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德四讲】用爱写青春|胡常艳

 乐乡树人 2020-07-22

用爱写青春

■胡常艳

相传古代有一位老禅师,有日傍晚在院墙边看到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出去了。他却没有声张,静静的走到墙边,移开椅子。果不其然,有一位弟子翻墙进来了。那位弟子看见禅师才发现刚才踩的并不是椅子,而是禅师的脊背。他惊慌失措的等着责骂.出乎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斥责,而是轻缓平静的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这位老禅师,用默默奉献的身躯给予了弟子刻骨铭心的教育。这就是教育,因为有爱,因为奉献而分外美丽。

教师的青春,正是奉献的青春。一批批学子从幼小的年华到踏入义务教育的门槛,三年又三年。作为一名幼师,一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这看似平凡却繁杂的工作,但我依然激情澎湃,心甘情愿。只因,在我的心里,教育是一种爱的延续。

幼教是一份非常特别的工作,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批非常懵懂的孩子。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言行,多加分析,了解他们行为的缘由,再解决出现的问题,不能盲目武断的批评幼儿,多用爱宽容。

曾经,我接触到一个男孩。据说,他非常调皮才转校的。到我班上以后,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苦恼,他总是被人告状“又打了哪位小朋友,又把哪位小朋友欺负了........”。于是,我将他带到我的面前,对他说:“以后你就坐在我的桌边,出去散步的时候你要跟在我的旁边,睡觉时要和我头挨着头。”后来每次,我都能就近观察他的行为,原来他并不是喜欢打小朋友,而是爱打抱不平,个性很冲动,脾气很古怪。我经常听他讲故事,分享他的喜乐和悲伤。他渐渐融入我们的班级了,也爱帮助小朋友了。上小学以后,第二个教师节,他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已经戴上红领巾了!非常感谢我对他的宽容与关爱。”教育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爱的延续。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的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了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的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杆,诚恳的说:“从此以后,我与诸位同学共同戒烟。”教育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6岁的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最具可塑性。有一次午餐,我正在来回巡视,看见一个小朋友洒了很多饭在桌上,还有一些挑出来的食物。我提醒他不要挑食,保持桌面干净。他马上收拾了一下,我满意的转身离开。谁知我听到他小声的嘀咕“老师的饭菜肯定比我们的好吃.........”我这才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强,我与他们吃不一样的饭菜一定让他们感到不公平了。于是我对他们说:“从明天起,老师会和你们吃一样的饭菜,也不会挑食。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做到不挑食!”第二日起,我非常注意在言行上不仅要求幼儿做到规范,也要以自身做榜样,就算是不小心洒在地上一粒饭也要立刻捡起来,让幼儿也能学到保持环境的卫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人格的力量!

我最喜欢李商隐的《无题》,人们也常用“蜡烛”比喻教师,无私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但生命的长短从来不在于时间的多少,奉献的价值从来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只要有心在教育,心中有爱,我必能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教师。用宽容与关爱、榜样与培养,我必能无愧于这份职业。

(作者单位:松滋市新江口镇小天使幼儿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