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纪念我的2018|刘映东

 乐乡树人 2020-07-22

纪念我的2018

文 刘映东

弹指一挥间,历史的年轮又多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岁月的记忆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光阴的故事奏唱了一首难忘的歌谣。

我的2018,经历甚多,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被贬时的苦楚;有沿途旅行路上的欢愉,也有深夜下班回家路上的心酸;有学生时代的自由,也有职场上的无奈……凡此种种,共同演绎了2018年奋斗路上的自己,可歌可泣。

新年伊始,在松滋老家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之后,踏上了返汉的新征程。刚下和谐号D556次列车,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拎着行李,又将陆续走上各自的岗位,继续开始各自的工作与学习生活,我只身一人,站在汉口站的出站口,焦急的等待,只为搭乘地铁二号线回校。此时的我,背着书包,拉着一个偌大的行李箱,在人海中费劲的穿行,往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格外怀念家的味道,想念出门时,妈妈一再的嘱咐与叮咛、父亲精心准备的早餐,哪怕只是一杯牛奶加一个鸡蛋,也会觉得弥足珍贵。

三月初,受学院招办松滋招生组委托,安排我继续参加2018年松滋招生工作。接到通知后,我便欣然接受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迅速着手规划、拟定各项安排、起草相关规定,并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察选招生人员,筹建招生团队,传达上级精神,开展招生培训……总之,招生工作有条不紊,深受学院领导好评与赞赏。而后,我曾多次返回松滋,代表学院及松滋招生组,赴校与高中领导、高三老师们亲切交谈,在相关领导及老师的热情接待与邀请下,我便有机会走进每一间熟悉而又陌生的教室。所谓熟悉,是因为这里的每一间教室,曾经都留下过我的足迹与身影,甚至还记录了似我非我的声音;所谓陌生,是如今新换的桌椅、新加的设备、新添的面孔。当我站在其中某一间教室的三尺讲台上,开始即兴演讲,说实话,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还说些什么,无非就是"期望好好备考""希望高考大捷""欢迎填报我校"之类的话语,我觉得既然能有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而去说这些,太过庸俗,顿时灵光乍现,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历程,且娓娓道来,从侧面去告诫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好青春、似水年华,为今后的幸福汲取能量、奠定基石。演讲过程中,赢得全体师生阵阵掌声。正是因为那一场场流动的演讲,让广大师生记住了我,尤其是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他们会经常线上找我聊天,因为我这人很随性,也不忌讳、不介意什么,所以,他们什么都和我说,比如学习压力很大、学校伙食很差、家庭遭遇变故,甚至感情受到伤害……

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一有时间,就会从武汉踏上"回家"的路,并且"回家"的次数尤为勤勉。这里说的"回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回家,而是回到曾经知识的殿堂——母校。四月中旬回去的比较匆忙,当天中午到的松滋,正好那天是礼拜六,第二天下午就要回汉,周一要参加一门考试,就这样,把行李放在屋里之后,没能歇脚、没吃午饭、连喘气的余地都没有,起身迅速赶往母校,通过气势恢宏的校门,一路小跑,踏上一层一层的台阶,到达校友广场,远看一位男士拿着什么走进了卫生间,正好我也想方便方便,便直接过去,却是于校长拿着热水壶在卫生间倒水,等我还没回过神来,于校长笑着对我说:"映东,你怎么又回来了呢?"说实话,我都不知道用什么理由去回复于校长的问题,因为身为教学副校长的他,很清楚我每次回来的目的与用意,所以我便只好笑着答复:"我回家看看!"说罢,于校长热情的邀请我去办公室坐坐、喝茶。每当我走进了阔别多年的母校,一定会安排好时间,去看望曾经教育过我的恩师与老前辈们,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殷切期盼,方能有我如今的辉煌。

孟夏时节,正值高考逼近,技能高考的学生陆续来汉参考,那段时间,也是我最忙的时候,每天白天的专业课一节也没落下,专业作业也是保质保量的完成,晚上还要联系双边领导及老师们,询问各类技能高考的具体时间和参考位置,真的使我自己都喘不过气来,高中的领导老师们经常为我考虑,要我不用过去,既花钱也浪费时间,但是作为东道主的我,只要学弟学妹们来汉,我都会如约而至,略带薄礼,以表祝福。就这样,领导及老师们对我格外信任,也特别支持我在松滋开展学院的招生工作,学弟学妹们也和我缔结了深厚的友谊,把我当成大哥哥、好朋友,甚至有的同学把我当成"刘老师",经常开玩笑称我"刘校长"

