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名家肝胆系统疾病效验方

 佛子中医精华馆 2020-07-22

二、肝胆系统疾病国医名家效验方

(一)清心调养膏

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郁、肝脾失调型)效验方——清心调养膏

【组成】 柴胡120克,赤芍150克,白芍150克,炒白术300克,枳壳300克,太子参250克,茯苓300克,怀山药300克,生甘草300克,虎杖300克,平地木300克,半枝莲300克,土茯苓300克,败酱草300克,连翘300克,升麻100克,贯众300克,金钱草300克,广郁金300克,黄芩300克,丹参300克,垂盆草450克,田基黄300克,鸡骨草300克,五味子粉(对入)300克,三七粉(对入)100克,生山楂300克,炒神曲300克。

【功效】 清热燥湿,清解瘀毒,调养肝脾。

【主治】 湿热瘀郁、肝脾失调型慢性乙型肝炎。

【制法】 上味除五味子粉、三七粉外一起入紫铜锅内,加水浸泡8小时后,用武火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煮1小时,去渣取汁。第二煎、三煎另加水各煎煮40分钟左右,取汁后将3煎药汁合并后倒入铜锅用文火浓缩。另取一锅,将冰糖500克加水溶化,五味子粉、三七粉一并入锅收膏,装入瓶中密封后,放入冰箱备用。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约20克,温开水送服。

【赏析】 慢性乙型肝炎起病隐匿,容易复发,常需长期用药治疗。一剂处置得当的中药膏滋,不但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楚,达到保肝降酶、退黄抗炎作用,而且还可有效预防其向肝硬化、肝癌发展。本方遵照“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旨意,认为湿热疫毒感染是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疫毒首犯中焦,困遏脾胃,脾喜燥恶湿,湿盛则困脾,胃喜润恶燥,热盛则伤胃,湿热蕴遏交蒸,土壅木郁,势必导致肝之疏泄失司,热毒瘀郁于肝,湿毒内蕴脾胃,表现为“肝热脾湿”之候,久则肝脾两伤。湿热疫毒不仅可以郁于气分,且深入血分,从而导致病情的持续迁延,形成慢性化。临床观察表明,湿热瘀毒郁结,肝脾失养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环节。因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以清化调养为大法。清化者,清解、泄化湿热瘀毒,祛邪以扶正也。调养者,调养肝脾,匡正以祛邪也。临床时,尚须辨清湿、热、瘀的孰轻孰重,脾虚与肝郁的主次轻重等具体问题,灵活组方用药。全方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味而来,以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解郁;白芍、五味子合甘草酸肝化阴,滋柔养肝;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养阴,健脾利湿;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土茯苓、败酱草、连翘、升麻、贯众清热解毒;金钱草、广郁金利胆以促进肝之疏泄;丹参、三七活血化瘀;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清热利湿;山楂、神曲消食助运,以防膏滋滋腻助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功。以冰糖而未用阿胶收膏,反映了肝病湿热的病机特点,用胶类有助湿之弊,亦切合古人的“肝无补法”之旨。

(二)柴芍二皮二花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肝郁气滞证效验方——柴芍二皮二花汤

【组成】 柴胡6~10克,炒白芍15克,枳壳6克,郁金10克,青皮、陈皮各6克,玫瑰花3克,绿梅花3克,金橘叶6克,炙甘草3克。

【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主治】 肝郁气滞证。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肝郁伤阴,出现口干咽燥,舌质红少津者,加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

(2)肝郁化火,出现口苦,急躁,苔黄者,加黄芩10克,蒲公英15克。

(3)兼血虚,出现面黄,头晕,脉细者,加当归10克,熟地黄12克。

【赏析】 柴胡为临床疏肝解郁代表药物,前人有“肝胆之要药”“胃肠之要药”之说。近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具有镇静、催眠、解热、镇痛、抗炎、护肝、利胆、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胃肠功能等多种作用。肝脏“体阴用阳”,在发挥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同时,本方配以养血柔肝、镇痛解痉之白芍,相互牵制,相辅相成,不致疏泄太甚,疗效更佳,同为本效验方君药;青皮、陈皮、枳壳、郁金、玫瑰花、绿梅花功专疏肝解郁,善于行气、活血、止痛,可调节神经,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转氨酶、健胃、帮助消化,缓解胃肠道痉挛,可协助君药的疏肝解郁作用,为本方臣药;金橘叶疏肝而不伤阴,为佐药;炙甘草具有缓和及解毒作用,白芍、甘草配伍,护肝之力更佳。本效验方立方要旨在于“疏肝”,所谓疏肝,是指疏泄肝经郁滞之气,使气机通畅。肝气郁滞证是肝胆和胃肠等脏器多种病症的共有症候群,其病理生理基础,很可能是肝、胆功能障碍,胃肠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减弱,并对全身状况和精神状态产生影响。本效验方具有改善肝胆功能和改善胃肠活动的作用,用中医的话就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谢老常用本效验方治疗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急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脂肪肝、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睾丸炎、癔症(脏躁)、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出现肝郁气滞证,表现为胸胁胀满、疼痛,脘、腹痛,疝痛,纳少胃呆,情绪抑郁,咽部如有物阻,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者。

