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史只是咏怀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41)

 小楼听雨诗刊 2020-07-2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咏史只是咏怀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41)


浪淘沙令

[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〇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画:何鹤

这是一首咏史词。

“伊”,指伊尹。据传他本为有莘氏的僮仆。有莘氏之女嫁给汤,他以奴隶的身份陪嫁。后来,他被汤任用为执政大臣,辅佐汤攻灭了夏王朝的末代君主、以暴虐闻名的桀,建立了殷商帝国(参见《墨子·尚贤》,《吕氏春秋》之《本味》及《慎大》篇,《史记·殷本纪》)。

“吕”,指吕尚,即人们熟知的姜太公。他年老而穷困,钓鱼于渭水(在今陕西)上。周文王外出打猎遇到了他,交谈很是投机,遂请他上车一同回朝,立他为师。后来,他襄助文王之子武王,讨灭了荒淫而残暴的商纣王,成为周王朝的开国元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伊尹佐汤时年老与否,史无明文,词中言“两衰翁”,当是由于与吕尚相提并论,牵连而为之说。

“历遍穷通”,是说他们二人历尽了人生道路上的困苦之境与顺达之境。
“一为钓叟一耕佣”,“钓叟”切吕尚,那么“耕佣”(耕地的雇工)应是指伊尹了。但《墨子》《吕氏春秋》《史记》皆载伊尹原为厨师,唯《孟子·万章上》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词人不取《墨子》等书而独从《孟子》,称伊尹“耕佣”,当是为了押韵。事虽未必确切,而强调伊尹出身的卑贱,却无忤于历史真实。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二句为假定语气:假如伊、吕二人当时“身不遇”,亦即得不到君主赏识和信用的话,那么“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就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牖下,白活了一次。


幸运的是,他们与“汤武”很偶然地“相逢”了。汤是商王朝的开国之君,武王姬发是周王朝的开国之君,都是古代著名的贤主。按,发现并首先重用吕尚的实为文王,但吕尚政治才干的充分施展,还在武王时期。

“风虎云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本义是说龙吟而云起,虎啸而风生,同类相感。这里用来比喻君臣之间意气相投。

“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夸张说伊、吕作为汤、武的股肱大臣,谈笑之中便帮助君主开创、成就了帝王大业,千古之下直到而今,又有谁能和他们竞争呢?他们的功业,真正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了!

对于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来说,此词大抵明白如话,字面意是不难理解的。不过,正如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之所言:“昔人词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我们仅仅明了词篇的文本义还是不够的,更应该用它作为一把钥匙,去打开词人心扉的锁,进而探求其“我”的思想、感情的秘密。

披文入情,以意逆志,笔者以为此词当作于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拜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变法革新之前。词中借上古汤、武、伊、吕君臣遇合、卒成不世之功的事迹,表达了自己渴望遭际明主、一展宏图的迫切心情。辞虽质直而少回旋,少文采,但揭喉而歌,大气磅礴,政治家锐意进取的强烈个性凸现于字里行间。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风格,在王安石之前,词中得未曾有。当我们由唐五代词一路读下来,读腻了连篇累牍的才子佳人、卿卿我我之辞,忽闻此英雄豪杰之喑呜叱咤,就好比在看尽软花媚草之后,陡见一奇松怪石,不免会像宋玉《风赋》里那位“游于兰台之宫”的楚襄王一样,只觉有清风飒然而至,急欲“披襟而当之”,大呼“快哉”。


封建时代不是没有人才。然而其个人价值之最终能否实现,却有赖于帝王的发现、赏识与任用,自己并不能掌握。这真是莫大的悲哀。王安石此词在歆羡伊、吕个人价值之完满实现的同时,就敏锐地注意到了,那纯粹是以某种偶然性为前提的,含有相当多的侥幸成分。因此他逆向推论道:“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他本人后来虽也一度得到宋神宗的重用,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雷厉风行地掀起了一场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累已久的政治弊端,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但终因触犯大官僚地主们的利益而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于是神宗动摇起来,信之不专,任之不永,致使这场政治改革竟以破产而告结束。你说王安石这一生是“遇”呢还是“不遇”?像这样有始无终的“遇”,其实与“不遇”没有什么质的区别。读其词而迹其事,我们不禁要为词人发一浩叹了。

【作者介绍】

   [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少年时代起即喜好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似不甚经意,而文章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变法革新。所颁布的新法,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的政治弊端,从而富国强兵,但由于触犯了大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终告失败。晚年隐居江宁(今南京)半山园。封荆国公。卒谥“文”。他不仅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领域内也卓有建树。诗雄于北宋,文跻“唐宋八大家”之列。有《王文公文集》。今存词近三十首,有《半山词》《临川先生歌曲》等不同名目的版本。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195):2020年第二十九期
每周试玉(189)|嘉宾【陈志文 张春义 梦欣】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4-6)月作品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视频完整版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荐读(五)|当代女诗人
语语带六朝烟水气的唐代朦胧词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40)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