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掉晚睡强迫症

 WeGo情感咨询 2020-07-22

香港是个节奏极快的国际大都市,这里的人一刻都停不下来,每天都被各种压力包围着,偶尔休息放松下,都是惴惴不安的,仿佛干了什么坏事。

尤其咨询师这行,工作过程中接收的大量负面情绪,只能靠下班后彻底地放松休息排解掉,所以我一向坚持下班不工作的原则,保留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常常是开车到家后,在车上不下来,静静地点上一根烟,烦恼和压力,随着吐出的烟圈,逐渐飘散。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压力的自我排解的,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节生活节奏,就有可能影响到工作。最近新来的助理小C,就正备受困扰。

作为她的上司,也是她的咨询师(心理服务行业中,咨询师也会有心理问题,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最近看她上班频频迟到。于是找她谈话,看是怎么回事。

问题根源很普遍,是都市人常见的现代病,晚睡强迫症。

晚睡强迫症是心理学上拖延症的一种,已经早就过了健康睡眠时间,身体和精神都极度疲乏了,却执着地不想睡,强行凭意志力去保持清醒。讽刺的是这种意志力,只在晚上睡前才会有,早上的意志都被睡魔夺去了。

这是咨询师常见的毛病。因为本质上说,咨询师白天工作的时候,自己是不属于自己的,我们的情绪需要抽离出来,才能感受咨询者的感受,达到“共情”。

白天的工作越多越累,咨询人数越多,时间越长,晚上就越是不想休息,不肯睡觉。尤其是像小C这种独居一人生活的,下班后想保持健康不吃外卖,自己做饭后还要强撑着收拾残局,做些日常的打扫。关键是,她没有把这些当成是生活的乐趣,反而觉得是任务和工作,自然更累了。

另外据她所说,晚上她还会保持一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看职业相关的书籍,心理学教材类型的。而这也属于“工作”范畴,也许对她而言,真正的休息时间,只有是超过午夜零时后,把身体摔到床上那一刻起开始的。

这时虽然困得不行了,但难得才有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怎么能浪费在睡觉上?就算明知道熬夜会影响身心健康,就算敷再多的面膜,喝再多的枸杞水,都不愿意舍弃这种自由啊。

睡觉之前强撑着清醒争取回来的时间,应该拿来做什么好?

跟大部分人一样,看剧,刷ins和facebook,或者只是怔怔地看着手机,滑动着屏幕发呆。

这时候屏幕出现什么并不重要。晚睡强迫症,强迫自己熬夜,只是因为白天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一直活在责任和工作中。这样的夜晚,熬夜的人,想要的只是放松,明知道身体已经支撑不住汹涌而来的睡意了,但灵魂的疲惫没有消除,一天天仿佛没有为自己活过,怎么可能现在就睡?

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眼霜。现代女性不都这样么?熬夜给了自己放松的空间,可以暂时逃避白天要面对的各种工作和生活的问题,为自己卸下了责任,终于能够抽离出来轻松一下了。作为咨询师,白天的时间是不属于自己的,熬夜,给了她“做自己”的时间。夜晚仿佛是无限的,只要还没睡,能熬多晚,时间都是“赚回来”的。

但是,尽管熬夜可以让人放松,也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并且如前面所说,小C的熬夜已经影响到了她正常的工作生活,这么下去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要怎么摆脱这样的晚睡强迫症?我给她几点建议。

1.白天工作的间隙,给自己安排好休息时间。

晚睡强迫症的根源在于,认为白天自己的时间,不是属于自己的。因此才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自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劳逸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有效地使压力得到排解。

只有适时地放松,让自己补充能量,到了夜晚该睡觉的时间,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睡着。

2.清晰划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

刚才提到,我个人从来不会把工作和生活弄混,两者必须是保持清晰的边界,这不仅能让自己放松,并且工作的时候,也更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全程投入。

现代人或多或少,总有着焦虑感,任何事都讲求效率,要快。工作当天能完成的,拖到第二天就是失败。过度的拖延固然不好,但工作是做不完的。完成了今天的量,还有周目标,月目标,到最后会发现,这是一场没有止境的追逐赛。

会形成这样焦虑的社会环境,部分网络媒体是要背锅的,为了点击率,每天都有大量的媒体,在鼓吹“被同龄人抛弃”说,什么“90后再不努力,就被00后超越了”,这样的毒鸡汤,除了制造全民焦虑,根本没给出任何的解决办法。

人生是和自己的赛跑,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

3.创造合适的睡眠环境。

平板、手机甚至kindle都要远离床上,可以降低我们睡不着时想点开手机的诱惑。手机屏幕发出的亮光,是会抑制褪黑素产生的,而褪黑素是让我们可以顺利入眠的关键。不要以为没有褪黑素产生,不累了,就不需要睡觉和休息。这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机制,一旦破坏,只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

以上是我给小C的几点建议,根据她后来的反馈,以及我对她工作状态的观察,在她强迫自己做到这几点后,工作和生活得到了平衡,不再熬夜也能做到了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也有熬夜的习惯,迫切地想改变现状,不妨先从这几个小改变开始。

作者简介

周小涛 | 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情感咨询导师,香港二级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方向取向。企业顾问心理咨询师。擅长两性心理咨询、修复,长期关系维护技巧训练。咨询风格:偏严厉,从复杂表现中找出关系问题根源,直击痛点并修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