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头到尾带你了解中囊病的所有内容

 吕布27qw6u3j30 2020-07-22

饲养中蜂的朋友都知道,囊状幼虫病可以说是一种对中华蜜蜂危害最严重的病害。西方蜜蜂对该病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轻微的蜂群可自行痊愈,但中华蜜蜂对囊状幼虫病抵抗力弱,很容易感染。中蜂群一旦发病很难治愈,会给养蜂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下面笔者从多个方面给大家全面介绍中囊病,以供中蜂饲养者参考学习!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简介
1971年冬,广东省的佛冈、从化、增城等地区首先发现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第二年该病在全省流行。随后病情很快蔓延至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四川、陕西、青海、贵州等省。2015年春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集中爆发,辖区内许多30群以上的蜂场消亡。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中囊病病毒引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囊病病毒与意大利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除形态大小相似外,两者在交互感染实验和血清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异性。一般认为,中囊病可能是由一种在生物学特征、血清学关系上与意大利蜜蜂囊状病病毒不同的新毒株引起的。但要证实这株新病毒,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传播途径

蜂群中的感病个体和被污染的饲料(蜜、粉)是囊状幼虫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带病毒的工蜂,是病害传播的主要媒介。因为囊状幼虫病病毒,可在工蜂的体内(特别是在咽下腺)中增殖,但不表现症状。所以病毒在蜂群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内勤蜂对幼虫的饲喂而将病毒传给健康幼虫的。因此,通过消化道感染,是囊状幼虫病病毒的主要侵入途径。至于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蜜蜂互相的采集活动将病毒带到健康蜂群中。


三、季节特点

囊状幼虫病一般在春末夏初发生比较严重。南方多流行于4~5月,北方多流行于5~6月,到7月以后,如果蜂群强壮的话,患病幼虫会逐渐减少,最后可自愈。从蜂群群势方面看,似乎无明显关系,无论强弱均会发病。但在早春,当蜜粉源缺乏的情况下,弱群最容易发病。天气骤降和饲料不足是该病的主要诱因。

四、患病症状

幼虫的死亡时期:1~2日龄幼虫易感病,潜伏期5~6天,感病幼虫一般都在5~6日龄时大量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

 

被感染幼虫从前到后四个阶段不同的形态特征:

第一阶段,感病幼虫没有明显的外表症状,与健康幼虫相似,只是伸长幼虫的前端稍低垂,同时幼虫头部前端 1/3 处变得透明,体躯分节明显;在放大镜下,可看见气管和皮下渗出液在流动。

第二阶段,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上翘,形成“勾状幼虫”。这时幼虫的体色也变成苍白色至淡褐色,体躯前端的颜色较后端略深;此外,体躯两侧和后部的皮下渗出液增多,幼虫组织也开始呈水状液体。

第三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特征:幼虫头部低垂至接近巢房壁;体躯变成扁平,失去弹性;体色褐色;尸体表皮变得坚固,若用镊子夹出时,则形成“囊状”,体表壁与虫体之间充斥着一层淡黄色的澄清液体,尤以腹端部最多。此时虫体结块,稍硬,呈灰白或褐黄色,易与房壁剥离。尸液无臭味,挑取时不能拉成细丝。

第四阶段,虫尸干燥后平卧于巢房壁下侧,形成扁平的硬皮,头部上翘,似龙船状,容易从房壁上消除掉。


患病幼虫的体色变化:整个过程患病幼虫的体色患病幼虫由白色、灰色、黄色至褐色,然后变为黑色,头部和胸部首先变黑。

卵虫脾上的特点:

1. 发病初期子脾常呈卵、幼虫、蛹或空房相间的杂色“插花子脾”(俗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发现病死幼虫头尖上翘(俗称“尖头”)。

2. 封盖的幼虫房盖下陷、穿孔。

在病害高发季节,至少每10天检查群蜂,观察否有以上的症状。如果发现应果断隔离,搬到5千米以外的地方,进行消毒、换王、换脾和换箱,让蜂群重新繁殖。


五、预防与防治措施

养蜂生产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保持蜂场清洁是预防蜂疾病的关键措施。第一,经常打扫蜂场,清理箱内外杂物,用生石灰或消毒药物给场地消毒;第二,换用的蜂箱蜂具要提前做消毒处理,可用2~3%的烧碱水溶液冲洗或清水清洗后在日光下晒干,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第三,检查蜂群前用清水清洗双手,保证清洁;第四,选用优质蜂蜜或白糖饲喂蜂群,不能使用来历不明或可能感染病毒的蜂蜜及白糖饲喂蜂群。

密集蜂群,加强保温:

在春季气温低的情况下,缩小蜂巢,做到蜂多于脾,以提高蜂群抗寒能力和清巢能力,并且及时合并弱群或组成双王同箱饲养。

补充饲料,提高蜂群免疫力:

保证蜂群内有足够饲料,若不足,及时添加。早春补充饲料时可适当加入酵母粉、黄豆粉、核黄粉、多种维生素或多种酶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断子治疗:

蜜蜂幼虫是中囊病病毒的最佳载体。失去幼虫活体后,经过一段时间,中囊病幼虫病毒的毒力和感染能力会大大削弱。蜜蜂经过较长时间的断子,一旦重新哺育,哺育质量显著提高,幼虫免疫力随之增强。    

在蜂王交尾时期,若患病群的群势尚能达到中等级以上,淘汰病群蜂王,割除全部子脾或换箱换脾。然后诱入健康的成熟王台,让蜂群经历新王羽化、认巢、交尾产卵的过程,重造新脾,重新恢复育虫。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首批子脾封盖后,淘汰蜂王,重新诱入新王,巩固治疗效果。

六、药物治疗

1. 西药:

目前市场上比较好的是中囊抗体,价格比较贵,而且中囊抗体的市场也比较混乱,购买时一定要有鉴别的能力。也可以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个疗程,对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2.中草药:

(1)贯众50克,金银花10克,甘草25克;

(2)贯众50克,苍术25克,甘草25克;

(3)半枝莲15克,加多种维生素10粒;

(4)元胡20克,维生素C 1片。

以上药物任选一方煎煮后过滤掉固体杂质,最后将溶液浓缩到150 克,放入到50%浓度的蜜水中,每隔1天喂蜂 1 次,或不加糖喷治,直到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