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卫涛】 拾 地 软

 西岳文化 2020-07-23

拾 地 软

文/马卫涛

连续几天的雨,终于慢下来了。趁着雨后的空闲,去后面的土山拾地软。

两个人一商量说走就走,沿水泥路进山。路两旁经过几天的风吹雨打落下许多槐花和落叶。地软一般生长在枯草下面,路边没有就只有上山了,山上面稀稀落落的杂草还没有返青,应该有。

我沿着山边开始上,雨后的黄土有些滑,上有十来米拾了几个地软,不敢再向上去了。同行的老倪说:不敢上了,滑的很,咱们还是下去换个地方,上山是绝对不敢。

向下走战战兢兢比上还难,到了路上,天又开始飘起毛毛细雨。

还是去西边那条土路吧,那边地势比较平应该有地软。老倪说完带领我向土路这边走,靠山的土路略带一点沙石不是过分粘脚,一边是平坦如砥的庄稼和果园,一边是草木枯黄的荒山。

我们一边走一边说着话,路随山转,边走边留神看两边有没有地软,大约走一里路,两山弯夹了一小块荒地,枯黄的草下一拨开全是一块一块的地软,我俩喜出望外,终于找见了。

飞快的拾起来,那柔软的菌类,在手指的舞动下,一个个进了手提袋,湿漉漉的枯草,湿漉漉的地皮,湿漉漉的地软很多很多。

雨又下起来慢慢变大了,此时拾地软热情正高涨,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山间的布谷鸟不时鸣叫,野鸡偶尔飞过,我们已不顾得看了,尽情的拾,趁雨不是很大,多拾点回去大家都可以吃的。

小时候,雨后我常去我们村窑背拾地软,那是一篇荒地,枯草树叶下面也很多。每次拾回家,妈妈淘洗干净,包成包子或凉调都是一道美味。

现在到处打药,荒地也变成了田。菌类很难生长,就是有也没人敢吃。如今在这荒山野岭再一次拾地软,童年无忧无虑快乐的回忆又到眼前。

地软有药用价值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还有许多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拾了半袋赶快回去淘洗干净,做一笼地软包子尝尝如何。


作者简介:马卫涛,陕西人,筑路工,农民,业余喜欢写散文,诗歌,作品发于各类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吃农民的饭,操国家的心,关心国计民生,关心蔬菜和粮食,关心孩子和老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