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满顺】 ​95岁的“特级战斗英雄”

 西岳文化 2020-07-23

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颗永恒的初心

文/唐满顺

   2018年年末,寒冷的西北风正在楚西的大山里肆虐呼啸着,湖北省来凤县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处,走来了一位身着褪了色的老式军装的老人,因老人的一条腿行动不方便,在老伴与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登记处登记信息;老人坐在那里,用颤巍巍的手,慢慢的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包裹,他打开了这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布包,结果,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当然也包括陪伴他来的老伴和亲人;原来,这包裏里,包的既不是金子也不是银子,更不是玛瑙和翡翠,而是这位老人所有的立功证明:一枚枚的军功章勋章,一张张的奖状嘉奖令,其中,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还有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等荣誉称号的证书等。

   这人名叫张富清,行年已经是一个九十五岁的老人。

   看到这些,负责信息采集的同志惊讶了,他的老伴和家人也惊讶了;办公的同志们不知道在他们的来凤县竟然还有这么一位老英雄老功臣,他的老伴和家人更不知道和自己生活了大半辈的老头子、老父亲竟然是这样一个身揣着无数光环与荣誉的人!

   一时间,来凤县县委和县政府忙碌开了,他们查史籍查档案查来凤的地方志,在所有能查的他们都查了遍,也没能找到有个叫张富清的老英雄,于是逐级呈报,最终,查清,老人张富清,原来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20师718团的老战士。

   张富清老人一生共有三次选择,三次选择都能折射出他跟党走为人民的那颗初心。

   张富清老人,原籍陕西省洋县人,早在71年之前,因国民党抓壮丁,老人被抓了丁,到1948年3月,在西北战场的瓦子街战役中,老人连同他所在的军队被解放军“解放”,按照党和人民军队当时的政策,是可以回陕南洋县老家的,可张富清老人没有选择回家,而是选择了“为翻身解放而战”,他坚决的要求留下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的一名战士。

   从那时起,张富清老人终于从心底里改变了自己对从军当兵的认识,以前他被抓壮丁,是为了“吃粮”,现在当兵,是为了天下和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人翻身解放而战。正是在这种思想理念下,张富清老人和他的战友,在砲火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中,愈发的勇敢,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在著名的永丰战役和扶眉战役中,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作战,一个人炸毁敌碉堡,缴获多挺机枪,成了他所在连队最有名的“拼命三郎”,受到部队首长多次接见与表彰。

   1948年7月,张富清老人他自己的连长和指导员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说,他没见过天下有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党,共产党一心为穷苦人,我决心跟定了共产党,我要入党。连长指导员看到这位年轻的西北汉子,脸上那种诚恳和期望,又想到他打仗时那股子顽强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伙子,于是由指导员作他的入党介绍人,介绍张富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张富清老人一生最重要的第二次先择。

   入了党的张富清,因为文化底子薄,他就主动寻找身边有文化的战友给自己读毛泽东的著作,特别是读《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名篇,是张思德白求恩那种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精神,让张富清懂得了活着以及对生命着的意义。他在心里已经把为共产主义奋斗当作了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

   1949年10月,张富清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后来,家里托人捎来书信,说家里分得了农田,还分得了房屋,这让张富清这个贫苦出身的战士打心里感到无比高兴。

   可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战火几近烧至鸭路江畔,燃至我们的国门,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这群凶恶的魔鬼,正用血淋淋的魔爪威胁着还在襁褓中的共和国,看到这些,张富清的肺都要气炸了,他多次向所在部队主动请缨,要求赴朝作战,要和志愿军战友们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世界和平,捍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53年的时候,朝鲜战场上,虽然在板门店地区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但战争还远未结束;朝鲜战场仍然需要补充大量作战兵力的时候,已经是连级军官的张富清终于如愿以偿,但为了能够迅速的适应到朝的复杂环境,张富清被遣派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干部文化速成学校学习。在干部文化速成学校学习期间,他勤奋学习,学军事理论,学简单的韩语,学当地的民俗风情与习惯。可是,由于战争时局的发展变化,他们这些人并没能被送去朝鲜。 

 从那时起,他就随身携带了部队下发的唐瓷军用缸。后来,到了1955年,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地方建设正需要人的时候,部队作出动员,鼓励指战员们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动员会后,老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要求转业参加地方建设,按照军转条件,他本可以回到他的故乡陕西洋县安置,可他却偏偏选择了放弃回故乡的机会,选择了去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

   洋县,是当时陕西汉中地区的一个县,汉中在陕西乃至在中国北方地区,都堪称的上是一个物阜民丰的好地方,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美誉。当组织找他征询他的去向意见时,他说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组织上回答他,湖北的楚西地区艰苦,那儿缺人正是用人的时候,张富清二话没说,回宿舍打起自己的军用铺盖巻带上那只唐瓷缸子就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湖北西部的来凤县。

   从此,在楚西这个贫困的山区县,张富清老人一干就是65年。期间他担任过副区长,粮站主任,还担任过银行的副行长。在楚西的来凤县,那里留下了他走过的脚印,留下他工作奋斗的身影,那里有他的血汗在抛洒,有他的青春在闪光!

