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 华】 斧 劈 石

 西岳文化 2020-07-23

华 山 斧 劈 石

文/田 华

西岳华山的西峰上,有一块由两页石头组成的景观,名曰:斧劈石。
    
顾名思义,这是一块曾经被斧子劈过的石头,因而才一分为二,形成如此状况。斧劈石在中国石头文化中,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例。在中国,关于石头的文化太多了。
    
比如在泰山的岱顶就伫立着一块特别的石头,其形状酷似一只雄鸡,气宇轩昂,立于岱顶翘首以待,震旦报晓。人们便把这块突兀伸出的石头叫探海石,也叫拱北石。又如望夫石,在全国就有好多例,均谓妇人伫立盼望夫君归来的殷切之意,但久而久之,即化人为石了。成书于唐代的《初学记》卷五中还曾援引了南朝人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幽明录》中“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的记述。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也。像这样的传说各地都有,如辽宁兴城市西南有望夫山,山上有望夫石,据传为孟姜女望夫而化之;而宁夏的隆德县、江西的分宜县、广东的清远市等地,也均有望夫石存在和望夫归来的故事流传,这些凄美的传说故事,在地方志书如《平凉志》、《袁州府志》、《贵阳府志》以及明末清初的学者屈大均撰著的《广东新语》中均可查找得到。但真正关于望夫石的故事,应当属安徽当涂县的望夫石。
    
相传在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连年发生洪水灾害,华夏民族陷入了空前的水洪灾难之中。当时尧主持召开部落联盟研究水患问题,部落的首领们一致推举夏族部落的头领鲧主持治水。鲧在治水的过程中,采用“堙障”的方法,修筑坝堤围埝封堵洪水。但此法终未治伏凶猛的洪水。鲧也因为治水不利而被处死。之后,鲧的儿子禹,子承父志,继续治水;他为了天下黎民,不辞辛劳,千里跋涉,从黄河到淮河,最终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了秘藏的《水经图》而改用疏导的方式治伏了水患,解黎民于倒悬,他的举动赢得了蒙的爱女之芳心并嫁给了他。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爱妻涂山氏之女,日夜站在门口,面朝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心情殷殷的盼着夫君早日回家,可任凭她望穿秋水,也不见心爱的夫君归来,如此旷日久远,终精诚所至,化为一尊状若人形的石头,依然保持着望夫的姿态,后人把它叫做望夫石,也有人把此石叫做“启母石”的,那是因为启的父亲为禹,涂山氏之女即为启之母也。这种关系在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可觅到答案,其“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说的即为此亊。而涂山氏之女的这一望,就跨越了4000多年,成为千古美丽的传说。
    
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独有的文化情节,大凡一个有着异样的石头,总能给其附会出一段异样美丽的故事,而华山西峰上的斧劈石,就更加美丽迷人更加传奇了。
    
有句歌词叫“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样的精美的石头也故事多呢!
斧劈石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可究竟这故事说的是哪朝哪代,传说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的透露。笔者判断,该故事发生的时代应为隋代或唐代,理由:一是隋之前,我国历史上尚无科举考试之说;按照史学界一致的认同,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即公元587年,这一制度一直沿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举行的最后一场进士考试才最终废止,其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延续最长的人才选拔制度;二是传说中的那个叫刘玺的举子,赶考的路径是自东而西,故科考场地应在京都长安,而长安作为都城,在中国历史上是唐以前的亊情,自唐以后的宋、元、明、清,从来没有过把长安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据此可以断定,该传说应为隋唐两代的亊情,但属于唐代的机率最多。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士子应举也是读书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门阀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诗句,就形象的描述了部分社会中下层读书人,通过会考而踏入官场,进入上流社会获得施展才能智慧的机会。
赶考的道路艰难而坎坷,并非一帆风顺。
    
举子们虽学成志得意满,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情,肩负着宗族殷切之寄望,家世好些的带上考资盘缠,由书童陪伴,车马上路;可大多数寒门出身的士子,只能一袭青衫、袖藏羞涩的盘缠,形单影只的走出家门,踏上奔往帝京的道路。但他们或穷或富,都有着一颗“金榜题名时,一考定终身”的期盼,因而,有些往往还把这种希望寄托于求签占卜问神上来呢,希冀能提前探出一丝天机来。
    
