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撕裂的心理学解释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7-22

社会撕裂的

心理学解释

智效民

微信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与交流带来极大方便。正如微信官网宣传的那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所谓生活方式,与一个人的三观有关。正因为如此,伴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的三观暴露无遗,社会的撕裂也日益严重。在亲朋好友和老同学、老同事之间,平时聚会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微信群里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我在这种微信群里往往处于潜水状态,以免引起不快。

起初,我对这种社会现象还有点纳闷,以为这是因为对历史反思不够。后来,约克学院的周教授给我发来一个截图,其中提到“达克效应”,我才明白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与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有关。

达克效应是心理学概念,它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既会高估自己的水平,也不具备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总是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于是,当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他们便以为有了用武之地,经常把作秀当作露脸,把出丑当作出名。当他们发现不同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同仇敌忾、恶言相对,甚至采取围攻、告密等手段,成为网络暴民的主要力量。

有趣的是,达克效应的概念竟然是在“诺贝尔搞笑奖”中提出来的。诺贝尔搞笑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主办方是《科学幽默》杂志,评委中不乏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这个活动从1991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颁奖仪式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发前一至两周举行,地点为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前年我去哈佛大学参观,坐在剧场台阶上休息的时候,会场上纸飞机飞舞的场景,还在我的脑海闪现。

诺贝尔搞笑奖的内容千奇百怪。比如某年和平奖得主,研究的是“如何鉴别政客假装深沉的狗屎言论”。另一年的数学奖,则试图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嗜血的摩洛哥苏丹穆莱·伊斯梅尔是如何在30年里生了800多个孩子(一说1100多个)。有研究者甚至用计算机模拟来证明,想要在30多年里生1000多个娃,需要每天发生性行为0.83到1.43次,后宫嫔妃需要65到110位。还有一年的心理学奖颁给一位法国的心理学家,他发现人们在喝酒以后,会认为自己更有吸引力。这大概是酗酒以后容易出事的心理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的文学奖颁竟然给了以骗财为目的的'尼日利亚邮件'炮制者。这些诈骗电子邮件编造了一系列令人心动的宝藏故事:'宝藏主人'要求收信者提供一笔微薄的金钱,资助他去获取另一笔钱财。作为报酬,资助者将获得非常可观的财宝分成。这种诈骗手段多年前在中国也曾流行,可见坏事“与国际接轨”十分容易。

话说回来,2000年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获得者是邓宁与克鲁格。二人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以下规律: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这些人不能正确认识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识自身的不足,也认识不到这种不足究竟低到什么程度;

4. 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水平,他们最终会认识并承认之前的无能程度。

这就是达克效应的主要内容。

罗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一件事,就是那些对事实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自己,并且优柔寡断。”

叶芝也认为:“最好的,缺乏说服力;最糟糕的,却充满激情。”

达尔文则一语中的。他说:“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

这些年流行一句话:“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除了少数人是故意作恶之外,绝大多数属于能力较差却充满自信、甚至是激情四射的巨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