(三)清肝降酶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黄疸转氨酶增高效验方——清肝降酶汤

【组成】 田基黄20克,垂盆草15克,蒲公英15克,猪苓、茯苓各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生甘草2克。

【功效】 清肝护肝,降转氨酶、退黄疸。

【主治】 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增高或出现黄疸。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气郁化火,便秘口苦者,加生大黄6克,芒硝3克。

(2)胁肋隐痛,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黄12克,枸杞子10克。

(3)胁痛加重者,加柴胡6克,郁金10克。

(4)伴胆石症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沙(包煎)10克。

【赏析】 田基黄又名地耳草,味苦性凉,擅长清热化湿,消肿解毒。近代临床发现,单味或复方用于病毒性肝炎均有显著疗效,并可消除黄疸或降低转氨酶,一般需连续服用15天以上,为本方君药。垂盆草、蒲公英可清热化湿,协助田基黄降酶护肝。猪苓、茯苓、车前子协助田基黄排湿利湿化湿,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田基黄、垂盆草、蒲公英、猪苓、茯苓、车前子均有较为理想的降转氨酶、退黄疸、清肝、护肝、保肝的作用。

(四)柴胡桂姜胆草汤

国医大师、南通市朱良春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效验方——柴胡桂姜胆草汤

【组成】 柴胡、桂枝、干姜各10克,瓜蒌仁18克,生牡蛎30克,龙胆草、生甘草各6克。

【功效】 平调寒热,通降气机,消炎利胆。

【主治】 慢性胆囊炎之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症见右胁闷胀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痛甚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每日3~5次。

(2)黄疸加茵陈20克。

(3)夹胆石者加郁金10克,金钱草20克。

【赏析】 方中柴胡、牡蛎,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两药合用,更有疏肝利胆,化痰去癖,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疏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热。妙用蒌仁易蒌根之意,乃因瓜蒌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蒌治内黄、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记载。更妙在反佐龙胆草,盖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植物之龙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其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

(五)茵陈橘皮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效验方——茵陈橘皮汤

【组成】 茵陈30克,鲜橘皮30克(干品15克),蜂蜜20克。

【功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健脾和胃。

【主治】 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黄疸鲜明,小便短赤,食欲不振,中医辨证为阳黄者尤为适宜。

【制法】 先将茵陈、橘皮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对入蜂蜜即成。

【用法】 每日2次,分服。

【赏析】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经实验研究发现,茵陈煎剂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滨蒿利胆作用明显,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还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含量。有关单用茵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报道颇多,疗效良好。橘皮具有良好的行气健脾、和胃止呕作用,可帮助自觉症状改善;实验研究发现,橘皮所含的挥发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排出肠内积气。本效验方应用蜂蜜有双重功效,一是矫味,二是保肝。经多年临床观察,本方在退黄疸、降转氨酶、促进急性肝炎康复等方面有显著功效,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六)垂盆草蒲公英汁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效验方——垂盆草蒲公英汁

【组成】 鲜垂盆草150克,鲜蒲公英200克,蜂蜜2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降酶,保肝利胆。

【主治】 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症见面目、皮肤发黄,黄如橘皮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浓茶;或见低热,口渴,饮食不香,口苦,恶心呕吐,腹部胀满,肝区疼痛,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对急性肝炎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尤为适宜。

【制法】 将新鲜垂盆草、蒲公英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片刻,捞出后捣烂取汁,备用。

【用法】 每日2次,分服,也可将鲜汁对入米汤中饮用。

【赏析】 近代实验研究发现,垂盆草能抑制炎性渗出,减少肝细胞损伤,从而使乙型肝炎自然感染模型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并能使γ-球蛋白降低,使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降低。有关垂盆草制剂治疗急性肝炎的有效报道也屡见不鲜。经谢老临床观察,垂盆草鲜汁优于干品煎剂,对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并发转氨酶增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为中医重要的清热解毒药物,民间也将鲜嫩蒲公英当菜食用。古人惯以蒲公英治疗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近代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胆囊炎等患者。近代实验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保肝作用,能防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肝内充血,抑制肝内结缔组织增生;还发现蒲公英煎剂有降低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作用,并能减轻大鼠的肝损害。经药理作用研究,蒲公英有一定的利胆作用,这为本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提供了药理学根据。两种鲜汁合用,相辅相成,疗效甚佳。

(七)复肝丸

国医大师,南通市朱良春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朱良春教授治疗早期肝硬化效验方——复肝丸

