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有资格来媚俗?

 芥菜树下 2020-07-22

  脸

偶尔打开电视,满屏都是亮到刺眼的调色,和犹如小学生作文般的台词对话。对于平台或是电视台评估节目质量的标准,小小的脑袋里,常常充满大大的问号。遥控器按了几轮,也找不到可以停下来看的节目,只好关机。每年的有线电视和盒子费用,就这样浪费了。这些交出去的钱,怎么说,也能看几部好点的电影吧?(电影?……)

每次看展,观众人数往往与展览本身的品质关系不大。无论是虚头八脑近乎骗人,还是老老实实真材实料,只要宣传期加入网红噱头,几乎可以肯定会观者如潮,并且刷爆你的小圈圈。如果中规中矩地做几次宣传,就算请出艺术家本尊到场,也逃不过观者寥寥。

真的要说孰优孰劣,涉及到专业的宣发工作,很难简单地去评价好坏。只是忽然想到“媚俗”这件事。

媚俗的那些人。

我倒是喜欢几个曾经被批为“媚俗”的。

如赵孟頫。赵孟頫的书法也被说媚俗,说他的行书过于圆润,有柔弱之气。但实际上,从他的真迹中可以看出,赵孟頫的书法粗看的确有点“过于”飘逸流畅,但实际上在间架结构上,笔圆架方,重心沉稳,有骨有形。

文艺复兴大师辈出的年代,大师们开始将人文精神融入作品中,认识人与自然,讲究客观的写实。偏偏意法出了一些媚俗的画家,偏偏不写实,就写虚,作品里满溢着粉红泡泡。

书法大师沈尹默。沈氏早期的书法被陈独秀批为媚俗的馆阁体,“内容不错,字俗在骨”。大师修养好,不生气,反以为是善意的棒喝,开始从魏碑起练笔骨,每天一刀,终得“笔笔中锋”。

所以,被批为媚俗的,一些是误会;一些则促人进步。

媚俗的反面。

搜索了一下,居然搜不到媚俗的反义词。大概,真的没人知道媚俗的反面是啥吧。

按字面,“媚”作为动词时的反义词是做自己,不迎合。“俗”的反义词很简单,就是“雅”。但是两个字放在一起,不能全反,不然就反反得正了。

按词语的意义,”媚俗“就是迎合大众。反面的意思,可以是不迎合大众,也可以是迎合小众高雅。前者可以是“愤世”,后者可以是“特立独行的高雅”,也可以是“守拙”。字数好像都多了点,不够整齐对仗。也许并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来解决如何不媚俗的问题。

媚俗的资格。

批评者,往往对被批评者心存一定期望,才会带着惋惜和遗憾的心情,痛批一句:

媚俗!

因此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媚俗。大部分人是“俗”中的一份子,不过是媚俗的对象。

被批媚俗的行动方,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准,至少是某个领域的大师。在业内行家眼里,他们身怀绝技;在普罗大众心中,他们阳春白雪,属于“不俗”的一群。真正的大师,是有门槛的。并不是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过来,让他花10000个小时苦练某项技能,他就能够成为大师。勤奋练习也许可以做到熟练;但要成为大师,还需要格外的天赋和际遇。这些天然的壁垒,拉开了他们与大众流量的距离。

而对于媚俗的接收方,几乎没有壁垒。不需要储备很多专业知识,也不需要做什么功课,就可以快速欣赏那些显而易见的美,体验那些速食的愉悦。当然,听过,看过,转身就忘了。然后奔向下一位“大师”。

从某个角度看,尽管这个时代已经足够肤浅,实在不需要更多的媚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现今有资格被批评为“媚俗”的大师,恐怕都不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