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报恩之心有多强?乡邻刘继祖一块荒地,换来家族300年富贵

 剧透历史 2020-07-22

明太祖朱元璋无疑是一代英主,他驱逐蒙元,削平群雄,使纷乱的天下重新恢复太平。从任何意义上讲,这都是足以彪炳千秋的功绩。

然而,这位平民皇帝却有着另一项让人诟病不已的特点:无论是对曾经的战友、同事,还是自己的亲戚子孙,他都异常很辣,只要触碰自己的底线,都会动辄加以诛杀。

在洪武一朝,曾经出现过不少株连大案,这些案子中,有的案犯的确罪有应得,但大多数人却是无辜躺枪,比如牵连甚广的蓝玉案、胡惟庸案以及空印案。有不少史学家因此指责朱元璋杀伐过重。

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朱元璋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这般狠辣和无情,比如对他的恩人刘继祖。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与刘邦都号称是“布衣天子”,说白了他们在成为皇帝之前都只是草根百姓。

但“布衣”和“布衣”也有着不小的差别。刘邦再穷,起码还曾是沛县的亭长,好歹算个基层公务员。

相比之下,朱元璋就惨多了,他种过地、放过牛,走投无路时还当过和尚跟乞丐。就连他参加义军,一开始都是为了吃口饱饭。

可以说,与刘邦相比,他才是真正的苦出身。苦到什么地步呢?在他小的时候,他的家乡曾经接连爆发了旱灾和蝗灾,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

在当时,没有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说法,农民受灾了就只能自己扛着。而扛不住的,就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老天爷没给活路。而他们一家,显然就是运气最不好的那种。

没有粮食,他的父母和他的大哥都相继饿死。更令朱元璋感到绝望的是,他们家没有自己的土地,过去一直都是租种地主刘德家的土地来耕种,因此一贫如洗的他,连安葬亲人的坟地都没有着落。

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和兄弟能够入土为安,他和他体弱多病的二哥来到地主刘德家,希望刘德看在父母多年给他种地的份上,分给他们一小块土地来安葬家人。

可刘德不仅不念及朱元璋父母的辛劳,还以朱元璋过去曾经偷了他们家牛犊吃为理由,将朱元璋兄弟二人赶出了门。

后来的洪武帝朱元璋无疑是历史上最强势的皇帝之一,但在此时,刚刚接连失去三位亲人的他,还只是一个少年。

绝望与无助感几乎击倒了他。在他后来的回忆里,曾经多次提到当时的感受:“死者无阴宅之难,吁,艰哉”。

而就在这时,刘德的远方表亲刘继祖听说了此事后,赶了过来。与为富不仁的刘德不同,刘继祖虽也是乡里的一名地主老爷,但却是一位热心肠。

他可怜朱元璋兄弟的凄凉遭遇,将自己名下的田地分处一小块,让他们来安葬亲人。

说实话,刘继祖给朱元璋的这块坟地,只是一块无人耕作的荒地。但对于朱元璋来讲,这样的一小块荒地,却使得他父母兄弟能够入土为安。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回到家乡,一来是为了祭奠自己的亲人,二来也是为了报刘继祖当年的恩情。

遗憾的是,此时距离他离开家乡已时隔三十余年,刘继祖已经去世。为了报恩,他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世袭罔替”。这就意味着,不仅刘继祖本人成了侯爵,他的子孙后代也可享受先人的荫庇,继承这一爵位。

这种慷慨的封赏几乎可以称得上逾制,面对臣下的质疑,朱元璋说如果不是刘继祖当年将自己的土地慷慨地赠给自己,那么自己的父母和大哥就只能暴尸荒野无处安葬了。他的这种恩惠,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更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对刘德的处置。

当朱元璋衣锦还乡后,地主刘德吓得瑟瑟发抖,在他想来自己当年袖手旁观,现如今朱元璋发达了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等朱元璋见到刘德后,不但没有追究他当年的冷漠态度,还因为刘德与刘继祖的亲戚关系,赏赐了他三十亩田产。

这件事之所以显得出人意料,是因为这种恩怨分明的态度完全不符合朱元璋一贯的杀神形象。

事实上,这可能才是朱元璋的真实性格。一个能够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势力甚至统一天下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执着于杀戮和血腥的疯子呢?

他的嗜杀并非性格使然,就像我们常常听说的那样,乱世用重典。明朝建立后,并不是都是一番太平景象,在四海升平的背后潜藏着种种乱象:功臣夺权、贪官敛财、勋贵枉法,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时必然面对的那些弊政,在明初就已经屡现苗头。

可以说,他大兴牢狱,大搞株连,都是为了整肃对付这些“国之蛀虫”。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位在后世文人眼中“杀伐过重”的草根皇帝,却素来深得百姓爱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