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玉林 || 打工那些事

 艺笋 2020-07-22

打工那些事

玉树琼林

说到打工,大家都不陌生。对于打工生活中很多的称谓和名词却很有趣。列出来,略作串联和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些规律和问题。至于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我不问,你也不用评论。有句话说的好:冷暖自知。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本就对农业以外的生产生活不够宽容。到了共和国诞生以后的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这种形态更加上升到了国家的意志。(也许是我的枉自猜測,至于是不是这样,别急,看我说了什么)那时候,农业生产极为落后,又经过了连年的战火。吃饱饭,已经成了难以解决的难题。让农民稳定在一个地方,让农民在土地多生产粮食,对于国家的口粮安全,就显得多么的重要了。那时候是绝对不允农民许私自跨境流动的。外出必须有当地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就会被扣留。后果很严重的哦,那时给这类人称作“流窜犯”。顾名思义就和什么偷盗、诈骗也差不多了。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伟大的小平同志的大手一挥,深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就真的火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变革就从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这春天的故事,不仅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也为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一线希望。

希望归希望,但进程还是那么的缓慢。虽然时不时听说,深圳广州那边怎么怎么好。可是又听说不是随便可以去的。那时候,进入深圳、广州等开放城市,又没相应手续的,或者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对于这些人,有一个奇葩的名称:“盲流”。对于这些人来说,城市的管理把他们视作麻烦的制造者。一旦被抓,就只能被迁返原籍了。这好嘛,又催生了一个名词:“收容所”。干嘛的呢,用来收容盲流的。因为收容的人太多,交通工具又落后数量又不够。只能先让他们在里边待着。如此就又催生一个问题,半道上还要建一个叫做“中转站”的场所用来中场休息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家当地也收容了许多的盲流,怎么办?只能是一步步的往回送了。这样想来,是不是这些城市的管理者们真的很尽责,很可爱呢?还管吃管住,真的是太人性化了。可是换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抵触。有人刚送回去就很快卷土重来。于是,政府很忙,农民也很忙。这种游戏玩了好久。后来都疲了。遇上这些事都没那么认真了。治安队的人拿了钱去喝酒了,也不用迁返了。政府也少了许多开支。真的是利国利民啊。

不知道“农民工”是什么时候叫起来的。不过这个称呼好,自从有了这个称呼,走在大街上不怕看见大檐帽、穿制服的了。合法了。

但是工作还是不好找。想像一下,开放的城市就那么几个。全国吃不饱饭的;怀揣着梦想的;拐了别人老婆逃避的;杀了人,放了火被通辑的……得有多少啊?不敢想啊。一下子都拥进了沿海的几个弹丸小城里。想想都怕啊。工作岗位在哪里?不怕,有需求就有服务。这里不光工厂多,“职业介绍所”也多。介绍所的小伙子们那口才绝对厉害。不外就是吹,工厂的条件怎么好?待遇怎么好?结果就是打工者交了一笔不菲的“介绍费”之后,再交一笔不菲的“押金”之后就可以上岗了。多数连用工合同都不签。到那以后才发现:干的比牛还累,吃的比猪还差 ……这就没办法了,不干了,工资别想要。还得给老板说好话,为什么呢?人家押着你身份证呢。约定一周干满了才退给你呢。这是你违约了。说到这,我笑了。那个时期的介绍所赚的是盆满钵满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好的企业通常不招工。只有那些不良老板才会天天招,天天撵。乐得个白用人。扯远了,接着说农民工。

 “农民工”我们本身并没有觉得怎么样。一是没文化,二来觉得已经不错了。好歹算个正式身份了吧。可是又有民主人士提出了。说是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岐视。后来到底怎么定性了,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利益驱动,什么也作不成。

后来出现了不少小年轻的,偷偷的在集体宿舍亲热的事件。媒体爆光后引发了热议。于是“夫妻房”应运而生了。有些企业确实不错,在这方面作的不错,担当了社会责任。当然也提高了美誉度。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为公司平添了不少后劲。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多事的记者,又报道了这样一起事件。一间破屋子里,一张破床上,一个提供特殊服务的小姐赤身裸体。外面还有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在等着。说到这,我狠狠的呸了一口这个鸟记者。他怎么这么清楚?我们农民工的形象被瞬间毁灭了。这一报道不要紧,各路媒体又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免不的又是全社会全网络的焦点。农民工性饥渴问题怎么解决俨然成了全社会关心的大事。甚至某人大代表还慷慨激昂的提交了提案。某些开明的社区还免费开展了送避孕套下乡的活动。有的医院趁机打出保护亲人,预防艾滋病的口号。最后,没有艾滋病的兄弟们都献了一管血了事。

说真的,就拿最先开放的深圳来说。个人感觉,对农民工的管理还不错。在农民工就医,子女就学等等方面有很多关爱措施。很多年过去了,许多深圳的建设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还在努力奋斗。

不管怎么说,几十年过去了。“农民工”这个词总算是稳定下来啦。农民工也从一代逐渐升级到了农民工二代,农民工三代。旭日阳刚昙花一现的表演,让许多人为之一震。然后又是长久的孤寂。这是一个数以亿计的群体。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有的心怀梦想,有的本就没有方向。只不过是为了妻儿老小的生计。不管怎样,他们来啦,城市的地有人扫了,下水道有人通了,外卖有人送了。甚至火葬场的员工也有了……所有我能想到的脏累差的工作都有人干了。城市更加漂亮了。那么问题也来了,房价更高了,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农民工有什么诉求?所谓的精英阶层,不接触,不理解,不同情!农民工有什么辛酸?大编剧,大导演从不想这些。看遍中国的影视剧,发现不了几部反映农民工真实生活的片子。即便是有,也浮浅的可笑。几个帅哥美女的穿的驽马鲜衣的,在房子里逗逗嘴。发生一点说不清的感情纠葛就算农民工的生活了。我呸,简直太tm美化农民工的生活了。真正的打工生活哪有那么美好,那么其乐融融的。如果是这样都抢着作农民工好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在现在的中国,不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什么都是空谈,什么都是白费。一个最大的美好的创造源,也有可能变成强大的破坏源。

回头看农村。由于长期以来,青壮劳动力几乎全部涌向城市。直接造城了农村各项事业衰败,凋敝。随便到哪个村庄,都是很凄凉的感觉。我悲观的认为。即便是农民工在城市里不能够生存了,回到家乡,也不见得就比在城市好到哪里去。

最后真诚的希望农民工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好,真真正正的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权益,能够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如此方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真正幸福的中国梦!

2018.3.3于郑州

【作者简介】刘玉林,河南省洛阳市人。文学爱好者。微信名:玉树琼林。电话:13253616963希望结交各方朋友。


编辑:杨来治(洛阳

微信:1583880989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