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远大捷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何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修悟搏 2020-07-22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分两部分来回答,先回答宁远大捷的情况,再告诉大家袁崇焕为什么被凌迟处死以后,被老百姓争食其肉?

萨尔浒之战以后,辽东的明军已经无力再发动对后金的进攻,不得不改取守势。所以,后金不断的攻城略地,努尔哈赤在攻取广宁以后,明朝与后金的战线已经从辽河东岸转移到了辽西走廊。明朝到底是战还是退守,在朝廷内部形成了两派。当时的明熹宗对于撤退关内还是关外,也犹豫不决。不过后来明熹宗任命的兵部侍郎王在晋,缩短了防御战线,退守到山海关。遭到了他的部下袁崇焕的发对,袁崇焕上书朝廷,明熹宗才改变了消极防御的策略。当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向明熹宗请求考察关外的地形,回来以后报告明熹宗说,明军应该重点把守关外,王在晋不能担当大任。于是明熹宗将王在晋免职,让孙承宗接替了他的职位。孙承宗接替王在晋辽东经略,派袁崇焕和金冠分别防守宁远和觉华岛,形成了水陆配合的山海关防御体系。结果孙承宗四年的努力,关外的防线已经逐步推进到锦州一代,辽东的防务逐渐巩固。而袁崇焕守卫宁远后,对城墙进行了加固,并配备了西洋大炮等武器,宁远成为一个非常坚固的军事重镇。就在辽东安全得到巩固的时候,孙承宗却遭到魏忠贤的嫉妒,只好辞官回乡。明熹宗只好让懦弱无能的高第接任辽东经略一职。高第一上任就认为,关外必不可守,下令撤掉锦州、塔山、宁远等要塞的守备。在袁崇焕的坚决反对下,高第不得不留下袁崇焕守卫宁远这种孤城。

公元1625年3月,努尔哈赤攻占辽河东岸广大地区,将都城迁往了沈阳。第二年,努尔哈赤听说辽东换了主帅,又自动向关内撤军,全力进攻宁远,企图打通辽西走廊,夺取山海关。袁崇焕知道努尔哈赤要进攻宁远,下令与城共存亡,并向全体将士下拜,表示了抗敌的决心。士兵深受感动,都表示死守宁远城。公元1626年1月23日。努尔哈赤在宁远城5里处扎营,并截断了与山海关的联系,企图围歼宁远守军。1月24日,后金士兵蜂拥而上,进攻宁远城。袁崇焕亲自指挥战斗,明军的西洋炮对后金的杀伤力非常大。当时后金运用牌车掩护,靠近城墙,并凿出两丈多的大洞。紧急时刻,明军用火球扔向敌军,并用浇过油的柴草用铁索捆绑,烧毁了后金的牌车,躲在牌车后面的金兵全部被烧死。

后金的进攻暂时被打退,到了第二天,努尔哈赤再次组织攻城,此时的后金士兵士气低落。由于明军的顽强抵抗,努尔哈赤只得下令退兵,宁远之战明军大捷。当时袁崇焕在宁远的守军只有2万,而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达13万。努尔哈赤征战20余年,从无败绩,却在宁远这座古城损兵折将。袁崇焕在当时打退了后金入关的幻想,让满清入关拖延了十几年。按理说,宁远大捷是明军与后金8年战斗中首次胜利,袁崇焕功不可没是明朝的大功臣,为何最后被处死,老百姓还争相食其肉呢?

其实,明朝后期内部政治斗争激烈。袁崇焕是在魏忠贤死后才得到崇祯帝重用的 ,由于战功赫赫,后金也畏惧他。所以,被后金施以反间计。在公元1629年,崇祯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并囚禁审讯了半年后,袁崇焕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罪名于公元1630年8月(崇祯三年)碟刑处死于,并弃尸于市。袁崇焕无子,妻子被流放,被抄家,家里没有任何余财,可以说非常的冤枉。袁崇焕死后,据说袁崇焕在行刑那天,北京市民都来围观,在刑场上“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这个民族英雄,为何遭遇百姓如此痛恨呢?

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由于当时的老百姓信息闭塞,不明真相。明朝廷布告天下,作为官方机构,说他是汉奸叛国贼,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认为他就是叛国贼。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具体真相。当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并不同情他,认为他是罪大恶极的人,所以真相食其肉。金庸曾评价袁崇焕说:“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