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论吃苦|赵绪猛

 乐乡树人 2020-07-22

论 吃 苦

■ 赵绪猛

今日终得闲暇,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宁夏西吉县高考状元单小龙吃苦成才的故事,让我顿生诸多感慨。

2018年高考后,当小龙接到荣录清华大学的通知时,他正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他每天要搬运约12000斤钢条,为了省钱,每餐仅吃馒头,因为与吃包子比起来,每个馒头可以节约三毛钱。

据同学们的回忆,在学校,他是唯一一个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因此同学们也没有他的微信,因为他使用的那个破旧的按键手机还是他父亲使用三年之后再给他的。有同学问他为何不买个智能手机,他淡然一笑。因为生于贫困农村家庭的他深深地懂得,身为高三学生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知易行难。

纵观历史上的名人,对于吃苦,也有众多论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的是梅花历经严寒,方能散发扑鼻的香气;"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说的是英雄成长的实属不易,富贵也不是唾手可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的是求学的艰难,成功的不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胸怀一颗吃苦之心的人,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本人从教二十八年,所教学生不下万人,观其言行,有让我欣慰者,亦有让我悲叹者。为师之道,总希望学生均成国之栋梁。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观当下中华民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众多家长培养的多是一朵朵温室里的花朵,均难以承受风雨的洗礼。诸如娇娇女、孱弱男,层出不穷。       

曾怨叹:当今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窃以为,人之一生,只有年少时吃点苦,年老方能享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的父母见到孩子跌倒之后,会立于一旁,鼓励孩子想办法站起来;中国的父母见到孩子跌倒之后,听闻孩子的哭声,会惊慌失措,连忙把孩子抱起来,并加以安慰。两种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孰优孰劣,自不必多说。

忆清初,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这是中华儿女的耻辱。伟大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为免中华民族的沦丧毅然决然弃医从文,其用意也是希望中华民族多出俊杰,这样中国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观当下,众强环伺,世界并不太平。余亦愿众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类似于单小龙者,多多益善。

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后以这段文字结束全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作者单位:松滋市八宝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