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历来现实 2020-07-22

刘备得到诸葛亮时曾说:"孤之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而一百多年后,在那个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没有发迹的前秦皇帝苻坚同样对一个人说:"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他就是破桓温、灭前燕的王猛。刘备与苻坚都是英主,诸葛亮与王猛都是大才,君臣如此相得,传为千古美谈,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却为何并非完美呢?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一、刘备与孔明志同道合

刘备和诸葛亮被比喻成"犹鱼之有水",这是有它的原因的。刘备最早是依靠着镇压黄巾军起义而开始成名,在参加汉末十八路军阀讨伐董卓逆贼而逐渐起家的,但在汉末天下的所有军阀中,刘备是最为弱小的一个,他也曾入主过徐州,当过徐州牧,但没多长时间就被吕布夺走了。

之后他也大大小小打了许多年仗,但大多数都被人打败。刘备跟随过曹操,却因"衣带诏"事件逃往袁绍,不久又因公孙瓒事件,投往荆襄,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盘。

那刘备跟随过如此多的人,而且都是当时的大军阀,为什么总是不能够长时间留在他们身边呢?

我们看历史典籍可以知道,其实袁、曹二人对刘备还是很赞赏的,比如刘备去投奔袁绍时,他派将前往去迎接,自己也在离邺城二百里处与刘备相见。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曹操同样对刘备也十分赞赏,他曾经在一场酒席中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与操耳。至于袁本初(就是袁绍)之列,根本不足为虑。"要知道在当时,袁绍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曹操,曹操却并没有把他看在眼内。根据袁、曹对刘备的赞赏可以推测,只要刘备真正的投靠他们,是能够得到重用的。但是,刘备是天下之枭雄,有图天下之志,当然不肯在人下,这使他必然与曹操、袁绍分道扬镳。

因此,刘备在后来投靠据有荆州的同宗刘表时,刘表不重用刘备,刘备也不会因为刘表给他在新野练兵而感到满足。并且后来刘备在刘表家中做客的时候,刘备因为长时间怠惰而大腿长肉,悲伤的哭过,他哭的是自己年纪渐长却没有任何的功业。

刘备是想要做出一番功绩的,他知道他长时间以来的失败是因为人才的缺乏,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所以在新野的时候,他经常结纳当地名士,这些人也有跟随他的。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听闻了诸葛亮的大名。

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位大才,曾数次去到诸葛亮的住所,茅庐三顾充分说明刘备是多么思贤者渴。而刘备对诸葛亮极其礼遇和虚心请教,同样使诸葛亮心生感激,而许为刘备驱驰,刘备也就得聆得"隆中对策"。从此,终于从逆境走向顺境,开始了刘备事业的腾飞,一结孙吴,二败曹操,三得荆益,最终与魏吴三分了天下。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君臣如此合契,除了刘的"三顾茅庐"虚心待贤之外,还有君臣的志同道合,就是——恢复汉室。如果诸葛亮也是个枭雄,那就会像刘备跟曹操、袁绍一样必然要分道扬镳了。由于孔明是个为事业而不谋个人地位的英雄,所以即使刘备死了,阿斗继位,他依然可以安安稳稳地当皇帝,诸葛亮自已就"庶竭驽钝",五出祁山,北伐中原,希望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始终是忠心耿耿为蜀汉事业无私地奉献其一生。

二、苻坚与王猛信任无间

五胡十六国是我国历史黑暗的一段时期,但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对令后人赞叹的君臣,君主支持臣下,臣下信任君主,彼此合作,创造了一个短暂的辉煌,这对君臣就是——苻坚与王猛。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王猛的出身并不好,早年同样在田野中读书,他非常喜欢与人谈兵论道。桓温北伐后听王猛之名,敬佩其才,退兵时,赐给车马,任他为都护,请其一起南下。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王猛认为桓温入关而长安近在咫尺,但是没有一鼓作气将它攻打下来,由此看出来桓温是没有想要恢复北方的志向,所以就有些犹豫。王猛的老师也说:"追随桓温是没有什么作为的,在此自有富贵,何必远去。"王猛于是就决定不与桓温南返。

桓温退走第二年,前秦政局发生剧变。《晋书・苻坚传》记载: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八岁学汉文化,"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在前秦国势衰微,民不聊生的时候,任龙骤将军的苻坚决心除掉前秦皇帝苻生,以挽救国家,于是广结人才,以图大事。

在这个时候苻坚听说王猛有王佐之才,就召为了羽翼,两人开始合作。不久后王猛通过计谋使苻坚登上前秦的天王之位,并以其文韬武略,转哉沙场,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因而得到苻坚的信任和敬佩,比之为"卧龙",认为君臣"精契神交,千载之会!"