   从1955年到1984年张富清老人离休,再从1984年到现在,整整65年,65年来,没有一个人知道老人原来是一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功臣。

   在65年里身工作期间里,他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对自己过去的那些亊,都三缄其口,从不外露,从不向他人提及,他时时处处都是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干部身份示人,从不向人向组织向社会炫耀自己,从没有向党向人民提出过哪怕是芝麻大的一点份外要求,他的三个子女,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试制度和用人标准参加工作的。到现在他还和老伴住在单位分配的房改房中,面积不足80平米;在老人工作过的单位,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干部,还是一个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干部,哪里还知道张富清老人身上竟然有这么多闪光点,还有这么多辉煌的荣誉。

   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他的那只军用唐瓷缸都带到哪里,那只唐瓷缸,摔了烂,烂了又补,是老人用牙膏皮补的;尽管如此,但他还是舍不得丢掉换新。难道这里面还藏有什么秘密吗?

    原来,早在67年前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在志愿军文化速成学校学习结业时,一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老人,亲手将这只印有“献给最可爱的人”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的唐瓷缸赠送给了他。数十年来,张富清老人视这只普普通通的唐瓷缸为宝物,因为,在这只唐瓷缸上,包含着党和国家对人民子弟兵的无限希望和殷殷寄托。

   就是这只搪瓷缸,一直让老人没有忘记自己永远是一名共产党员,永远是一名人民的子弟兵。

   学习了张富清老人的英雄模范亊迹,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深思,我曾不止一次在问:

   为什么,张富清老人要对社会对组织对自己的亲人隐瞒自己的功绩?

   为什么,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期间,他不向组织提出任何一点点生活上的照顾?

   为什么,他要让自己的儿女,必须和正常人一样,靠自己的本事和学识去为自己争取工作的机会?

   为什么,他的军功一隐瞒就尘封了65个春秋?

   难道是他是一个生活低调,从不张扬自己的人吗?难道他怕张扬出去,会给组织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照顾”和“优惠”的麻烦亊吗?难道他不知道拿出这些,会为子女上学就业安排,带来许多便利之门吗?

   我知道张富清老人十分清楚,如果拿出这些炫耀自己,就会争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我从心底深处,对老人以及对那么一代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中国,正是有了这些宁肯背负着千斤重担,也不喊怨不喊累,压不垮折不弯的脊梁和硬骨头精神,中国人才叫中国人!我们党也是因为有了一大批这样的党员,我们的党才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以张富清老人的英雄模范亊迹为镜子,对照检查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生在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和年轻的共产党员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不由的觉得一阵阵汗颜,一阵阵惭愧,一阵阵无地自容。

   人常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毛泽东也说过,“只有吃过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是的,我们这代人,生在七十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之中,工作在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对于战争、硝烟、枪林弹雨,还有困难、饥饿这些名词和画面,要么是出现在电视电影里,要么是出现在教科书中;过去的那些亊,对于年轻人来说,真是太遥远太模糊太陌生了。

    70后的年轻人,哪一个不是生活在温室中,生活在蜜糖罐子的幸福生活里。所以,往往在工作中,就会产生讲价钱,比得失,权利弊的毛病;就会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往往就会埋怨社会埋怨组织埋怨家庭埋怨别人对自己的不公;对群众的服务往往只会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而到实际落实际落地践行兑现的时候,就推三阻四,折折扣扣,在生活中哪里还有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所以,实际中就攀吃攀喝攀穿戴攀消费档次攀时尚奢侈;凡此种种,和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相比,我们的世界观改造,我们为群众的服务态度与质量,我们的初心使命观,何止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有太多的小资生活毛病,有太多的自我意识,有太多的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相符之处。

    张富清老人这段尘封了65年的荣誉,其实代表的是张富清老人对党始终不渝的忠诚,代表的是张富清老人那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永恒不变的初心。

    由此,我想到,学习张富清老人,究竟学什么?

    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学习张富清老人视名誉若糞土;学习他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学习他从不向党组织讨价还价,党叫干啥就干啥;学习他生活低调,永保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他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奋斗精神;学习他对人民的一往情深;学习他严于律己从不张扬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对党和党的亊业坚贞不渝的信仰!

    只要有了这些作支撐,我们的妇幼保健工作何愁搞不好?何愁搞不上去?窃以为,只要我们把自己从亊的工作,当作一生的亊业去追求,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增光为人民再立新功!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时代在发展,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对党的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初心不能变。让我们以张富清老人为楷模,在健康中国、全面决胜的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时代标兵!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唐满顺,祖籍陕西富平,70后生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华阴市妇幼保健医院支部书记、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