【组成】 ①紫河车、红参须各20克,炙土鳖虫、炮穿山甲片、广郁金各24克,参三七片12克,生鸡内金、广姜黄各18克。②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120克。

【功效】 化瘀消癥,扶正祛邪。

【主治】 早期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肝脾大,或仅肝大,胁痛定点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等症。

【制法】 将①组药物共研为细粉末。再将②组药物煎取浓汁与①水泛为丸。

【用法】 每日3次,每次3克,饭后温开水或以汤药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赏析】 早期肝硬化属于中医癥积、痞块范畴,多由肝郁血瘀所致,与人体正气的强弱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针对肝硬化虚中夹实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拟订复肝丸,益气活血,化瘀消癥。方取紫河车大补精血,红参须益气通络,两味用以扶正;参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土鳖虫活血消癥,和营通络;更加郁金、姜黄疏利肝胆,理气活血;生鸡内金、炮穿山甲片磨积消滞,软坚散结。全方着眼于肝血郁滞、瘀凝脉络的主要病机,着眼于扶正祛邪、消补兼施的治疗原则,又以丸剂小剂量常服之法,补中不壅中,攻不伤正,以冀癥积潜移默消,促使肝脾病变的改善和恢复。

(八)慢肝宁三号方

天津市第一医院主任中医师谷济生治疗慢性肝炎效验方——慢肝宁三号方

【组成】 党参30克,沙参3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枸杞子15克,麦门冬10克,何首乌10克,丹参30克,醋柴胡10克,鸡骨草30克,垂盆草30克。

【功效】 补肝益肾,舒郁降酶。

【主治】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之肝肾阴虚型,症见病程迁延,右胁隐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目涩咽干,五心烦热,面色暗黑,失眠多梦,或齿衄,鼻衄,舌红多裂,花剥苔或少苔甚则光红无苔,脉细或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30剂为1个疗程。

【加减】

(1)气虚明显者加白参、茯苓,减沙参、麦门冬。

(2)腹胀加大腹皮、川厚朴。

(3)纳呆加生谷芽、生麦芽、建曲。

(4)便秘加玄参、肉苁蓉,重用当归。

(5)便溏去生地黄、沙参、麦门冬,加白术、山药、扁豆、砂仁。

(6)腹水者加茯苓、泽泻、肉桂。

(7)黄疸者加茵陈、炒栀子。

(8)厌油者加竹茹、姜半夏。

(9)肝大者加鳖甲、土鳖虫。

(10)肝区痛胀者加香附、延胡索。

(11)刺痛加赤芍、五灵脂、蒲黄。

【赏析】 本效验方源于魏柳州一贯煎。方中以生地黄、熟地黄伍枸杞子、何首乌配白芍酸润养阴、补益肝肾;沙参、麦门冬养阴益肺胃,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丹参亦可用三七代,其效更佳。川楝子、醋柴胡疏理肝气,使全方补而不滞,遂肝木喜条达之性;党参益气养胃,增加免疫力,可因症换用白参、西洋参。鸡骨草性味甘淡凉,入肝胃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之功,常用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动物实验证明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试管内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且有较好的降酶功效;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性味甘淡凉,能清热利湿解毒,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有较好效果,亦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全方共奏补肝益肾、舒郁降酶之功。

(九)疏肝解毒汤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主任中医师治疗乙型肝炎效验方——疏肝解毒汤

【组成】 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板蓝根15克,败酱草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甘草6克。

【功效】 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主治】 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痛不舒。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

(1)两胁胀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厚朴。

(2)纳差、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

(3)右胁痛甚者,可加延胡索、郁金、丹参。

(4)肝脾大者,可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5)转氨酶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黄芩、半枝莲。

(6)体倦乏力者,可加太子参、黄芪等。

【赏析】 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正合《黄帝内经》“木郁达之”意旨。又伍健脾助运之味,实土以御木侮。且肝气有余,则肝血不足,所以肝郁易致血亏,虚则外邪侵入,恋于肝内,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剂,补肝体而和肝用,以消除外来之邪毒,如是则体用兼顾,肝脾并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此乃逍遥散疏肝健脾之意。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抗菌谱较广,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增生,防止肝细胞变性。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茵陈、川楝子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肝胆疾患所常用。以上诸药相伍,既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病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力以扶正,此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实乃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理想之效验方。

(十)丹参五味子散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急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效验方——丹参五味子散

【组成】 丹参250克,五味子150克。

【功效】 活血保肝,降转氨酶。

【主治】 急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增高,对出现两胁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辨证为肝肾阴虚证为主者尤为适宜。

