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探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刮痧量学

 369蓝田书院 2020-07-23

初探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刮痧量学

作者/陈建飞,李凌鑫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屈颈机遇增加,加上社会老龄化,使颈椎病人群在逐年增长,并趋向年轻化,颈椎病早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而颈椎病的治疗成为临床工作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以理疗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理疗中的刮痧疗法对各类型颈椎病均有独特的疗效,但各人施术不尽相同,缺少量化标准,不利于刮痧疗法的有效推广和临床工作研究以及学术交流,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查询近20年的文献,分析综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作者2012~2018年中用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100例,同时查询近20年来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国内文献,患者年龄18~60岁。

1.2  研究分析方法   参照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上述病例和文献进行筛选;从筛选的资料文献中分析影响刮痧疗法的各种因素;从各影响因素中找出刮痧量学相关参数,统计分析刮痧量学参数关系;统计分析刮痧量学参数的集中分布趋势,注意避免极端数据产生的偏差,去掉偏差数据,从而得到最佳刮痧量学参数。

1.3   刮痧器材   从远古旧石器时代石片到冷器具的银制品,从瓷碗边缘、光滑面的瓷器片、绳子、苎麻、桃柳枝、铜钱、刮舌刡子、手擦食盐、绵纱线、麻线、磁调羹,到今天大家熟知的水牛角刮痧板,刮痧器材种类繁多,且部分不同的刮痧器材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如银制品杀菌效果好、苎麻发汗效优等。因水牛角味辛、咸、寒,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化瘀活血的作用,故水牛角刮痧板应用最多、流传最广。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大家最广泛应用的规格,以四方水牛角刮痧板为例,长9.5cm 左右,宽5.5cm 左右,厚边0.5~0.7cm,薄边0.2~0.3cm,其中短的两条对称边,一条边上的两个角做尖,且边的中间有凹槽。笔者支持选用四方水牛角刮痧板。

1.4  刮痧介质   自古以来,刮痧的介质有水、香油、食盐、植物精油、药水、药油、药膏、酒等,本文选取水和红花油为准,对于辨证属“外感风热、湿热阻滞、上焦火盛、劳损失宜”等证的病证选择“水”做介质,至于“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等证的病证,以“红花油”做介质。

1.5  辨证分型   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其他类型。中医辨证分型为外感风热、湿热阻滞、上焦火盛、劳损失宜、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等。本研究主要选取辨证分型为外邪侵袭、气滞血瘀型的混合型颈椎病。

1.6  性别、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刮痧操作不同,有轻有重,儿童、老人、妇人手法宜轻,青壮年男子手法宜重,本文以成年人为准。

1.7  时间、地点   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手法补泻轻重不同,本文以中部地区、春夏季患者为对象。

2

研究结果

2.1  刮痧疗法力度、速度量学参数   即刮痧疗法的刮痧量学研究。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和既往100份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病历中总结出刮痧量学的具体参数有:刮痧板与皮肤夹角、施术力度、施术方向速度、施术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次数、间隔时间、疗程等。见表1。作者从日常治疗中总结出的刮痧力度和速度的具体量学参数。其中,皮肤及肌肉组织的厚度与刮痧板边缘下压程度成正比,皮肤较薄处只需应用轻度、中度力量即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施术部位不同、年龄大小、耐受程度等选择合适力度;移动速度要匀速、平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尽量避免往返移动。

2.2  各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相关刮痧量学参数   见表 2。作者检索20 年来刮痧疗法文献512篇,从中筛选出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文献47篇,再从47篇文献中筛选出进行影响刮痧疗法疗效研究的文献18篇,最后对1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日常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得出角度、方向、作用时间、疗程等量学参数。其中,从上到下是指从风府沿督脉垂直向长强的方向;从内到外是指从正中线向远离正中线的方向。督脉线:风府—身柱;胆经线:风池—肩井;膀胱经:天柱—膈俞;小肠经:后项部- 肩胛骨内侧- 冈下窝- 上臂后侧- 重刮颈枕部;大肠经:肩髃- 曲池- 合谷;颈椎小关节突线;两侧线:翳风-缺盆

3

讨  论

刮痧疗法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依据,运用特制的刮痧工具和手法,蘸取少量的润滑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的刮拭、摩擦,使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痧象”变化,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影响刮痧疗效的相关因素有刮痧工具、手法、介质、刮痧的强度等,古代医家对刮痧的具体手法、时间以及疗程少有记载,停留在“自上而下、由轻到重、出痧为度”等文字描述。江静波将刮痧疗法推上学术论坛,杨金生首先提出“刮痧部位、刮拭力度、速度、接触面积”等术语,各医家从施术接触部位、面积、力度、方向、与皮肤夹角、速度、是否往返回旋等方面不断发展刮痧手法,至今已形成30余种手法,对于刮痧的部位,也从颈项扩展到整个的背部、头额、肩臂等,并逐渐精确到穴位,也有一些研究从刮拭力量大小、刮痧板移动速度、接触部位面积分、与皮肤夹角、施术时间、间隔时间、疗程等方面对刮痧量学进行初步探索,但各家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未提出“刮痧量学”的概念,没有得到准确的刮痧量学各具体最佳参数,没有对刮痧量学有规范、标准、系统的深入研究,因此刮痧疗法当前处在一个非规范化、非标准化的时期,这种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应当进行规范、标准化操作,其中重要的就是要进行量化。针对刮痧疗法中刮痧量学的研究空白,作者本着科学、创新、严谨的精神,选取刮痧疗法的优势病种- 颈椎病入手,回顾既往大量病历和文献,在统一了刮痧器材、刮痧介质、年龄等因素后,从中总结分析“刮痧量学”各参数。即 ① 夹角:刮痧板与皮肤呈45°;② 移动方向:从上往下,从内到外进行刮拭;③ 移动速度:缓慢为1~2次/s;快速为3~4次/s;④ 力度:轻度为刮痧板放置皮肤上,仅用刮痧板的自然重力大小;中度为在轻度的基础上施加轻度的力量,以刮痧板接触皮肤的边缘下压皮肤0.5~2mm为准;重度为在轻度的基础上施加中度的力量,以刮痧板接触皮肤的边缘下压皮肤3~5mm 为准;⑤ 作用部位:督脉为风府-身柱;胆经为风池-肩井;膀胱经为天柱-膈俞;⑥ 作用时间:每条线10~15min或者20~25次;⑦ 间隔时间:4~5天1次;⑧ 疗程:6~7次1个疗程,做1~2个疗程。

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医家强调刮痧板力度和速度要均匀、平稳、缓慢、柔和或者轻微,“平稳、缓慢”强调的是偏慢的一种速度,从文献中操作要义去理解,并结合日常刮痧操作体会,可以推测出慢速(1~2次/s)是大多数医家所推崇的;柔和、轻微,同样结合文献中操作要义和日常操作经验,可得知太轻只适合极少数人,太重也是适应人群数量少,只有中度力量(在轻度的基础上施加轻度的力量,以刮痧板接触皮肤的边缘下压皮肤0.5~2mm)才是大多数人适合的力度;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还得到刮痧板与皮肤的最佳夹角、施加的力度分级、统一的方向、作用的部位、每次的强度、间隔的次数以及治疗疗程,虽然因刮痧疗法没有作为单一疗法治疗颈椎病,联合的其它他疗法存在不统一性,但不影响本研究得到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最佳参数,而更准确、科学、客观的刮痧量学参数,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文| 源自《新中医》

2019年8月第51卷第8期(侵删)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