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栀子:抄袭,“打板子”更要兴规矩

 乐乡树人 2020-07-22

抄袭,“打板子”更要兴规矩

/ 山栀子

华西都市报报道,今年年初,内江市东兴区纪委,在例行检查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2017年的述责述廉报告(俗称“年终总结”)时,发现部分干部存在照抄照搬、抄袭拼凑或相互抄袭的现象。“有的甚至把2016年的总结,只将时间改为2017年;或者把文中的‘十八大’、改为‘十九大’,就交上来。两个年度的总结,内容95%相似。”18名领导干部受到通报批评,其中,2名相互照抄的领导干部还受到了责令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和诫勉谈话处理;18名领导干部限期整改。(人民日报百字号43日)

党员干部照抄照转被追责,在近年来也不是新鲜事。年前,就有湖南某市一高中校长因抄袭他人党课材料而被免职的新闻。

抄袭问题,由来已久。古时有之,现代更盛。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抄得容易,抄得隐匿,“天下文章一大抄”似乎变得堂而皇之。剧本抄袭争端四起,论文抄袭接二连三,越是有经济效益的抄袭越是势头正盛。虽说,抄袭者自觉心安理得,无所顾忌,但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之举,一旦“见光”,也是饱受批判。悲哀的是,歪风也竟在批判中前进。

抄袭图名,人品走低;抄袭逐利,更不可取;抄袭成风,败坏社会。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研成果,这样的抄袭都不可原谅,不可助长。

现实中,还有一种抄袭,看似没有什么较大的社会影响,也没有谋取一些不当利益,却十分普遍,主要见诸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这种风气,于事业发展不利,于工作实效无益,于党纪党规相悖,是为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文风看作风,文风见党风,这也是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上述新闻中被问责的干部,一点都不冤。

值得深思的是,一个份看似简单的“工作总结”,一份本属常态的“述职报告”,何以要抄袭,并演变成一种风气?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执纪部门,这真是一个不能视而不见的问题!

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这是大家很容易陷入的一个“怪圈”。

就以述责述廉报告为例。案例中,抄袭者都是“班子成员”,主要负责人是没有“抄袭”的。这是为什么?原来,主要负责人的述责述廉报告,基本都要接受“双述双评”,既要向上级部门述职,接受组织专项考评;又要向下对群众述职,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因此,这样的“报告”来不得虚的。而其他班子成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书面述职,多半就直接进入了档案柜。

站在被问责的当事人的角度,我不禁要问:我写你不看,我为何不能抄呢?

总结报告工作,述职述责述廉,本是推进责任上肩又上手,落地又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却演变成一种消极应付、照抄作假的“歪风”。问责的“鞭子”打在问题当事人身上,值得反思的却是规矩的制定者。

摒弃虚无,简化形式,注重“干货”,审阅把关,通报反馈,强化公开,有了这些措施并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抄袭之路自然阻断,抄袭之风必然刹住。

因此,当问题频现,我们一次次向抄袭“打板子”时,不如提前兴规立矩,不予抄袭以可乘之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