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一起打纸面包,还记得吗?

 西岳文化 2020-07-23

打 面 包

韩斌

走,打面包走!

在小伙伴邀请下往往都是一拍即合。

我们说的面包不是烘焙后吃的面包,是用纸折叠成的方块玩的面包。

这种游戏不只是男孩子喜欢,很多女孩子也玩,并且不止我们一地有这种玩法,全国好像到处都有,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先要叠面包才能打面包。

找两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就显得更长了,再把两张纸垂直交叉放好,接着将下面纸一边的前端靠着另一张纸的边折成三角形,再把这个三角翻折到另一张纸上,然后逆时针依次折角,把最后一个三角塞在第一个三角里面,这样一个方正厚实的面包就折好了。

如果纸比较厚就放在地上踩两脚将其踩扁踩平,在地上再试两下,啪啪作响十分带劲。

折面包的纸不能太厚太硬,不便于折压,也不能太薄太软,否则折出来的面包没有厚度,打起来轻飘飘的不过瘾,须用不厚不薄的纸来做,这样既便于折压,折出的面包也厚实,打起来特别带劲。

偶尔得到一两张彩印的图画纸,我们会欢呼雀跃。

在那个物质稀缺的年代,面包是小伙伴们在课余几乎不离手的游戏。

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叫面包,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一句“牛奶和面包都会有的,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但是面包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不知道。

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纸面包为什么叫面包?我想当时发明这个打面包游戏的人一定想吃面包吧!

打面包至少要两个人,多则不限。先用次蹦次(剪刀石头布)定胜负,然后胜方打负方。负方将自己的面包正面朝上放地上,由胜方打。

一般都要找个平一点地方将面包摆得平平展展,尽可能四角扣地,不给胜方可乘之机。

打面包不是简单的蛮力游戏,也是有绝窍的,其方法主要有“砸、搧、漂”三种。

开打之前都要定好规矩,正面(交叉的那一面)向上算赢,不管是翻了几次只要背面向上,就轮到对方打。

砸的时候面包厚的肯定占便宜。找不到厚纸就把几张纸折在一起,有的干脆给面包加上一张厚一点的黄板纸,那赢的几率就大。

搧的时候要看准缝隙,往缝隙旁边摔下去,靠面包带的风将对方的面包掀翻就赢了。

还是要看缝隙或者面包那边薄,瞅准了把自己的面包飞过去将对方的面包掀翻就赢了。

当然,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把对方的面包打翻收入自己囊中为目的。

小时候,喜欢打面包近乎痴迷。书包或口袋里,都装着大量面包,一摸就是一摞。

操场、乡间小路、巷道、场面都是我们的战场。

下课铃一响,迫不及待的跑出教室,甩动臂膀,啪、啪的就开始打面包。

打面包还是要讲究策略的,要是赢得多了就没人跟你来了,所以为了有人陪着玩,有时候还要故意输。

正打面包忽然听到“啊!”一声痛苦又刺耳的声音,肯定是打面包时手指头戳到地了,要么指头流血要么指甲盖被掰掉。疼得轮手甩胳膊,再就是捏着手指头直跺脚,痛苦的表情却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但是该玩还玩绝不含糊。

面包是矛与盾的结合体,交叉的一面就像矛的尖,平的一面就像个盾面。打面包像极了用矛击盾或者用盾挡矛。

当然,要想赢得多,除了面包本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打面包的技术。高手就是高手,菜鸟就是菜鸟,一般打面包都要找旗鼓相当的对手,要不然就没意思了。

我可能不算高手,但是我家水泥做的粮食柜角落里还是赢了很多。有时候妈妈做饭找不到点火的东西,就把我的面包拆了烧火了,我也不敢找大人理论。

有一次面包被烧完了,我大着胆子去理论。换回的却是,“一天不好好上学,光知道打面包,再打面包,把你那些书、面包、纸全给填到灶膛烧了!”

这种游戏泛滥的时候,也会被老师禁止。

有些同学为了打面包,输急眼了转身跑进教室,拿起还在用的书就撕,撕下来叠成面包再赴战场,想赢回自己的输了的面包。

到最后没赢得了还输了!自己书撕完了就开始偷偷撕别人得书,有的干脆不撕自己的书,偷偷的把同学书撕了,一般都是偷撕女同学的或者弱小的男同学,这些同学上课一看自己的书被撕了就哭起来了。

老师查不出来谁撕的,就把全班男生所有的面包都没收了,还下令谁都不准玩,发现一次就在教室外面罚站。

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阻止了一个班还有其他班,所以校园里、操场上、墙角树窝里到处都是被丢弃废弃面包纸。

老师组织我们捡了几次后,全校禁止打面包,只能放学在回家的路上、巷道上、场面玩。

回到家不吃饭先玩一会,有时候就忘了吃饭。正在专心打面包就被家长提着耳朵拉回家吃去。吃完饭在家长的逼迫下,才匆匆将作业做完就又跑去打面包......

现在这种游戏很少见了,只是偶尔在孩子的手工作品上叠上一两个教孩子玩玩。

打面包给童年留下了很多乐趣,有人就说打面包与长大后平庸与否有必然的联系。

但我一直找不到这种联系,后来仔细想想不是没有道理,打面包是一种对打游戏,要想赢就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训练自己的能力,这可能就是一种联系吧!

我想能从一种游戏中悟出一些道理,也是我们在今后的社会上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吧。

打面包储藏着我天真的童年,也是我们这一代的时代记忆。

作者简介:韩斌,陕西省华阴市人,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从小喜欢文学,厚积薄发以明心智。诗歌散文散见于《陕西作家摇篮》《蓝田文艺》《商洛作家》等微信公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