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图一议(7)

 痴情君 2020-07-22



人与树的关系是紧密的。人类的先祖就是生活在树上,把树当家。后来转移到地面生活了,一样离不开树。

是先有树后有人还是先有人后有树?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后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蛋后有鸡一样,永远说不清楚。

是树多呢还是人多?没有人去清点。应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树,但有树的地方未必有人。

人在种树,树也在种人。人在看树,树也在看人。

是树养人还是人养树?客观地说树在养人,人也在养树。树养人,真正的无私奉献;人养树呢,却是有图谋的.最终目的是为自己所利用。虽然种树人未必占到好处,以前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后来科技发展了,移树技术提高了,变为村民种树,市民乘凉或是穷人种树富人乘凉。但这不是树的错.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讲究功利,而且按照是否对自身有利进行取舍。

树只要长高长大了,你就得仰视它;但是,有些人长大了,有些人爬高了,就是贵为皇帝高官,只要他们品行不端,你都可以俯视他,小视他。

只要树能并排在一起,其抗风能力绝对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人呢,并排在一起,可能遭遇的伤害更大。这种状况就出现在“人心不齐”的时候。树之所以可供人类乘凉,并不在于它的叶子有多大,而是它们众多叶子以树干枝条为中心的紧密团结。

树不会去害人,至少不会主动去损害他人(无意伤害可能是在虫子或风力的教唆之下)。而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去砍树,毁树。

树和所有的动物都是好朋友,而人呢,就难说了。假如当初和谐相处的话,后来简直就水火不融了。假设以前还见到人和动物出现在同一个生活场景的话,现在,人和动物已经分成两个世界了。除非是需要和玩耍,否则就把动物关到动物园或饲养场去,那可是动物的监狱。动物可能无解,人类犯法了,关进监狱里是天经地义,可是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法呀?答案是:有一种保护,叫关闭;有一种服务,叫交易;有一种感情,叫分开。

树活着,是财富,死后还是财富。生是绿叶成荫,死是木材造物。正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树枯成材烧是肥。树越老,其价值越高;人呢,活着时可能是个人才,死后就是一个尸体。年轻时可能是个可造之才,有用之才,但老死后则可能一文不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依我看,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才对。培养人才,十年就足够了。好木材必得上百年方可铸成。

毁树容易种树难。人才和木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周期。识木材的人多,用木材的人也不少,但是,人才可能就难说了。因为人才没有固定模式和标准。用你,你就是人才,弃你。你就是垃圾。

木材永远是木材,人才不用,或用之不当,却可能变成蠢材,或是变为祸才。

树移死,人移活。这和生命力无关。树移死,是因为它的执着,它的无求,它的纯情,它的眷恋。人移活,是因为人的无根,人的生命之运动性,人的欲望之膨胀性。

人移动越频繁,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就越多,生态破坏就越剧烈。保护环境,只有象树那样安守不动,象树那样新陈代谢,象树那样清心寡欲,才可以实现。可是,人类会吗?

恢复生态平衡,请像树一样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