质。和硕格格的服饰与公主的有些区别和差异,但是在样式和风格上是差不多的。和硕格格的冠帽用八颗精美的东珠装饰,戴着金项圈。清代的满族服饰是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较适合骑马狩猎这样的大型活动,袖子比较窄小一些,衣服下摆不是很长。和硕格格的服饰用翟鸟、蟒缎、粧缎和补子这几种样式的衣服。翟鸟花纹的服饰在清代礼服中是比较常见的,质地是翠绿色,显得非常华美。但是在花纹和颜色方面,清廷规定,和硕格格“禁用凤凰、缀珠衣、黄色和秋香色“,这类样式的服饰在清代是属于皇后专用的,古代人认为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很多时候是只能由王后和皇后来使用。据说,秋香就是一种桂花,颜色为暗黄色。缀珠衣就是一种镶嵌很多珠子的衣服,做工非常精细,价值也是不菲的。除此以外,和硕格格还不能穿着五爪龙的补子和满水缎,只有皇后和公主才能够服用这种样式。 ![]() 在顺治十七年,清廷开始制定这些皇室成员的封号和等级,“定亲王女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也就是说和硕格格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郡主。在顺治十八年,规定郡主的俸钱银子是二百五十两,固伦公主的俸钱银子是四百两,这是清代初期制定的标准。和硕格格的婚嫁情况,根据《钦定八旗通志》第五部分记载,“初定额驸家备燕五十席,酒五十罇“,五十席酒就是五十桌的酒席,场面应该说是相当隆重的,这还只是嫁给大臣的子孙。如果外藩(蒙古地区)的王娶和硕格格,就得准备一些骆驼、马、羊,“驼马羊七九牲五九纳于王府“,这些聘礼还要送到王府中。额驸家还要纳币,按照草原民族的习惯和礼仪,他们的领主要带来六十匹马、六十头牛和六百只羊,在婚礼举行的前一日派人送到王府中摆放。最后,和硕格格和额驸婚礼以后,还要到皇帝那里谢恩。在日常生活中,和硕格格可以使用黄金器皿,“铛、茶筩、酒罇各一“,还有碗和盘子各三件,酒杯和酒盏的数量是无限的。“铛”应该是一种温酒的器皿,在古代很多家庭中比较常见,还可以熬药和煮茶,具有多功能。 在清代历史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可以说是一位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她的父亲去世以后,她还年幼就被抚养在宫中。后来十六岁的时候,孝庄太后想为孔四贞选择合适的丈夫,但是她说她已经有丈夫了,“盖有德存日已许配偏将之子延龄矣“,在四贞年幼的时候已经许配给了孙延龄。后来,顺治皇帝下诏寻找孙延龄,后来找到了他,俩人就结为夫妇。婚后,皇帝册封孔四贞为和硕格格,掌管定南王的事情。孙延龄被封为和硕额驸,内辅政大臣。孙延龄长相秀美,身材高大,通晓音乐,对于武艺非常擅长。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孙延龄不太喜欢读书,“然遇有章奏,令幕友诵之“。孔四贞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相貌美丽且有才华,还掌管着定南王府邸的事务,她对于孙延龄有些轻视。孙延龄假装当作不懂的样子,使得孔四贞高兴起来了。后来,孙延龄为广西将军。孔四贞就随带着格格卫士前行,当她听说自己被封为一品夫人的时候,有些不高兴了,认为自己本来就是格格身份。后来,孙延龄去世后,孔四贞回到了定南王府邸,继续掌管着府邸的事务,她的儿子也早逝了。孔四贞是清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被封为和硕格格的汉族女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