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把“小体量”做出“大格局”|雷体雄

 乐乡树人 2020-07-22

把“小体量”做出“大格局”

雷体雄
 
行政撤镇设街,教育调点布局,新江口中心学校再一次被推向全市教育改革的浪尖。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亦城亦乡、点多量小的教育结构;明天,我们要走向的是学区制改革、特色化提升、一体化发展的教育大势。改革后的新江口中心学校,将以把“小体量”变成“大格局”的教育追求,为全市教育改革主动“试水”,争创改革创新的“样板”。
一是联姻发展,领跑“15分钟城市教育圈”。乐乡街道办事处的成立,带来麻水、金松、车阳河3所完全小学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在街道党委支持下,同等重视,同步建设,优先发展,让学校与城区发展同频共振,成为新城区一道风景线。3所小学虽然属于乡村学校,但同属于全市“15分钟教育圈”规划序列。我们将在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下,紧紧依靠城区强大优质的教育资源,率先试点15分钟城市教育圈建设,打造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样板。主要思路是:与市实验小学、市黄杰小学、市新江口小学城乡联姻,分别结对共建麻水小学、车阳河小学和金松小学;建立支部共建、业务托管、管理跟岗、师徒结对、线上互通的常态化、制度化模式;谋求城区学校对乡村小学紧缺学科、特色课程的支教走教、资源配送新路径;在推进策略上突出三个重点、分三步走,即管理上档次、团队增活力、课程显特色。点对点,面对面,有样学样,学中出新,让乡村孩子“家门口上好学”真正落地落实。
二是抱团发展,画好“最美乡村学校同心圆”。建立麻水小学、金松小学、车阳河小学“一主两翼,抱团互补”的办学格局,除麻水小学规模稍大,另两所均为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怎样做出1+2>3的效益?我们的思考是:以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契机,实施“6431”最美乡村学校建设项目,外联内统,共建共享,一体发展。主要思路是:“六统一”“四补齐”“三特色”“一稳定”。“六统一”,即统一发展布局、统一学生招生、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评结账、统一福利待遇。“四补齐”,即补齐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四项短板。“三特色”,即特色课程,特长学生、特色学校。“一稳定”,即稳定办学规模,学生有增无减。在发展路径上,坚持同步不同质、同题不同风。立足学校亦城亦乡的区位特征,我们将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上率先做出探索,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深耕劳动教育沃土,着力打造松滋版“范家小学”,建设具有乡村气息的“最美小学”。以特色办学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以缩短与主城区学校的差距。
三是品牌发展,争创“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幼儿园是两个街道办事处的教育主体,现有幼儿园14所,其中公办校中园2所,公建民营1所,民办园11所。园所规模大小不一,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将立足“入园难”“入园贵”“监管弱”这一问题导向,聚焦“规范发展”这一关键词,紧扣“普及普惠安全优质”这一目标,争创全市“学前教育示范区”。主要思路是:行政层面,强化保教监管;教研层面,坚持学区协作研修;发展层面,建立帮扶共同体。建立以荆州市示范园为中心的学前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示范园、优质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幼儿园之间资源共享、联研联培、优势互补。通过开展教学观摩、教师论坛、环境创设比赛、一对一实地指导、优秀教师帮带结对等,为各幼儿园创造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创设适切自身的发展平台和路径。通过量身定制,一园一策、一园一案,不断提升各园发展内生力、内动力和内定力,促进一园一特、一园一品。
新街道,新机遇。我们必须以机制创新来顺应体制变革,必须以制度创新来回应体制变革。我们将以初心筑梦,以匠心提质,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展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奋力书写街道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答卷。
(作者单位:松滋市新江口中心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