斧劈石的男主人公刘玺字彥昌的就是一个例子。
    
无须探究刘彦昌籍贯何处,家居哪里,反正他是自东而西奔赴长安,当他长途跋涉,行止华山脚下的西岳庙时,闻听人说三圣母卜签灵验,即产生进庙求签问卜前程的想法,遂满腔虔诚的走进大殿,焚表上香跪安膜拜,可是,机缘不巧,正逢三圣母与侍女灵芝出行赏秋,魂灵儿早已巡游在天高云淡,风轻气爽的金秋田园,殿堂上端坐的只是一座泥胎;待刘玺三跪九叩道出心愿连抽三签之后,却丝毫得不到一点点的回应,这就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刘玺,心中不免觉得,三圣母浪得虚名,遂提笔留诗庙堂粉壁墙上,怒斥了三圣母;随后,甩袖出门,带着一腔忿怨离开,踏上西去之路。
    
就在他离开不久,三圣母和侍女灵芝就回得庙来,发现写在粉墙上的怨恨诗句,问丫鬟是何人所题,丫鬟遂如此这般的回禀了圣母,圣母听后气不打一处来,但又觉得这厮怨气大是大了点,可墙上的诗句却透出了颐然横溢的才气,书法也恭秀飘逸,只是不知他的模样长得是醜是俊,心中不免有了要看个究竟的想法,于是携灵芝踏上云头尾随着向西追了出去。
    
神力永远大于人力。不一会,圣母就在空中看到了那个一身读书人装扮的行者,头戴相公帽,背上一书驮。遂作法布雨,一时风骤雨急,那读书人不堪浇淋,脚下泥泞,在路上跌跌撞撞;云头上,三圣母与灵芝心想,这就是读书人张狂的代价。遂又与灵芝按低云头仔细端详这书生,不看不知道,呀!这举子虽然脸上雨水肆流,脚下打滑不稳,可却一点也掩饰不住那脸上的清秀与英聪,掩饰不住形体的端逸和匀称,于是,心生怜惜与爱戴,心头一股春情荡漾了开去。即收风敛雨,在前边不远处化出一座名曰“戴贤庄”的村子来。(即为今天华阴市罗敷镇的新庄村)
    
因祸得福。可怜的刘玺见有一村庄,即步入庄里寻得庄主暂且寄居。期间得到化成庄主和村人的神仙们的热情款待并与庄主之女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三圣母与刘玺在戴贤庄那几日短暂的巫山云雨,颠鸾倒凤,尽享男女情爱,但秋闱时日在即,就暗暗的给情郎刘玺提点科考枢机,送刘玺踏上去长安的路程。
     
一段孽缘,种下了苦果。
     
刘玺果然高中,金榜题名,三圣母也因几个日夜欢娱后,怀下了刘玺的儿子。
纸永远包不住火。
    
当三圣母和刘玺还徜徉在爱的温柔乡里,一场灾难正悄悄地向向他们靠近。
    
终于,东窗事发。 
    
原来是因了一件小事。话说三圣母的长兄二郎神杨戬,一天无亊在山中吃桃,把桃核随手一扔,正好打在孙悟空的头上。孙悟空可不是省油的灯,就破口大骂“是何方妖孽,竟敢在大圣头上动土!”二郎神听了不以为然,回说“咋了,砸了你又怎样?这泼猴!”孙大圣气不过,就奚落二郎神说,你妹妹偷汉,私配凡夫刘彦昌。后面还有许多污秽难听的话,就怎么怎么的说了一遍。二郎神立马恼羞成怒,也不再和孙悟空较真了,跑去找妹妹三圣母问个究竟。可三圣母矢口否认,可她哪能瞒得了兄长,二郎神打开天眼,一下就知道妹妹已经身怀六甲,不由分说,就调来巨石,把柔弱美丽的妹妹就压在华山西峰之颠,惩罚她思过修行。
    
