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那些事儿(长篇连载)七

 痴情君 2020-07-22
(六)

跨入海康一中,我的学习生活进入了正轨。虽然我之前读过初一,但一点印象也没有,老师的,同学的,包括自己学习的。现在,和结识的新同学,一同迈进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时代,也算是幸运儿吧。

我先从去年我们初中生聚会谈起。

这次聚会,大家久别重逢,主题就是怀旧。聚会时的同学,回归于同一岁月起跑线上,不分班长同学,不分好生差生,也不计较现在的贫富得失。毕竟阔别了约四十多年, 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岁,此次相见,也许就是下次的永别。

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过去那段生活,相谈很投入。既有开心的事儿,也有不悦的插曲。有些不敢公开的事,现在也坦率地说了。有些难为情的话,现在也敢掏出来了。就象基督徒向牧师或看不见的上帝忏悔一样,现在都当着老班主任当着大家来个彻底的交待。

阿波说了他因几次上学迟到被校长抓上讲台当着全校师生检讨差点下不来台的事;阿明说了在学校饭堂时因为一时找不到自己的饭盒而偷拿别人饭盒吃白食的罪过;阿广说起和我打赌的事,赌一斤半米兑出的条状米粉,让我半个小时吃完,我不够十分钟就全倒到肚子里,他从此不叫叫我名字,见面就叫斤半米;阿光说了故意把正在学习的两位异性同学锁在教室里,在外面故意起哄,让人家拼命敲门推窗爬出来。。。。。。

刻意保持距离的两个同学

真的是那么纯真,那么羞涩,但又是那么的调皮,那么的贪玩。跟现在中学生相比,异性同学哪怕是同乡同村来的同学之间,总是缺少了一点大方,一点随和,一点亲昵。

谈罢同学友谊,又回想师生情谊,大家慨叹无比。有位语文老师正是最有名的雷州笑话大王刘树人,一直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只要他开讲故事,都是座无虚席,拥挤不堪。他长得英俊潇洒,声音宏亮,又能插科打诨,又能 故作严肃;,既像是表演相声,却又像表演对唱;既有抑扬顿挫,又有声泪俱下。既有正综普通话,又交替雷州方言,把我们全然带进故事人物的境界中,任我们拍掌,任我们狂笑,任我们陶醉。可惜斯人已逝,雷州再无笑话大王。


不知不觉,他们就带我回到那段青涩的岁月里。紧张,充实和饥渴是那段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我和同学相比,人小年龄不小。我有时觉得自己好像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跟他们这些低龄人学习竞争,应该是占了他们便宜了。一个成绩特好而且非常好学但不喜欢参加课外文娱活动的同学,是我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有时我会打扰他,拉他去玩,他会生气拒绝。最后控制不了情绪,他会拿这句话来捅我老底:“你知不知羞,都成十六岁后生了,还来读初中。”

校园是在天宁寺和城角村的夹角之间,不算开阔,且地势一点不平坦。像地理学中介绍中国陆地地特征那样呈三级阶梯状。最高一级是教学和运动区,中间一级是办公和宿舍区,第三级那就是生活和清洁区。当时的天宁寺处在二级阶梯,也被政府征用来办学校,高大空旷的佛堂的所有佛像都被清理干净,用来给我们学生当宿舍。这样,我们整天都在这块三级台阶上来来往往,仿佛一天内把中国的地形走遍似的。

说起宿舍,那可不像现代校舍那样,有铁架床,有电风扇,有空调,有衣柜桌子,设备齐全。那时宿舍除了普通木板铺成的集体大床外,什么都没有了。说平铺也对,说简易也行。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还打造成双层床,床面一点不平整。我记得当时几乎全部的初中学生在集中这个过去是金刚菩萨才能安眠歇息的地方。

大家睡在一起,一荣,他人可能不会俱荣。一损,别人一定都遭损害。为何?这么狭窄的空间里,睡二百号人,只要有一个人打鼾睡不着觉,别人别想先梦见周公;只要有人犯了皮肤病,那就利益均沾,谁都跑不了,比如疥癣之类。除非你已经感染过一次,有了免疫力。

我就让人传染过一次。这种疥癣通常是往手指缝里钻,发作时,痒得你六神不安,任你怎么挠抓,都止不了。有句雷州话生动地描绘了这情景:平(挠)也上(痒),不平(挠)也上(痒),越平(挠)越上(痒)。直到捏抓出血水长出脓包。那种抓挠止痒的办法,真的是疼又舒服着,只是疼痒得睡不着。后来用硫磺膏涂抹才慢慢痊愈。长过疥癣,就像参加战场受过伤的战士一样,这是光荣的印记,没有它,不算是海康一中真正住宿生。

学校当时还没有自来水,高中宿舍区周围只有一口井,都让高大壮的师兄师姐们霸占了。我们初中生只好跑到三级阶梯下面去洗漱。那里是城角村村民用的水窟窿。两个并列在一起,是天然地下的泉水,冬暖夏凉。如果用水人少,水窟窿满满的,几近溢出但永远都不会淌出。如果是这样,我们小个子的初中生取水就方便。但天旱用水人多时,取水就不容易了。当水位降低到接近底部时,如果没有带绳子的水桶,得弯下深腰去舀水。有一次,个子小的我不小心弯腰过度,人就掉下去了。幸好有人及时伸来援助之手,才把我拉上来。有人趁机取笑:
”朝儿,你这样可不行,想自己独用吗?“
“把水搞脏了,就算不想独用人家也不敢要了。”
搞得我狼狈不堪,丑态尽露。

那时的学校食堂除了早餐,只管蒸饭,不管卖饭卖菜。我们每个人一般都备个铝制饭盒,把自家带来的米放进去,洗好后,放进鸡蛋或萝干或咸鱼等,盖好后就放到木制蒸笼里。然后厨房师傅就一个个叠加垒高,放进火炉连通的蒸气锅上面。

放饭盒时要记住你饭盒的位置是哪一层哪个方位。如果带来的米量少,还得多放些水,蒸得熟烂些,才能吃饱。说真的,出生在那个时候的老鼠都可怜。人更如此,没有其他菜拌饭吃,只好去买一块豆腐乳就解决了。

一到放学,就觉得肚子在抗议。早上吃的那点稀粥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这时候的目标就是食堂,就是蒸笼,就是自己的铝制饭盒。第一时间抢到后,就找个位置,或站着或坐着或蹲着吃。那有现在食堂那样舒适。午饭刚完成,又得准备晚饭了。


以上是生活方面的事。我们班主任和我学习方面的逸闻,留待下节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