但是,君臣的这种"精契神交"的关系是经过实践才形成的。王猛任县令时,就澄察善恶,明法峻刑,严惩了不少为非作恶的豪强。有个作恶多端的奸吏,王猛将之鞭死,其党上告,有关司法部门不问是非,竟然将王猛逮捕。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苻坚亲自审问,说:"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你到任不久便杀人不少,太残酷了。"王猛听后很是羞愧,说:"臣闻理治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派臣治理难治之县,臣决意为明君翦除凶滑之徒。现在才杀一个奸吏,还有无数坏人尚未伏法。如果臣不能尽除残暴,肃清枉法者而受惩处,臣甘心伏罪,现在却认为臣实行酷政而加以惩处,臣实在不敢接受。"

苻坚听了,认为王猛做的说的有理,对群臣赞扬王猛说:"王景略确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

王猛打击豪强,政绩卓著,升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京兆尹是管理京都的行政长官,其任务比之治始平县要艰巨得多。因京都是皇亲国戚所居之地,违法乱纪更其严重。皇太后的弟弟无恶不作,王猛就将其逮捕,并且杀之,陈尸于市。御史中丞邓羌,性耿直不挠,与王猛通力合作,数旬之间,贵戚豪强被杀的有二十多人,于是百僚震肃。

特进樊世是氐豪,过去有大功于苻氏,居功骄傲,曾当众辱骂王猛,又在苻坚面前抗拒苻坚的命令,并与王猛争论,王猛责其目无天子,这人竟挥拳要打王猛,被左右制止后,便出丑言大骂,苻坚由此发怒,命斩之。如果没有苻坚的全力支持,王猛也是难安于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治国才能的。

王猛主政期间,从上到下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前秦出现了一派崭新气象"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苻坚取得政权时,大秦国只不过局处于关中一隅,当时北方割据政权林立,它处于四面受敌的地位。由于苻坚与王猛君臣一心,协力治国,兵强国富,在与群雄逐鹿中,愈战愈强。王猛经常统兵征伐,每战必胜,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在他生时已基本统一了北方。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由于王猛的文治武功,苻坚对他的评价极高,不只"比拟为孔明",还认为超过了姜太公。他经常嘱咐太子宏等说:"你们侍奉王公,就要象奉事我一样。"由此就能看出来苻坚对王猛是极为看重的。

三、风云际遇既相同又相异

刘备与诸葛亮,苻坚与王猛,他们两对君臣都生长于乱世,这也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因而都有机会逐鹿中原,各得行其大志,施展其雄才。当然,他们之相遇,能够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还由于刘备和苻坚都是英明之主,知人善任,而诸葛亮王猛也都善于择主,且都有大才又忠心辅主,所以能君臣合契,为共同的事业而英勇奋斗。

这两对君臣内貌各有其相同之处:

刘备和苻坚都胸怀大志,为统一天下为已任;孔明"每比自管仲、乐毅",王猛则"博学、好兵书","怀有佐世之志"。

各自外貌也有相似之处:刘备是"垂手过膝",苻坚也是"臂垂过膝";孔明身长八尺,王猛是"瑰姿俊伟",都长得一表人材。

而且这两对君臣的结局也相同,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执意要伐东吴,最终猇亭之战几乎全军覆灭,使蜀汉从其顶峰上跌落下来,最后死于白帝城;苻坚也不听王猛生前的劝告,急于伐晋,在淝水之战遭到惨败,前秦迅速瓦解,苻坚也被羌族首领姚苌勒死于五将山。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孔明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猛则在苻坚伐晋前病逝,他俩虽都各辅助其主登上皇帝宝座,但都出志未酬,能实现其统一天下的愿望。

这两对君臣各有其相同之点,也各有其相异之处。诸葛亮、王猛都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也各有其长短。

比如王猛不仅是军事家,他还是一员猛将,他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显赫;诸葛亮虽能以弱小蜀国抗击强大魏国,并向其发动进攻,使司马懿"畏蜀如虎"不敢窥视蜀国,但五出祁山,劳而无功,对比之下在军事成就上则逊于王猛。

而诸葛亮在运用政治手段取得的成就则胜过王猛,孔明征南方,是以"攻心为上",七擒七纵孟获,以服其心,使"南人不复反";王猛虽能使北方各族归降前秦,主要以武力征服,杀伤过多,各族其实心里并不服,这也就是淝水之战惨败后,各族首领纷纷叛变最主要的原因。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在刑法方面,王猛和孔明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乱世用重典",但孔明能"不因情废法,执法不忘情",使法严而民无怨;王猛则执法过于严苛,使得前秦内部也常有怨气。因此,尽管蜀汉屡战战败,仍人心齐,政权也相当巩固;前秦则经淝水之战战败,人心本就已散,所以政权迅速垮台。

这两对君臣的关系固然有如鱼之得水,但也是有所差别的。

在刘备的生前,军政大权都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诸葛亮只不过是个谋主而已,刘备并非都听孔明的话,如刘备在征东吴惨败逃回白帝城后,诸葛亮曾说"有法正,不致于此!"可见,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对刘备的影响力还不如法正,所以诸葛亮因自己不能劝阻刘备伐吴而以为憾事。

苻坚则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都由王猛裁决。苻坚尝感激地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可以放心悠哉游哉的过日子了。"

王猛病逝之后,苻坚悲痛万分,他伤心地对太子宏说:"老天爷不欲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景略啊!"足见苻坚对王猛是多么信任和见重!王猛和诸葛亮相比王猛得到的信任多些。

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

王猛的历史功绩并不逊色于诸葛亮,为什么后世依然将诸葛亮封神,王猛之名却寂寂无闻?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三国演义》已经把诸葛亮的神奇形象演绎到极致,二是王猛所效力的乃是异族统治者,不符合传统士人的三观,没跟对一个好“老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