唉,可怜的神仙女子,就这样与恩爱的夫君刘玺活生生被拆散,劳燕分飞了。她被压在华山西峰,忠诚的侍女灵芝每日给她送饭。那恩爱缠绵的情郎,不久前还依恋她犹如采蜜的蜂蝶,现在却踌躇在金榜题名后的得意洋洋之中,陶醉在长安城做京官的志得意满之中,把压在西峰巨石下的娇妻忘得一干二净。三圣母每日以泪洗面,苦不堪言。等十月怀胎分娩,生下一男婴儿郎,她让灵芝把孩子送给了远在长安的刘彦昌。这时她才知道,她心爱的人已经有了新欢黄桂英。
    
文行于此,让我不由想起了台湾籍知名才子黄安的那首《新鸳鸯蝴蝶梦》的唱词,“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见过旧人哭”和“爱情两个字好辛苦”的句子来。
    
是的,不管是历史版还是现在版,不管是在书中戏文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例婚姻脱离过“新人笑”“旧人哭”的窠臼?社会永远是男人的社会,有谁把女人放在心上。在封建社会,男人可以妻妾成群,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所谓的女子“三从”就是未嫁从父,婚后从夫,夫殁从子,女人的一生就是男人的附属,从来没有过独立的时候。即就是如此,可女人依然爱着她的那个男人,斧劈石的女主人公三圣母就是这样,被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也是这样……
    
那么,是她们的爱错了吗?错了吗?我不止一次的在问!后来,我才弄明白,她们的爱并没有错,而是她们本就不该相爱!是爱了不该爱的人!
    
到此,我不得不为女人们而悲哀!
      
 

悲从何来,为何而哀?
    
就说神仙女子三圣母吧!身在天庭玉皇大帝家族,有着何等荣耀的身份,过着何等骄奢的生活,受过何等高贵环境的教养与熏陶,为什么就不明白守规矩的重要,为什么就要如此的任性,为什么就不知道自重自爱呢?
    
难道说“恋爱中的女人任性”“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的逻辑也适应在神仙女子身上么?我一时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让我们搜索一下记忆,看看,看看吧,牛郎与织女,白娘子与许仙……还有蒲松龄笔下的人鬼情,有哪一个得到了真正的幸福?有哪一个有着圆满的结局?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真的没有!为什么呢?这就是规矩。
    
世间人有规矩,有法律,天上也有规矩,有天条,当然冥界的鬼也不例外,人神也好,小鬼也罢,都必须遵循一种规矩遵循一套戒律!人神不可通婚,人鬼不可有情,即使世间的人与人,也要遵循政治、经济、宗教、世族门阀等这些森严的制度约束,岂可以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恨去爱呢?
    
任性,就违反了规矩,违犯了规矩,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天上人间还冥界,这是一条铁律,人鬼神概莫能外!
但最有意思的是,三圣母的这一劫难,和她母亲当年私配凡夫杨天佑的亊,如出一辙,简直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升级版。
    
吴承恩先生的名作《西游记》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说二郎神“斧劈桃山救母,弹打铤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讲的就是母亲云华仙子,天上思春,私自来到凡界嫁给了书生杨天佑,才生下二郎神杨戬。后来亊情败露,玉帝龙颜震怒,即把妹妹云华仙子压在桃山底下。待杨戬长大成人后,为了救出母亲而与做舅舅的玉皇大帝翻脸,径直奔上桃山,用神斧劈开桃山巨石,救出了自己的母亲。
    
有评论者谈及此二亊,不意发出惊叹与唏嘘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社会发展到今天,若用DNA基因这一生命密码解读,难道说几千年前的神也有基因遗传么?不知道,我只能发出“哈哈,哈哈哈”的仰天大笑罢了。
    
西峰上,沉香用斧子劈开的那两页巨石依然还在,石隙中,那妇人的臀痕、乳峰痕依稀可辨;那里,每年迎来二、三百万的四方观光客摄影留念;可谁又能理会这个故事真正启发人性灵的意义?
如果说安徽涂山的“望夫石”,向后世隐示的是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天下为公”精神,那么,华山的斧劈石,则向人们暗喻的是:
凡事遵循规矩!
凡事切莫任性!
任何违规与任性都是要付出巨大而沉重的代价的。

至少,我以为如此!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一、关于赞赏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点击量超过1000的,另加稿费10元,超过2000加20元,以此类推;7天内新留言20条以上奖励1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