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才下涴市,又上三峡|文 娥

 乐乡树人 2020-07-22

才下涴市,又上三峡

文 文 娥

正月里,我去了一趟长江边的涴市。

涴市,真的很美。

回来后,我在简书发了一篇随笔《涴市,很美》,阅读量很快过了四千,作为一名简书新人,心中还是有些小小的欢喜。原来,喜欢长江的人很多。

                          (一)

宜昌,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于松滋人来说可谓近水楼台。我昔日的同事——刘家场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有好多都办了宜昌地区的旅游年卡。每人每年一百元,就可以轻松玩转宜昌地区的好多景点。

每到节假日,大家便约上三五好友,驾着车,载着亲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负担,没有顾虑,少了麻将,少了消遣,只有放松,只有开心。每当看到他们在群里或朋友圈里发的照片,心里便有了羡慕,有了向往。

“昨日穷游归,今又南山顶。清风榭里听竹声,登阁千岛尽。几丛火棘红,两枝桃花映。好趁东风放纸鸢,莫负春光景。”这首《卜算子 南山春》,是我曾经的同事余校长旅游归来写下的。

豪华游纵然有豪华游的潇洒,穷游也有穷游的自在、惬意!其实很多时候,旅游不在于你走过的路有多远,也不在于你看到的景色有多美,而在于那份出游的心境,在于一同出游的人。

生活中,忙,往往成为我们最好的借口。每年正月初一,母亲娘家兰氏家族的五六十人,总要欢聚一堂,而在女儿米同学读高中的几年间,我已有两年不曾参加这样的活动。与其说是陪米,不如说是守着她。所谓的忙,让我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很少有机会出去转转,也让我久违了一份亲情。年前,家族群里大家提议今年要拍全家福,我欣然接受了。原定春节那天就去周边旅游点转转的想法被搁置下来,我想见见我的亲人们,我只想跟他们在一起多呆几天。

从年三十到大年初六,我一直跟亲人呆在一起,大家拍了五六十人的全家福,也重温了亲情。作别亲人后,我接着去了涴市,在涴市看到了长江,我便开始思念三峡了。三峡,我是去过多次的,但无论怎样总是看不够的。看来,是该重走一趟三峡,再去亲近一下长江了。

或许正是因为涴市那清凌凌的水,才促成我的三峡人家之行。

是的,我要抓住史上最长寒假的尾巴,才下涴市,又上三峡。

                          (二)

九年前被拖着去华东五市旅游,没有做任何准备,甚至不知道去哪些城市游玩。在萧山机场下飞机后,我们一行人被导游带去的第一站居然是绍兴。而绍兴之于我——一个资深的文青,实在是一份意外的惊喜。品一品三味书屋,看一看百草园。坐在河边的小酒店里,我和米叫上一碟茴香豆,再来一份臭豆腐,看乌蓬船缓缓划过,就跟做梦一般。后来我们去了上海的城隍庙,即使品了声名远播的蟹黄包,再来一份香气四溢的臭豆腐,我也不觉得味道比绍兴的臭豆腐好多少。那次旅行的绍兴站,九年后成为我最深的回忆。

好友华儿有一次从五峰出差回来后,对五峰夜宵摊上的炕洋芋(土豆)赞不绝口,华儿的描述不能不让人心生馋虫。去年八月,先生载着我们一家人去五峰,原本打算在五峰住一晚,叫上一份五峰炕土豆,解解馋的,谁知那天办事出乎意料的顺利,我们当天就返程了。回来路过五峰新县城时,天还没黑,“一幢幢高楼,如春笋拔地而起;一簇簇建筑群,如花瓣绽放。”一座现代山城,跟我想象中的五峰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见路边摊,未闻烧烤香,我不知道到哪里才能觅得华儿念念不忘的炕羊芋。这次去三峡人家,就在景区入口处,我意外地发现了炕羊芋,平底锅里炕好的洋芋果果,色泽焦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叫了一份炕洋芋,好好享受了这份迟来的念想。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周密的计划也许会让人收获圆满,但意外往往会让我们收获惊喜与感动!

                            (三)

山高路陡,山路弯弯。汽车行驶在动辄十几里的S形下坡路上,坐在车上,还是很考验人的胆量的。不知道走了多远,三峡人家仍然不见踪影,她到底身藏何处呢?

