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作文评语”中的深爱|刘艳丽

 乐乡树人 2020-07-22

“作文评语”中的深爱

●刘艳丽
近日,杭州市四季青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朱瑛老师因为特殊的作文批改引无数网友热议。
她批作文像写论文,全班36位同学,每次批完作文本,评语都超过一万字,平均一篇作文写300字。这种做法已坚持了26年。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她至少要反复看四五遍,再花十多分钟批改,通常一节课时间最多批改3篇作文。

大家在肯定其敬业精神的同时不禁好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又兼管理班级的任务,朱老师是怎样做到的?
于我看来,朱老师把每一篇学生的作文当作一个半成品来看,在上面仔细地雕琢打磨,让文章增加美感、彰显感染力,而后让其不断完美成一个成品。这从半成品到成品的打磨过程是朱老师对学生傾囊相授的奉献,是朱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是朱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育人作风的体现。朱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通过写评语与孩子建立沟通桥梁,已构建了师友信任关系,让我们感受得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从而将教育演绎得两全其美、水到渠成。
古往今来,在教育的国度,从来不乏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恩师——王祖珍老师。那时的王老师教我写作文时,我可是她一窍不通、大脑空空、谈到作文就头疼的弟子之一。当时,我想王老师是会放弃我的,因为我基础为零呀。可就是那个时候,恩师不但没有放弃我,还无偿地对我进行课后辅导,从最基础的列提纲到后来逐字逐句的修改,再教我往作文本上订正,再修改,再订正,如此反复以后,总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的坚持一直被我留存在脑海,牢记在心头。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平日里经常骑自行车早出晚归的她,为了帮我写好作文,放弃了太多休息和陪孩子的时间,有时不得不住校加班加点的批阅作文。每次当我拿到她批改后的作文,看到那作文本上密密麻麻的红字,我就想一定要把作文誊好,不辜负王老师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在我写的这篇作文里。后来,慢慢的,我对写作文有了些许思路,也能在写作前列好提纲,把学过的、收集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作文里,再后来我参加了市里小学生作文大赛,拿到了全市作文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一点点的进步到参赛获奖,好成绩的获得是王老师对我爱的付出和写作的原型启发,以至于现如今我酷爱写作,对写作有了更深的感悟。
现在,我偶尔也会像当时王老师教我一样,去启发我的孩子写作,当他有点小进步的时候,我的心里会再次感念恩师的恩情,恩师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教会了我做人也要像作文一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多年以后,当年的小女孩早已蜕变成辛勤的园丁,角色的转变使我对恩师的感念丝毫不减,成年后的我也会向王老师当年教导我一样去细心的启发我的学生,把关爱植入他们的心田,对教育工作永远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把教育精神像火炬一样继续传承弘扬下去。
(作者单位:松滋市危水镇石牌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