【制法】 将丹参、五味子晒干或烘干,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

【用法】 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赏析】 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改善肝内微循环作用,能使肝细胞肿胀消退、肝窦显露,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对急慢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它还能改善肝血流,促使肝损伤的修复;还能够抑制肝内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佳品。五味子的降酶保肝作用已为近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五味子粗制剂及其提取物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作用,所含的五仁醇,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和醇乙均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肝细胞对外界各种损伤因素具有防御、抵抗作用,且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抑制肝细胞病变,使肝细胞膜发生某种功能性改变,通透性降低;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代谢,减轻肝细胞炎症。五味子还有抗氧化作用,对毒物引起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对肝微粒体酶有诱导作用,能提高对毒物及致癌剂的解毒能力,有利于防止肝癌的发生。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均证明,五味子粉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种仁中的醇溶部分。经谢老长期临床验证,本方降酶效果明显,但有反跳现象,不宜骤停,转氨酶降低后还应继续服用丹参五味子散1个月左右。

(十一)云芝散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急慢性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效验方——云芝散

【组成】 云芝1000克。

【功效】 益气护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主治】 急慢性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以及对慢性迁延性肝炎,T细胞、B细胞功能降低,出现头晕,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隐痛或不适,中医辨证属肝脾气虚者亦为适宜。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5克,用蜂蜜水送服。

【赏析】 研究表明,云芝能促进损伤肝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脏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对某些非特异性抗原的清除能力,减少病理性免疫反应的进一步损害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能达到降酶功效。近年来,云芝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肝病临床,其中云芝肝泰、云芝片、云芝糖浆均以云芝为主要成分。经谢教授临床观察,云芝粉具有调整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尤其在增强T细胞功能、B细胞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免疫功能低下的虚证患者,对肝功能恢复及其HBsAg转阴均有较好疗效。本方制作简单,1000克粉剂可服用1个月,一般需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

(十二)疏肝利胆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胆囊炎效验方——疏肝利胆汤

【组成】 柴胡6~10克,炒黄芩10克,金钱草15克,炒白芍15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3克。

【功效】 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排石化石。

【主治】 慢性胆囊炎或伴有胆石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者,加青皮10克,八月札10克,九香虫10克。

(2)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者,加川芎1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

(3)目黄身黄,胁痛恶心,舌红苔黄腻者,加茵陈15克,生栀子10克,泽泻10克。

(4)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5~10克,芒硝(冲服)10克。

(5)胁肋隐痛,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黄12克,麦门冬10克,当归10克。

【赏析】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范畴,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辨证多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病位主要在肝胆,常与脾胃同病。本效验方以柴胡疏肝利胆,理气止痛;黄芩清利肝胆湿热,同为君药。胆囊炎与胆石症系难兄难弟,慢性胆囊炎大多伴发有胆石症,故以金钱草清热化湿,利胆排石;白芍、延胡索、川楝子缓急止痛,与金钱草同为臣药。郁金、枳壳行气利胆,缓

急止痛,同为佐药。炙甘草缓急止痛,同为使药。

(十三)利胆排石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胆石症(缓解期)效验方——利胆排石汤

【组成】 柴胡10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虎杖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包煎)10克,生大黄(后下)5~15克,威灵仙30克,冬葵子30克,炙甘草3克。

【功效】 疏肝利胆,化石排石。

【主治】 缓解期胆石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伴胆囊炎者,加金银花15克,川黄连3克。

(2)伴胆区疼痛者,加川楝子10克,延胡索20克,炒白芍20克。

(3)伴上腹部饱胀者,加青皮、陈皮各6克,娑罗子6克。

(4)伴食欲不振者,加砂仁(分2次后下)4克,薄荷(后下)6克。

【赏析】 本效验方系综合天津南开医学院、贵州遵义医学院及谢老三家经验组合而成。柴胡、枳壳、郁金疏肝利胆,促进排石,为本方君药。金钱草、海金沙、虎杖化石排石,清化湿热;生大黄利胆通腑,威灵仙可化鱼骨鲠喉,推断有化胆石作用,5味同为臣药。冬葵子滑窍排石,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矫味,缓解大黄泻下伤正之力,为使药。本方药物的药理研究大多有良好的溶石排石功效。其复方经药理研究发现,具有扩张胆总管、增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胆汁分泌量增加等三大作用,故对小于0.8厘米、圆形或椭圆形、与胆壁无粘连的结石,在胆石症缓解期有较好的排石化石效果。

(十四)疏清通利排石汤

国医大师、南通市朱良春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朱良春教授治疗胆石症效验方——疏清通利排石汤

【组成】 柴胡、九香虫、徐长卿、延胡索、郁金、青蒿各15克,金钱草、蒲公英、石见穿各30克,冬葵子、赤芍、鸡内金各10克,芒硝(分冲)4克。

【功效】 疏清通利,排石定痛。

【主治】 胆石症。症见右胁痛为主,引及右后背。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方中蒲公英、石见穿、赤芍、青蒿,取其清肝利胆、化痰行瘀、透泄郁火、清退低热之用;冬葵子滑利,滑以去着,通窍利浊,排毒消炎;九香虫配柴胡、郁金、延胡索理气止痛,上通下达,激活气机升降,使结石易于排出;徐长卿能调整脾胃功能,镇痛,消炎,尤对脘胁部的胀痛,配合郁金、延胡索,效验甚著,更妙在以芒硝代大黄,更合久病体弱,胃气大虚,或年老患者之治,此即所谓取大柴胡汤之意也。疏清通利集于一炉,故疗效显著。湿热郁于胆经,结而为石,故在三金汤(金钱草、鸡内金、广郁金)中加用善于疏肝郁、散滞气、促使排石的九香虫6克(分2次冲)每收佳效。

