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春天的呼唤|唐连珍

 乐乡树人 2020-07-22

春天的呼唤

文 唐连珍

一颗心仿佛一粒种子沉沉的睡了好久,等着春风把它唤醒。

当它隐隐约约感受到春天的呼唤,慢慢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觉得包裹着它的是无边的黑暗,让它感觉沉闷、压抑、几近窒息,它要挣脱这黑暗的桎梏。于是,它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聚集力量,等到攒够了这股劲,便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啊!它看见了一个多么明媚、多么辽阔的春的世界!

曾几何时,我弄丢了这个丰富的、美好的世界;曾几何时,我通过阅读,慢慢又找回了这个世界。

细细回想,大概是陪伴儿子读初中的这段时光。因儿子的作文总是差强人意,看着他整天忙忙碌碌的陷在题山术海中,却没有看他完整的读过一本文学类的书,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非常焦虑,因为我深知阅读对一个孩子心灵的成长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于是,我和他约法三章,每天晚睡前阅读十分钟,妈妈也陪着他读,希望能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奢望他能爱上读书。没想到,孩子读书时断时续,而我却能静下心来,拾起了遗忘多年的书。还记得当时重读了我在学生时代读过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感觉真的是“怎一个‘好’字了得!”这两部古典名著带给我的心灵的滋养与震撼,是以前懵懂的阅读所无法比拟的,或许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吧。它再次点燃了我读书的热情。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所以,除了自己阅读,我还经常要我的学生们多读书。我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通过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来给予他们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和舞台。我也陪着他们一同阅读,比如,七下语文书后面的名著导读推荐的《童年》,我在师范就读了,我再次陪学生读,一起写读《童年》的感受,我顺带还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的另两本《在人间》、《我的大学》,再次体验到了文字带给我的那份温暖与感动。其中高尔基形容他在人间混饭吃时酷爱读书时的感受:“这本书是普希金的诗集,我一口气将这本诗集看完,心中充满了贪婪。这犹如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身处某个从未见过的美丽如画的地方,便渴望着立即把这里的角角落落跑遍。犹如你走出一片沼泽,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一片鲜花盛开,阳光灿烂的林边空地,一时间你像着了魔似的呆住了,然后便把它跑了个遍,你的脚每一次接触到柔软的青草,你都会感到一阵高兴。”说得多贴切呀,这就是大家,他能说出我们内心想说却又无法言说的那种微妙的感受。我把这段话也与学生们分享了,希望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也能在阅读中获得这些美好的体验。

慢慢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这类教学教研类的书,我也能沉下心来读进去了,伍校长给我们推荐的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中语届才女王君老师的博客我也坚持天天阅读了。李镇西老师每天的博客更新着他平凡而充实的日子,这些芬芳美丽的日子串连成他的教育梦想。我从中感受到了他深邃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我时常被深深的感动着,受着他的感召,我也开始写博客了,其中一篇《可爱而又懂事的小男孩》写的就是我和学生之间的事儿。如果说从李老师那里我学得了如何永葆一颗童心与孩子们相处,那么我从王君老师博客系列“听王君聊课”、“向我的天空致敬”、“修炼一颗好的心”中学习她如何用心的钻研教材,如何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我把这些看来的经典课例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尝试一些新的教法。我感觉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这些经历我都写进了湖北教育协会的征文《让梦想与现实同步》,获得了特等奖,并作为松滋市四位获得特等奖的老师之一受邀到武汉参加了颁奖典礼。

现在,我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更是无处不在,更加拓宽了我的视野。手机上的“小说书架”随时下载着我想看的书。暑假里,我就在我的小说书架下载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书:卢梭的《爱弥儿》、季羡林的《这一辈子》阅读,并作好了读书笔记。我还订阅了很多名家微信公众号,比如周国平、丁立梅、钱红丽,还有杂志三新作文、语文湿地、掌上作文、梦想盒子等。这些公众号都有专门的团队打理,每天或不定时的发布很多有质量、有灵魂的文字。它们如同我的生活中的清泉,时时洗净我在人世间跋涉的尘土和疲惫。

我喜欢在书的天地里行走,一直走。

也许我们会被外面的喧嚣、被日常的琐屑、被慵懒、被享乐拖住缓慢滞重如同蜗牛的脚步,不必哀叹,启程即可。在春天的呼唤中,只要慢慢的有一点改变,心儿向着诗和远方,我们就会从安逸的泥淖中拔出来,一身轻快,阔步向前,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松滋市八宝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