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走进内心世界能有效引导学生|镇 冰

 乐乡树人 2020-07-22

走进内心世界能有效引导学生

镇 冰

早上,孩子们都在早读,我在改着学生昨晚的家庭作业,脑袋深埋在作业之中,全然忘却了周围的环境。

“老师,能检查一下我背书吗?”一句怯生生的声音传到我的耳中,我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小Y,不断眨巴的眼睛透过刚配的眼镜,羞涩的望着我,眼睛里有着一种别样的希望之光。“呀!你看看老师面前这么多的作业,好忙的,你去找组长吧。”我抱歉的说。“嗯!”没有多说,小Y径直的回到了座位上。我依然浸入到作业堆中去了。写下最后一个日期,终于,作业改完了。站起身来,伸了伸脖子和胳膊,我扫视了一遍读书的孩子们,猛然我的眉头皱了起来,是小Y,他魂不守舍的望着窗外呢。“这孩子,老毛病又犯了。”我一边嘀咕,一边朝着他走过去。“小Y!”我敲了敲他的桌子,呵斥道:“你怎么又不认真读书了?”。他猛然站了起来,显然是被我的大嗓门吓着了。“老师……我……我……没有……”“没有什么?我亲眼看到的,你还狡辩吗?”我有点生气了。小Y也许是真的吓着了,站在那半天没说话。我正想提高音量,大声呵斥他几句,小Y小声说了:“老师,其实我是在等您。”“等我?不读书,等我干嘛?”我有些不解了。“我想找您背书。”小Y说,“您改作业太辛苦了,我想着,等您改完了,再找您。”我有点哭笑不得,“那你可以找小组长啊!”“不”他抬起头,“我就是想找您背,想要您的签字。”我叹了口气,摸了摸他的头,接过了他的书……

掩卷而思,发现孩子们对老师的需求有时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老师给他签一个字都是异常的满足,简单到老师的一个眼神都能让他觉得欣喜异常,简单到一句无心的表扬都能让他信心倍增。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又何必吝啬自己的时间和言语,又何必刻意制造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隔阂呢?

好的老师一定是走进学生圈子里的老师,当你和他们一起笑,一起玩的时候,在他们心中老师就已经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他们心中的一位愿意亲近的人,他们便十分乐意和你分享他们的心路点滴,让你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当老师和学生距离近了,教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特意的在小Y的各种学习过程中留下我关注过他的痕迹。例如,在单元考的试卷上写下一句鼓励他的话语,在课堂上走过他旁边时,特意的摸了摸他的脑袋,在走廊上遇见他的时候,我主动的跟他说一句话……渐渐的,我发现他的眼睛看我的时候充满了光芒,学习中主动性自觉的增强了。这些都是我以前苦口婆心的劝导从没达到的效果。看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确实是有效教育的一种先决条件。

教学中的点滴,总是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善于去思索,发掘并总结。教虽无定法,但教一定是有迹可循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认真观察,用心发现。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中南校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