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十个有效方法

 qiangk4kzk8us4 2020-07-22

在这个快速信息化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手机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和精力,阅读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有好多人还是喜欢阅读的,为了适应生活的节奏,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好的阅读技巧,让自己尽快读透一本书。现在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有用的阅读技巧。

读书不二法

在一段时间之内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清代儒官曾国藩就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善东翻西阅。”

曾国藩自语:“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在曾国藩的家乡湖南湘乡,流传一个嘲讽他鲁钝的笑话:小偷到曾家偷东西,正碰上曾国藩秉烛夜读,短短一篇文章,不知朗诵了多少遍,硬是背不下来,小偷本想等曾国藩睡着了再下手,等到半夜,见他还在背书,实在忍无可忍,跳出来骂道:“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也许连一旁偷听的小偷,都能背下了。

当然,曾国藩的笨,只是相对而言。倘与凡夫俗子相比,曾国藩显然不能谓之笨。何贻焜《曾国藩评传》云:“曾公之个性,就智力方面言之,虽颇钝拙,究属中材。”中材之说,应是最公正的评语。这类读书方式 ,最合适这些想练好基本技能,奠定扎扎实实为学基本功的读书人。

曾国藩读书讲究不二,一本书没有读完绝不读第二本,一句话没有理解绝不看下一句。专注于一部书,可以更好的吸收理解。

 2.循序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能够过一段时间再读。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与渐进,熟读而精思。”他强调,读书要一步步来,读书要有先后顺序,读通一本书,再去读下一本,先读的不明白,就不要去读下一本。读书还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急不得也慢不得。

一部《昭明文选》,毛主席学生时代读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读过,上世纪六十年代读过,来到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回。

毛主席读书

時间充足,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可以采用这类方式 。

 3.对比品读法

这种方法是说一次读几本同类型的书,用对比的方式读书。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或针对同一时间的不同描述,会大大加强你对这些知识的全面掌握。

写《魏书》的历史学家夏侯谌听他人夸赞陈寿写的《三国志》,内心并不服气,便找来研读,这才知道《三国志》比自身《魏书》好太多,因此立即烧毁了自身的书稿。

蒲公英

搞科学研究或是做毕业论文时,用这类方式 能够给你大受助益。

 4.竖直阅读法

这种方法也叫跳读,顾名思义,读书时不用讲究细致,只需要了解大致梗概,从上到下,眼光一扫而过。

适合读一些小说和查找资料时使用。

 5.斟字酌句法

这种方法明显区别于第四条阅读法。单就一本书来说,逐字逐句逐段地读,经典的书泛泛阅读根本不可能迅速消化,务必边读边思考,充分理解和掌握以后再去读下一段。不仅要用“眼”读书,还要用“心”读书。

非常适合来读经典书籍。

蒲公英

 6.精华提炼法

针对一些著作,不仅要读,还要不断地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其中精华,去除糟粕。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非常善于做读书卡片,每当他读书时看到有用的句子都会抄写在卡片上。有点像我们上学时背单词的小卡片,然后时常翻看,会从里面得到新的感悟。

蒲公英

吴晗

 7.高山仰止法

司马迁《史记》里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读书也是如此,读一本经典的书,就像是与作者对话。用虔诚的心态去读书,领会作者灵魂的力量,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已。

蒲公英

 8.居高临下法

和高山仰止的方法不同,这一种方法使用一种批判和怀疑的方式来读书,直白来讲就是“纠错”式的读书。在读书的同时,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性,不让自己被作者带着走。

蒲公英

 9.多维研读法

我们可以从多个视角去读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想象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就可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蒲公英

 10.举一反三法

最后一种方法适合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朋友,当我们读完一本书,脑海里会和以前读过的书的内容相互映照。这样才算是“把书读活”。

“我思故我在,我用故我能。”

“我思”的第一个层次是要与作者交流,与作者擦出火花;第二个层次是要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与众人擦出火花。“我用”的第一个层次是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让自己受益;第二个层次是在用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出新理论,超越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