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洈水记忆18】爷爷的洈水情|宋有达

 乐乡树人 2020-07-22

爷爷的洈水情

文 宋有达

十一长假期间,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全家计划去洈水风景区,那可是家门口的省级旅游景点啦。一旁的爷爷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洈水好啊!想当年我和村子的大伙儿步行去洈水,支援洈水建设,那场景真叫人难忘,一晃都六十年了, 你们也该去看看

“爷爷您当年去过洈水?您去哪儿是旅游还是工作?哪有山有水一定特好玩吧!”我一口气问了爷爷好几个问题,只见爷爷用手抚摸了他瘦削的脸庞,深邃的目光,久久的凝望着南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那时的洈水还不是现在的洈水,如一条汹涌的大蟒,是一条害人河啊,夏天发大水,冲毁良田,淹没庄稼,老百姓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整治洈水松滋各地抽调大批青年劳力,支援洈水,修建水利,我们去是为了降服洈水,改造洈水,造福于民。”为了更清楚了解洈水大坝的由来,我央求爷爷给我详细的说说他们的艰苦经历,爷爷打开了话匣子,思绪好像回到了六十年前那火热的劳动场面。

六十年前,为了治理洈水水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松滋十万儿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条件下,肩挑手推,取土挖渠,三年时间垒起来一条8000多米长,90米高的人工土坝,解决了沿河十万民众吃饭及农田灌溉问题。

忆起当年,爷爷只叹出了一个字“苦”,吃的是南瓜饭萝卜饭(少量米和南瓜萝卜煮在一起)住的是窝棚(简易的房子),睡的是地铺(被絮铺在地上)喝的是浑水(泥水),其间爷爷因为饿得受不了和几个同伴偷偷地跑回来几次。家里也缺吃的,曾祖奶奶总是是偷偷的塞点干粮给爷爷,爷爷又和同伴回到工地。工地上工作强度大,手推车载满泥土,一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推,还要翻上垒成形的坝顶,每天要往返三十多趟。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连人带车翻下坝来是常有的事,大半年的艰苦岁月,爷爷因劳累患病加上营养不良,只好申请提前回家,当时生产队又调换了一批劳动力前去支援。

听完爷爷年轻时的特殊经历,我问爷爷你后悔吗?爷爷的脸顿时严肃起来,“没什么后悔的,想当年你大爷爷和二爷爷为了新中国连命都没了,吃点苦算什么?”全家人沉默了,我轻轻的握着爷爷的老茧手对爸爸妈妈说:“明天一日游一定得带上爷爷,让爷爷为我们做向导。”妈妈不住地点头,爸爸也附和说。“明天洈水一日游,既欣赏风景,又追忆父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意义不一样。

夜深了,秋天的夜晚真美啊!收获后的稻田散发阵阵稻香,躺在床上,爷爷的话犹在耳旁回响,“吃点苦算什么,那么多人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连命都献出去了。”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家乡经济日益腾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伟大的祖国。

(作者系松滋市涴市镇采穴小学学生,指导老师:张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