(十五)加味五金汤

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俞慎初主任中医师治疗胆石症、尿路结石效验方——加味五金汤

【组成】 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10克,川郁金10克,玉米须15克。

【功效】 清热利湿,化石排石。

【主治】 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虎杖10克。

(2)大便不通则加芒硝(冲服)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韦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则加延胡索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赏析】 本方的功能以清利湿热、消炎排石为主,方中的金钱草为大金钱草,可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治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尿路结石等。海金沙擅长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结石、小便淋漓涩痛、尿血等。鸡内金可健脾胃,消食滞,止遗尿,化结石。治食积,疳积,遗尿,胆结石,尿路结石等;郁金能行气活血,疏肝利胆,治黄疸、胆囊炎、胆石症及尿血等;川楝子为清利湿热,理气止痛之要药,可治肝炎、胆囊炎、肾炎所引起的疼痛,以及胁痛、疝痛、月经痛等;玉米须利胆、利水、降压,治胆囊炎、胆囊结石、尿道结石、肾炎水肿、糖尿病、高血压等。多年来,俞老曾以本方为主方随症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湿热郁结于内者,常致胆道不通而发生疼痛,或灼热胆汁成石;或湿热蕴结下焦致淋,煎熬尿液成石淋等。加味五金汤即针对湿热内蕴之病因,而采用清热利湿、化石排石的药物配伍组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不但病情能得以控制,而且部分胆结石患者治疗后做超声波复查,发现结石排出。

(十六)利胆化石汤

上海市中医院教授王羲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胆石症效验方——利胆化石汤

【组成】 柴胡6克,山栀子9克,生大黄(后下)6克,陈皮6克,玄明粉(冲)15克,茵陈30克,延胡索30克,金钱草30克,玉米须30克,木香6克,制香附12克,郁金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

【功效】 疏肝清热,通里攻下,利胆化石。

【主治】 胆道结石。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50毫升。

【加减】

(1)热甚者,加板蓝根30克,黄连3克,金银花15克。

(2)嗳气者,加姜半夏9克,旋覆花(包)9克,竹茹9克。

(3)腹胀者,加枳实9克,厚朴6克,乌药9克。

(4)大便次数较多者,去生大黄、玄明粉。

(5)小便较少者,加泽泻15克,车前子(包)30克,木通6克。

【赏析】 本方为王老治疗胆石症胁痛效验方,该方用柴胡、栀子疏肝清热;生大黄、玄明粉通里攻下;茵陈、金钱草、玉米须利胆排石;木香、郁金、陈皮理气开郁;延胡索、香附解痉定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十七)消水丹

南京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赵国英治疗肝硬化腹水效验方——消水丹

【组成】 黑丑500克,甘遂120克,琥珀9克,沉香9克。

【功效】 竣攻逐水。

【主治】 肝硬化腹水及肾病综合征腹水,腹部膨胀如鼓,小便少,辨证为肿胀实证者。

【制法】 上药研末,水泛为丸。

【用法】 每日清晨空腹服2.5~4.5克,服药2小时内禁食。

【赏析】 消水丹中黑丑、甘遂均为主要药物,取其峻下逐水功效。琥珀活血散瘀、消癥软坚、利尿通淋,沉香温中行气,同为辅助药,以增强黑丑、甘遂泻水逐饮功效。正气已虚者忌用本剂,此为治标之剂,不可连续使用,应中病即止。

(十八)软肝汤

安徽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张杰教授治疗肝硬化效验方——软肝汤

【组成】 党参15克,三七参粉(冲)6克,丹参30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制鳖甲15克,土鳖虫15克,莪术10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30克,茵陈20克,垂盆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栀子10克。

【功效】 益气健脾养肝,清热利湿解毒,软坚散结消癥。

【主治】 肝硬化。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脾虚气滞,腹胀纳呆者,加炒苍术、川厚朴、广木香、槟榔。

