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 军】天桥上的乞讨者

 西岳文化 2020-07-23

天桥上的乞讨者

文/李 军

上海莲花路地铁1﹟线是上海客运中心的主枢纽之一,和1﹟线毗邻的莲花路有一座坐南朝北的天桥。

冰冷的桥面用一块块灰白色的地砖井然有序地拼接而成,四下里有密不透风的冷,冷不丁地就会从周围橘黄色的雾霭中静悄悄地漫过来。

在昏暗幽谧的霓虹灯下,在那如影飘移般车流的依仗中,天桥那一段段苍老佝偻的背影,被城市繁华一梦的喧阗寂寂地遗落在昏聩的夜幕中。

这是一座将近30年的老桥,若干年后就会变成一座废桥,再后来就会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最终会冰冷决绝地淡出这个世界,重新回归土地,回归它的宿命。

在冰冷的桥墩旁有几位年近古稀的老者,他们几乎以半跪的姿势在向过往的行人顶首膜拜,以此来换取五角、一元不等的“救济钱”。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那曾随着飒飒秋风而不断幻化的所谓的精致场景,竟是行人匆匆疑惑,再匆匆嫌弃的一行行冷漠。

但不曾随着炎凉世风而改变的竟是那群被生活所遗弃在社会最低层的乞者、弃者始终如一的谦卑跪姿。

乞者以跪拜人生的姿势,向我们悲情地讲述着生存的艰难和做底层人的不幸。

这是一群被凉凉夜风,被亲情逐出家门无法安身无处立命的流浪者,何以立足,何处是家?四处漂浮不定的寂寂冷漠,在不断地拷问着这渐渐凄凉的晚秋。

夜凉如水的桥面,处处飞扬着高歌笑语,你侬我侬。然而在这人语喧阗的闹市区,这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者,背枕着一席秋风,在这冷风锥骨的秋夜,正在孤寂地品咂着内心深处无法释怀的一心落寞和伤凄,一任苦涩的泪滴,在城市畅想高原的夜风中悄悄地拉长。

我无法从他们木讷的神情中捕捉到一种力量,一种足以让我淋漓尽致失声痛哭得悲沧。

然而老桥和乞者曾经翼翼用心地承载过这座城市多舛的命运,曾经在无数场的风雨交汇中矢志不渝地高举着前行的大旗。

然而那段年轻的时光已去,被有情的无情的岁月给沉重地艰难地翻了过去。

当我们健步如飞地疾驰在那段冰凉的桥面,是否曾经驻足目视过那群冷风纳怀、无所依托的老者?是否以怜者的心态来接纳那群风餐露宿、宿于街头的老人家?

我无法拷问,更无法让苦涩的思想延伸下去,只能凄寂地看着他们不卑不亢的跪姿,在昏暗的夜色中一天天寂寞地伸长着。

佛说,这世界原本没有歧视,只是我们长了一双歧视的眼睛。

眼睛是用来透视光明储藏智慧的,智慧需要时间和智者来开启,但我们需要开启什么?是怜悯?是道义?还是我们业已冰冷冻结的内心?

天桥上的乞者依稀佝偻的背影,被晦暗的夜色寂寥地拉长着,最终会在城市的墙壁上影印着一处处随时都会消散的寂寞苍凉。

然而他们跪拜人生的姿势,他们恭敬如昔的虔诚,让我们在心痛之余,怎么忽然就在一瞬间参悟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要想不被这晦暗难辨的世界所遗忘所抛弃,我们就得彻底地遗忘和抛弃自己,在痛定思痛中,在痛苦的磨砺下,力争攀爬到命运的最巅峰。

站在别人无法企及和逾越的高度,让炎凉的世风为我们恭敬地行注目礼   

作者简介:李军,现从事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管理工作,热爱写作。





一、原创作品奖励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阅读量达1000且留言达10条,奖励10元,阅读量超过3000奖励20元;7天内新留言20条且阅读量达200奖励1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