所幸的是下了三峡高速后,我惊异地发现路边开始出现一些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成群陈列在路边,似屏障,似卫士,我想这大约就是三峡奇石了。刘家场,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小镇。小镇东头的贺炳炎广场上就矗立着一块巨大的三峡石,石上镌刻着“贺炳炎文化广场”几个大字,那应该是我对三峡石最直观的印象。

车行缓慢,我才有机会大饱眼福。 

你瞧,这些石头外形酷似老鹰、老虎、兔子,有的酷似植物,还有的像极了人物图像,这些石头颜色较深,石头本身纹理较为拙朴,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我后来查过资料,这种石头应该是三峡石里面的象形石。 而有的石头表面光滑,颜色亮丽,画面丰富,千奇百怪,俨然一块块巨型鹅卵石,这些石头天生就是一幅幅秀丽的山水风景图,这种石头当然就是三峡石里的画面石了。要么象形,要么自成山水画,三峡石之奇大约在于此。我判断贺炳炎广场的那块巨石应该就是画面石了。

在中国,可能谁都知道“价值连城”这个成语,谁都知晓“卞和献璧”这个典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和典故都源于一块古代的三峡奇石——和氏璧。

三峡奇石原本只指在三峡河谷的沿岸河床滩头上的卵石,但由于葛州坝及三峡工程的兴建,现在除了葛州坝下,已无法再找到过去所称的三峡奇石。但三峡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长江支流及山中还有大量的各种类的奇石,这些后来都被收入到三峡奇石的名下。

我不大懂石头,只是在教科学课时曾看到过种类繁多的石头标本,但我见过这些石头标本都不大,都被整齐地收纳在标本盒里。绵延几十里的山路边,或立,或卧,这么多的三峡巨石还是挺让人震撼的。

三峡的山山水水,究竟有怎样的魔力,才能塑造出这么美的石头呢?又该是怎样睿智的一群人,费了怎样的周折,在水中,在山里,淘到了这些奇石,让它们可以这样美美地在这里等着我?

欣赏着这些石头,我心想,就算今天到不了三峡人家,能遭遇这么撼人心魄的三峡奇石,也不枉我们驱车几百里来一趟三峡!

再一次庆幸来三峡之前没有做攻略,否则,我又怎能拥有这一份意外之喜呢?

                              (四)

三峡人家最吸引我的地方,应该是水。

看过很多朋友在三峡人家拍的照片,三峡人家的水之清冽,水之灵秀,让我过目难忘。我才不管什么五A级景区,我只想去看看三峡人家的水。惭愧的是,因为没做攻略,我并不知道那让我念念不忘的水,就是龙进溪的水。

导游介绍的关于龙进溪的传说,我不感兴趣。一到景区,中央电视台曾经用专题片介绍的长江号子,冲击着我的耳膜,似乎也不大能吸引我。我只是弄明白了,这条流进长江的溪流,就是龙进溪。龙进溪里,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

人家都说女儿是水做的,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三峡。

我去过清江,清明澄澈的清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水,一股清流,汩汩流淌在梦里。

也曾在夏季坐游轮上兴山,和香溪擦肩而过。香溪又名昭君溪,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溪。传说昭君的珍珠曾失落溪中,故溪水四季湛蓝碧透,水味含香。它发源于神农架山区,流过石灰岩裂缝,经洞穴过滤沉淀,“水色如黛,澄清可掬”。香溪由北向南注入长江,我亲眼目睹了两水交汇处清浊分明、相映成趣的奇观。

在心理上,我喜欢把神龙架归为三峡地区,或许是因为同属湖北。去神龙架时,本是炎夏之季,但同行的所有人都真真正正感到了冷,浑身起鸡皮疙瘩,皮肤冻乌了,有的人因为怕冷,竟赖在旅游大巴车上不下来。神龙架林区,溪流淙淙,水声潺潺,却不见有鱼,水至清则无鱼,原来,水也可以清澈到一种极致啊!

与这些水形成强烈对比的竟然是长江水!记得前几年坐游轮沿长江逆流而上,浑浊不堪的江水,江面上到处飘浮着的垃圾,还有打捞垃圾的作业船,曾经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见一江清水?

龙进溪的水跟别地的水真的不一样,水很清很清,水里游动着很多鱼儿。许是水清的缘故,鱼儿也近乎透明,几乎与水色融为一体。水深处略呈靛蓝,有人说这水跟九寨沟的水有得一拼。溪里的小舟,静静地卧着,水仿佛不存在了,小舟如悬在空中一般。

一袭红衣站在船头的土家幺妹,点亮了整条溪流。岸边浣衣的土家女,吟诵着一首捣衣谣,仿佛被岁月遗忘了。土家吊脚楼、水车、蓝印花布、鸬鹚、白鹅,还有溪里的住民(大多已经成为景区内拿工资的“演员”),皆因溪水而有了灵性。一切都似原生态,这里非常适合拍照,适合慢慢地游、慢慢地玩、慢慢地拍。这里的一切,都美得让人感觉到不太真实,龙进溪的水是真的魅力无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是啊,我怎么可以错过一条溪流?怎么可以错过一江清水?我不知道大年初九在涴市拍过的长江水,有几分来自于三峡?从龙进溪流淌出来的水,又要几日才能到达涴市呢?

三峡的水清了,涴市的水清了,梦里的长江水也清了.

(作者单位:松滋市黄杰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