(2)水湿内阻,腹水明显,腹胀如鼓,小便短少者,加川厚朴、连皮茯苓、干姜、大腹皮。

(3)肝络瘀阻,右胁痞硬,腹壁静脉怒张,舌紫有瘀斑者,加益母草、泽兰、桃仁、川牛膝。

(4)脾肾阳虚,腹部胀满,形寒肢冷,面色黧黑,尿少纳呆者,基本方去生地黄、栀子,加桂枝、干姜、炮附子、防己、连皮茯苓等。

(5)肝肾阴虚,症见腹水的同时,又见皮肤干燥,口干舌红,消瘦腹大,青筋显露者,宜育阴利水,加北沙参、西洋参、猪苓、阿胶、益母草、车前子、白茅根等。

【赏析】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丙肝)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肝硬化属于中医学“积聚”“臌胀”范畴。代偿期属“积聚”,失代偿期属“臌胀”。张老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本病病机应概括为“虚”,即正气不足;“毒”,即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血吸虫毒、酒毒、药物化学毒物及湿热蕴结之毒;“瘀”,即气滞血瘀,癥积痞块。其病位在肝,影响脾肾。无论是病毒感染或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肝硬化,其正气亏虚与毒邪壅盛是致病的关键。湿热毒邪或自外受,或自内生,均能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肝胆疏泄不利,继而引起气机阻滞,血脉瘀阻,水湿不化,正虚与邪实互见,湿毒与瘀血并存的复杂局面,形成肝脾大之肝硬化重症。本方以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培补元气,健脾化湿;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养血柔肝,滋补肝肾,使肝、脾、肾三脏同调,气、阴、精同补,以解决虚的问题;以茵陈、炒栀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解毒保肝,以解决毒的问题;并集中优势兵力,选用丹参、三七参、土鳖虫、制鳖甲、莪术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癥解毒之品,针对肝硬化的主要矛盾,以解决瘀的问题。现代研究亦证实以上化瘀之品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活化肝细胞,加速病变的修复,使增大的肝脾回缩变软;生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更能提高血浆白蛋白,增加补体生成,调整机体活力;清热解毒的茵陈、栀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等都具备保肝、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又能降低升高的转氨酶及胆红素。故此方立法是:“益气养肝以扶正,健脾滋肾以固本,清热利湿以解毒,活血化瘀以软坚。”

(十九)活血消积汤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巴坤杰主任中医师治疗肝硬化效验方——活血消积汤

【组成】 荆三棱(炒)10克,蓬莪术(炒)10克,青皮(炒)10克,枳壳(炒)10克,柴胡8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鳖甲(醋制)15克,生牡蛎(先煎)20克。

【功效】 养血活瘀,疏肝止痛,软化肝脾。

【主治】 痞积癥块,肝脾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症见脘腹胀满,两胁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黝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及肝经气滞血瘀诸证候。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加减】

(1)腹水甚者,加白术、泽泻、猪苓、茯苓各10克。

(2)腹胀甚者,加木香、槟榔各10克。

(3)衄血者,加白茅根15克,茜草10克,或阿胶、蒲黄炭各10克。

(4)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

【赏析】 本效验方系调本之治法。方中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历代视为癥瘕积聚证的主药;当归祛瘀血,养新血,赤芍泻火降气,行血散瘀,合为养血泻肝,以辅主药治瘀之效。青皮、郁金、枳壳、柴胡皆肝经气血调治药,青皮疏理肝气,散结消滞;柴胡疏解肝郁,条达气机;郁金入胸膈,活血行气;枳壳走脘腹,宽中舒胀,四药为体,体现气血相依、气行血循理论。鳖甲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硬;牡蛎主心腹癥瘕坚积,二药取其咸能软坚散结,佐助软化肝脾。其中,柴胡、青皮、鳖甲、当归、赤芍诸药皆直达肝经,均兼使药之用。本方为巴坤杰教授肝硬化的效验方,可缓解病情,延长存活期。

(二十)育阴养肝汤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钟一棠治疗肝硬化效验方——育阴养肝汤

【组成】 生地黄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20克,制何首乌20克,牡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版20克。

【功效】 育阴养肝,化瘀消癥。

【主治】 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于下午2~3时、7~8时分服,每次150毫升。

【加减】

(1)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紫苏梗10克。

(2)兼有腹水、苔腻者,去生地黄,加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

(3)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

(4)尿赤口干者,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门冬15克。

(5)大便不实者,去何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

(6)便秘者,加瓜蒌仁15克。

(7)精神萎顿者,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

(8)肝功能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沙(包煎)15克。

(9)腹胀甚者,加枳壳6克,槟榔20克。

【赏析】 肝硬化日久则肝之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时有胁肋隐痛或不舒;血郁气阻,致癥积不散,肝趋硬化,脘腹胀满;血不上荣,津不上承,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头晕神倦咽干;阴虚有内热则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以虚为主。钟老认为,治疗不可攻伐太过,不能强求速效,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又因乙癸同源,故方中选用育阴养肝、补血滋肾的生地黄、白芍、枸杞子、女贞子、制何首乌、鳖甲等补不恋邪之品,加上化瘀活血、散结消癥的丹参、茜草、牡丹皮等攻不伤正之药,共奏育阴养肝、化瘀消癥之效。本方强调标本兼顾,扶正为主。治疗后能使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改善白、球蛋白比例,并使增大的肝脾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缩小,确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验方。

