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我该如何评价你

 痴情君 2020-07-22


考试,从目前来看,应该是人类最文明最民主最公平选拔人才的手段。
 
世界上是中国人最先发明了考试。连最有权威的英国皇家大百科全书都承认这一点。关于这点可以追溯到四千前的夏商周时期。而考试制度的发明相传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后来成熟于隋朝。
 
  考试最初不是让小孩子或学生模样的人参加,也不是在学校里进行。它分为考和试两部分,是用来选拔官员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

  后来基本是学校的专利了。当然,竞争激烈的行业和行政管理部门还是用到它。

    为什么要考试?学生自打进入学校时起,就得参与考试。认为学生和考试是不可分割的。可是,为什么要参加考试,可能没往深层去思考。考试无非就一种选拔手段,一种调和有限资源和争相分享之间矛盾的方法。

自从创办学校后,国家一直就努力解决有限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生力力低下时,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去从事生产,参加体力劳动,以满足人们的生存要求。所以,不可能有很多人脱离生产第一线。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科举考试就是一种较好的用才方法。有时竞争相当激烈,达到了万马过独木桥的程度。

科举考试到了清政府后期终于寿终正寝了。它毕竟也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差不多二千年。它的弊端主要是培养的人才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无法对抗迅速兴起的西方资本主义帝国。
 
 科举是废除了,但考试不能取消。现代教育制度还得应用考试手段。


社会生活总得需要人管理,社会生产得需要人去组织,社会文化总得靠传播和传承,那还得读书,还得考试。

 但是后来出现了滥用考试现象。把考试运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运用到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创办了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人也可以从生产第一线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说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学校读书。象小学初中学生都不用参加劳动了,都可以进入学校读书了,那么幼考小考就不应该存在了。

这就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缘由。不用考试都能进入学校读书,选校的方法采取最近入学原则。

就近入学?偏偏就有人舍近求学。因为有些较好的起跑线不在家门口。



于是,各类考试依然或明或暗进行。
 
 可怜学子们不明就里,削尖脑袋往书本里钻。天生我脑必有用,词义公式天天装。我劝天公再抖擞,助我屡过考试关。
 
小考取消,还有中考高考硕考博考等。此时不搏更待何时。通过这类考试去占据或获取稀缺教育资源,后来又想方设法成为优质人才资源中的一员。

考着考着,渐渐地又发现出现问题,高分未必高能。清华大学多少学子进去,发现到社会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或是这水平实在发挥不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的并不是拔尖学生。



按理说,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获取经验和为了提高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然而,现代教育却首先应用为一种工具,一种应试工具。这样,孩子进入学校后,考试就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成绩也成了衡量他们优劣的标准了。

后来,不但是学校,就是其他行业,都借用考试来选拔或淘汰人员了。

知道动物寿命为什么那么短吗?就是因为它不用花时间读书,不用耗费心血去考试。但是,如果允许你不用考试但要剥夺你一半寿命的话,你愿意吗?你愿意和动物为伍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