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洈水记忆17】记忆深处的土根情|张茂婧

 乐乡树人 2020-07-22

记忆深处的土根情

文 张茂婧

见过风情万种的大海,登过雄伟显赫的山脉,心中曾一时浮现过种种情愫,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家乡傍晚时分那一抹平静的牵挂。作为80后的我们,常年漂泊在外,最挂念最难忘的景色便是被誉为“亚洲第一人工土坝”的洈水大坝。

清楚记得,小时候,父亲还曾是大坝船舶管理的一名工作人员,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跟随父亲一起到大坝上转转。父亲一年有两套工作服,一套夏装白色短袖,军绿色裤子,像海军一般;一套秋装,全身军绿色,十分精神。如果哪天父亲没回家,便听母亲说是到水库里面去了,我开始猜想水库里是什么样子,是龙王的水晶宫还是……?喝着大坝天然纯水长大的我,若不是父亲的带领,想必也很少来大坝,一般都是过春节,一家老小才来大坝上走一走,听父母谈论外祖父曾一块块扛石头建设大坝的情景。孩子的心中总会不自觉的天真一番,这么大这么多的石头是怎么垒在一起的?这么深这么远的水里会不会有水怪?水里面是不是有大人们常说的会缠人的长长的水草?随着年纪的增长,心中的疑惑自然释怀了。

那时的这个地方还被称作“大岩咀”,大坝也还是最初稚嫩的模样:坝的周边黄泥居多,水面上依稀飘着几只农家木船,坝下草地上满是潇洒自在的牛群。小时候的大坝平日里很少有人驻足欣赏,估计那时大多忙于田间的农活吧。而年幼的我们在大人们苦口婆心的劝告下,一般都循规蹈矩,不轻易到大坝来。记得上小学,一到春天,学校会组织春游,而最佳的春游去处就是大坝周边的小树林。春游前晚,我们就在家准备吃的,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几袋小零食都能摆弄一晚上,激动心情难以抑制。到了小树林,我们便分组坐下,吃着干粮,望着大坝,是欣赏风景也好,是无聊发呆也罢,但是就能望着它静静地坐上几个钟头。春雨过后,我跟随母亲到坝下的草地上捡一种叫“地眼皮”的菜,一会功夫就能收获满满一篮,炖汤很鲜,现在大多和炸胡椒一起糊汤,味道也是极美。上初中,老师为了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偶尔会带我们来坝上走一走,期待我们能借着眼前真实朴素的水景写出文章来。但往往事与愿违,那时我们总觉得呆在学校一周,能在上课期间走出校门那就是趣事,所以很多同学无心眼前的风景,只在坝上一路的叽叽喳喳,回到教室,拿起笔才忆起大坝来。打开记忆的匣子,儿时和大坝的点滴故事都能细细数来。

时光变迁,大岩咀、西斋依着大坝有了一个共同的爱称“洈水”,而后有了自己要走的路。国家4A级风景区、汽车营地、南山观岛,而今的朋友圈、抖音视频中随处可见洈水大坝作背景的各式美照,这种美被提上了家庭生活的日程表,晚饭过后,洈水人会围着大坝走上几个小时是必修的功课,空气清新,环境舒适,怡然自得。现在每逢周末、小长假、过年洈水景区便宾客满镇,各式车子顺着大坝优美的弧线宛如长龙环绕,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碧绿的草地、洁净的柏油马路,构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有甚者不计路途遥远,只为坐在坝上吹吹风,此刻大坝犹如一块极富魔力的吸铁石,成了大家旅游散心的最佳去处。

回忆往昔,是清平苦乐;还看今日,是峥嵘岁月。愿我的故乡依旧唯美,愿美依然如我记忆深处的样子,愿我的这份土根情怀一直延续下去,伴随着我的孩子们茁壮成长!

(作者系松滋市万家学校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