(二十一)柴胡归芍速溶茶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孙丽霞副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炎效验方——柴胡归芍速溶茶

【组成】 柴胡颗粒剂1袋(含生药6克),当归颗粒剂1袋(含生药10克),白芍颗粒剂1袋(含生药10克),白术颗粒剂1袋(含生药10克),陈皮颗粒剂1袋(含生药6克),炙甘草1袋(含生药3克)。

【功效】 疏肝理气,健脾助运。

【主治】 慢性肝炎胸胁胀满,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胃不和型。

【制法】 将以上药物的颗粒剂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颗粒充分溶化即成。

【用法】 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当日饮完。

【赏析】 慢性肝炎属于脾胃不和型者最为常见。本效验方以柴胡为君药,取其疏肝理气作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护肝;白术、陈皮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本方以中药配方颗粒剂为原料,配制成速溶茶,便于患者长期冲泡饮用。

(二十二)抗脂肪肝胶囊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脂肪肝效验方——抗脂肪肝胶囊

【组成】 白芍400克,姜黄300克,丹参300克,泽泻200克,山楂200克,生大黄100克,枳椇子200克,葛花200克。

【功效】 护肝保肝,化脂泻浊,抗脂肪肝。

【主治】 各种脂肪肝。

【规 格】 每粒0.4克,每瓶60粒。

【用法】 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

【赏析】 白芍擅于柔肝养血,缓急止痛,近代药理研究提示有良好的护肝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姜黄长于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近代药理研究证实所含姜黄素有良好的降血脂、保肝作用,以上两药为本效验方主药。丹参可祛瘀生新,安神宁心,止痛除烦,中药药理研究提示,丹参有显著的保护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作用;泽泻泄浊降脂,实验研究已证实可降血脂、抗脂肪肝;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其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已被大量的近代药理研究所证实,临床有关用山楂治疗脂肪肝的报道也颇多;生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活血、解毒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和减肥作用,并有良好的保肝功效,生大黄的抗脂肪肝作用可能与引起厌食和缓泻有关;枳椇子、葛花自古便是解酒毒、护肝的良药,谢老单用制成枳椇子葛花茶,运用于酒精性脂肪肝,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有显效;以上6味药同为辅助药。

(二十三)葛花荷叶茶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验方——葛花荷叶茶

【组成】 葛花10克,枳椇子10克,荷叶半张。

【功效】 解酒毒,降血脂。

【主治】 酒精性脂肪肝。

【制法】 先将荷叶切成丝,与葛花、枳椇子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10分钟,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 当茶频频饮用,每日1~2剂,当日服完。

【赏析】 平时饮酒过量或长期酗酒,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或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越容易堆积,便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容易转变为肝硬化,不可等闲视之。本方将葛花、枳椇子运用于酒精性脂肪肝,经初步临床观察有效。荷叶色清、气香、性平,过去多用本品清热解暑,近代药理研究证实,荷叶有良好的降血脂和减脂肪的作用。用荷叶配合葛花、枳椇子煎汤代茶饮用,可明显提高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二十四)理气降脂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肝郁气滞型脂肪肝效验方——理气降脂汤

【组成】 柴胡6克,枳壳6克,郁金10克,青皮、陈皮各6克,佛手6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土鳖虫6克,白术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3克。

【功效】 理气降脂,抗脂肪肝。

【主治】 肝郁气滞型脂肪肝,症见胸闷胁胀,脘痞不舒,有时嗳气,情志抑郁或易怒,腹胀纳少,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苔薄白,脉弦,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医籍中尚无脂肪肝的病名及相关的描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痞满”“胁痛”等范畴。本方以柴胡、枳壳、郁金三药为君药,意在疏肝理气,解郁;辅以青皮、陈皮、佛手增加疏肝理气效果;川楝子、延胡索为古方“金铃子散”,可理气活血止痛,同为臣药;土鳖虫活血,白术健脾,生山楂活血化脂,同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护肝,为本方使药。全方重点在疏肝降脂,对辨证为肝郁气滞型脂肪肝有显效。

(二十五)行气活血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效验方——行气活血汤

【组成】 生山楂30克,姜黄10克,紫丹参20克,红花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土鳖虫6克,失笑散(包煎)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炙鳖甲(先煎15分钟)15克,炙甘草3克。

【功效】 行气活血。

【主治】 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症见右胁胀痛或刺痛,或见肝大,质稍硬,或右胁下触及包块,或有蜘蛛痣,舌质紫暗,脉细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本方以生山楂、姜黄、紫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消除肝细胞内脂肪含量,为本方君药;辅以郁金、枳壳、土鳖虫、失笑散理肝气、活肝血,同为臣药;川楝子、延胡索、鳖甲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连续服用3个月,收效显著。