六月底,前期招生工作终于结束了,今年的松滋片区招生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这也算对过去三个月的辛勤付出,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骄阳如火的七月,我行走在神州大地上,扩展生命的版图。同月十号晚上,我搭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6171次航班,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当飞机行至上海的空中,透过机舱窗户往外看,机翼上的小灯闪烁,往下俯瞰,一派灯火辉煌,实可谓名副其实的"夜上海"。飞机安全着陆后,接机人员已在出站口等我,司机服务热情周到,一路上歌声四起,直至下榻酒店,放下行李,安然入睡。

上海素有“魔都”之称,一直是国内繁华都市的代表。次日,沿着地图指示,乘坐地铁二号线至人民广场,陌生的城市飘荡着熟悉的歌谣《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我以为是艺人在路边卖唱,所以我便沿着歌声传来的方向漫步过去,结果发现是路边的音响循环播放的,心想,初来乍到,不请导游、不看攻略,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就这样,我自己把握方向,跟心出发,随处拍摄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以此记录旅行的印记。通过南京路,径直来到上海外滩,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黄埔区的黄埔江畔,是近代上海城市的起点,自1843年上海开埠通商以来,这里便成为了整座城市中最繁华的区域,时至今日,沿着宽阔的黄埔江,外滩一侧百年历史的万国建筑与对岸陆家嘴的新型都市交相辉映,转眼间展现着上海的过往与繁华,也收录着整座城市的精华;乘坐游轮横渡浦江,江风习习,游轮的号子伴随着上海关钟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旋律,相得益彰。一路漫步,在摩登大厦小憩片刻,一杯茉莉花茶,弥漫阵阵芳香……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海,濒临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因台风来袭,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狂风暴雨。早上从酒店出发,前往上海世界博览会展览馆,置身其中,一枚枚奖章、一块块版画、一张张邮品、一个个瓷器等映入眼帘, 各类展品都承载着不同世博会中的故事,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又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世博会的记载、传播的文化方式和风貌;随后还去参观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琉璃艺术馆、城隍庙·豫园、法租界以及众多文人墨客的宅邸……

一路骑行游上海,闹市的街道狭长而又复杂,洁净的双向车道两旁,附加着非机动车道,可以任意骑行,一路上,道路两边的梧桐树格外浪漫,可谓是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盛夏的风拂过手掌大的树叶,婀娜多姿;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中折射进来,绿意盎然。

为期一周的上海之行,流连忘返,至今回想,记忆犹新。随后,还踏访了"金陵"南京、"羊城"广州、"四大古都"西安、"革命圣地"延安等地。旅行的真正意义就是学习,仿佛就像一本教科书,每个地方都有“故事”,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一路或白云飘舞、或艳阳高照、或云蒸霞蔚、或阴霾苦雨;一路被历史洗礼、被文化冲击、被美景陶醉、被故事震撼。

2018年,是我学生时代的收官之年,也是我步入社会、踏入职场的开局之年,说的甚是有些官方罢了。但这一年,确实让我成长了许多,突然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在大学期间,九月初,我自己带领的毕设团队,共同完成了精装书刊《丝路之旅》,或许是因为我对旅行的酷爱,所以此次毕设作品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历时两个月时间,一本书籍,凝聚了三年所学、彰显了个人智慧、展现出团队力量。《丝路之旅》精装书设计装帧与出版,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阅,更是“理论+实践”的重要体现;既是个人与集体的融合,更是想法与行动的统一;既可增进对名胜古迹的了解,更可对大美中国细腻的描绘。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同年十一月中旬,学院结束了所有的课程学习,安排相关实习工作,我没有参与校园招聘,也没有跟校实习,自己选择自主择业,就这样,我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寻求方向,一开始,我想从事旅游行业,并且联系了几家知名的旅游公司,由于自己并非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在大学期间获得相关的导游证书,所以,只能从事旅游销售之类的工作。后来,我想去从事教育,先后走访了几所高校,随之收到了高校人事处的邀请,赴校洽谈,最后,虽然我通过了高校的各项考核,但是我并没有前去工作……现在,我所从事的行业也是我喜欢的行业,从事的工作虽然很累,虽然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事情,但很充实,不至于我挖空心思去瞎想什么,就权当对自己的一种历练罢了。

2019年如约而至,多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幸福、安康!在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我在江城向父母问好,祝愿家人新年快乐,同祝普天下的朋友们新春吉祥。

(作者系武汉信息传播职业学院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