(二十六)涤痰降脂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痰湿内阻型脂肪肝效验方——涤痰降脂汤

【组成】 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炒薏苡仁30克,泽泻30克,茯苓10克,苍术、白术各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胆南星6克,乌龙茶5克。

【功效】 涤痰祛湿,健脾降脂。

【主治】 痰湿内阻型脂肪肝,症见脘胁作胀,体形肥胖,神疲乏力,肢体沉重,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本方以陈皮、制半夏、薏苡仁为君药,意在化痰泻浊化脂;泽泻、茯苓、苍术、白术为臣药,经近代药理研究,均有降血脂清除肝细胞内过剩脂肪的作用;枳实、厚朴、胆南星理气化痰降脂;乌龙茶具有消除脂肪,减肥健美的作用,古代早有认识,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现代研究资料表明,经常饮用乌龙茶,不但可以去脂肪,降低体重,还能调节血脂,清除肝细胞内脂肪含量。本效验方对肥胖型脂肪肝、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尤为适宜。

(二十七)健脾降脂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脾气虚弱型脂肪肝效验方——健脾降脂汤

【组成】 苍术、白术各20克,怀山药5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炒薏苡仁30克,扁豆20克,焦山楂30克,泽泻20克,木香10克,炙甘草3克。

【功效】 健脾降脂,抗脂肪肝。

【主治】 脾气虚弱型脂肪肝,症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气短乏力,饮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大便稀溏不成形,舌质淡,脉细弱。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部分脂肪肝患者会出现“肝病犯脾”的症状表现。故本方以苍术、白术、山药为君药,意在健脾助运,以杜绝生化痰湿浊脂之源;党参、茯苓、薏苡仁、扁豆益气健脾,化痰除湿为臣药;山楂、泽泻、木香,行气活血,调节血脂,同为佐药;炙甘草护肝调和诸药,为使药。

(二十八)滋阴护肝降脂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肝肾阴虚型脂肪肝效验方——滋阴护肝降脂汤

【组成】 制何首乌30克,北虫草6克,枸杞子10克,决明子30克,泽泻30克,女贞子10克,柴胡6克,延胡索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川楝子10克,路路通10克。

【功效】 滋阴护肝,降脂通络。

【主治】 肝肾阴虚型脂肪肝。症见右胁隐痛,头昏耳鸣,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口干,体形偏瘦,舌质红,脉细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方中以制何首乌、北虫草、枸杞子为君药,以滋补肝肾,其中制何首乌,经药理研究证实,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对血脂异常及脂肪肝有显效。北虫草又称蛹虫草,为人工培植的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所含虫草菌素高于野生冬虫夏草,为补肾降脂佳品;决明子、泽泻、女贞子为臣药,均为调脂良药;余药为佐使药,可缓解或消除脂肪肝患者的自觉症状。

(二十九)清肝化脂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肝经湿热型脂肪肝效验方——清肝化脂汤

【组成】 茵陈30克,蒲公英30克,垂盆草30克,生大黄(后下)3~10克,苍术10克,虎杖15克,蒲黄10克,泽泻20克,夏枯草15克,生山楂30克。

【功效】 清肝热,化湿浊,抗脂肪肝。

【主治】 肝经湿热型脂肪肝。症见胁肋胀痛,口干且苦,尿黄,大便不调,或有黄疸,心烦易怒,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肝经湿热型脂肪肝约占所有脂肪肝者的15%,常伴有轻度转氨酶增高。本方以茵陈、蒲公英、垂盆草为君药,意在清肝化湿;生大黄清肝利胆,虎杖清热利肝,苍术健脾燥湿,同为臣药;蒲黄、泽泻、夏枯草、生山楂活血降脂,清肝泻火,同为佐使药。

(三十)解酒护肝祛脂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谢英彪主任中医师治疗痰瘀交阻型脂肪肝效验方——解酒护肝祛脂汤

【组成】 葛花20克,枳椇子10克,干荷叶30克(或鲜荷叶60克),青皮、陈皮各10克,郁金10克,浙贝母粉(冲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牡蛎粉(包煎)20克,延胡索20克,赤芍、白芍各15克。

【功效】 解酒护肝,化痰祛脂。

【主治】 痰瘀交阻型脂肪肝,症见长期酗酒或嗜酒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肝大,质地较硬,肝区疼痛,或压痛明显,苔淡黄,脉弦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赏析】 本方选用葛花、枳椇子、荷叶为君药,目的是解酒毒,抗脂肪肝。葛花往往会缺货,可用葛根替代,同样有效。青皮、陈皮、浙贝母化痰浊,为臣药;三棱、莪术、牡蛎软坚散结,回缩增大的肝脏;白芍养阴护肝,缓解脂肪肝患者的肝区疼痛有良效,此药在谢老治疗脂肪肝时常为护肝必用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