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叱晓燕】叱氏大家风

 西岳文化 2020-07-23

文/叱晓燕

叱氏大家风

我们叱姓属于一个稀有姓氏。据史料记载,它的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渊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宰相甘罗,属于以历史事件或避难改姓为氏。尊奉甘罗为得姓始祖。另一种说法渊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叱干氏部落。尊奉叱干.阿利为得姓始祖。后在北魏民族大融合时而汉化。

至于我辈是叱氏的第几代传人,没有记载,不得而知。我们叱家村依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叱氏东分家和叱氏西分家。我的家族属于叱氏西分家。

从我家的家传图上能看出从我这一代往上六代有记载。看阅家传图,我知道了我的先祖叫復鲁。也知道了我远祖,高祖的姓名。而父亲最爱给我讲的是他的爷爷们,父辈们的奋斗史。

我从小受祖辈父辈们言传身教的熏陶。知道做人要诚实善良正直,要有孝心,知恩感恩,以德服人。做事要有志向,要勤奋努力。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对曾祖辈祖辈的更多了解。以及父辈们多年来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人格魅力。他们都令我深深的敬佩!

他们代代相传了我们的大家风:诚信勤和,德志善孝

父亲常给我说起他的祖辈们,话语间满是骄傲与自豪。我的曾祖父弟兄排行六个。我四曾祖父是亲伯叔弟兄。我曾祖父亲弟兄五个,除了我五曾祖父未成年而早世。我大曾祖父留在村里守着家业。其他三个曾祖父都在外经商。

我二曾祖父在四川成都开着商行。我曾祖父排行老三在县城开着银匠铺,是一位银匠。我六祖父在固市开着铺子。他们都秉承诚信为本,和气生财。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生意都不错。

其中我二曾祖父的生意很大,总商行在成都,在四川各地都有分行。主要做茶叶生意。那时和外商当地军阀都有生意上的往来。茶马古道上也曾留下了我们家的驼铃声。我们家的商号在当地还挺有名气的,我二曾祖父也很有威望。

父亲说那时即使货丢了也能找回来,货物上都印有商号。茶马古道上沿途人捡了,看了商号都会妥善保管交给寻找货物的我二曾祖父的商行。

那时我们家的生意非常好。父亲说可以用骡马成群,日进斗金来形容。那时我们家的房屋很多,有正房,偏房,马房。正房分火房,厦房,庭房,前头房。房屋木料一律用的西山松。门前有上马石,拴马桩。足以可见那时我们家境的兴盛。

后来我二曾祖父把我爷(同辈排行老四)和他儿子(我二爷)带到四川成都边让学习边让跟着他学做生意。在我小时的记忆中,我爷总是衣着整洁,很文气,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完全不像同村中的那些老农民形象。

后来从我父辈我姑姑们口中才得知。我爷也是见过大世面,干过大事的人。我爷幼时便跟着我二曾祖父在四川成都学习做生意。我爷那时学习非常用功,虽然是大掌柜的亲侄子,但也苦练基本功,每日练字,学打算盘是必修课。经过多年的学习磨练,二曾祖父看我爷和我二爷都能独当一面了。便把他俩派到商行下面的两个分行去管理。

我爷在都江堰冠县的分行当掌柜的。我爷继承发扬着叱氏家风,使他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直到后来四川军阀混战开始,我二曾祖父一看四川时局不稳,便和我爷我二爷商量回陕西。他们便回到省城西安继续经商。

我爷在西安回民街附近开了家文化用品批发店。父亲说店铺是三间门面,两层木楼。店名裕兴隆纸铺。父亲说那时我们街上的商铺都去西安我家的店里进货。只要和我爷打过一回交道的顾客,都会继续和我家做生意。这也就是我爷的人格魅力吧!

后来曾祖父们分家,我曾祖父和他的儿女们又择院另盖新房。我爷和他的亲弟弟(我六爷,也在西安做大生意)在1945年给家里盖了十间一宝桑,柱子一抱子都抱不住。那时村中有名望的人家都有堂号。我爷家是德寿堂,我二爷家是福星堂。

解放后,搞公私合营。我曾祖父母便叫我爷回来继承家里的田产。我爷回村后赶上五八年兴修水利。我爷便去了彬县大佛寺兴修水利,担任党睦水利营大会计。那时党睦水利营营长是和我爷同在西安经商时的好友。因赏识我爷的才学,敬佩我爷的为人,对我爷非常信任。便力荐我爷当了大会计,又与他一起共事。就这样,我爷又在彬县呆了几年。

再后来赶上文革,村里选谁当大队会计都不行。后来让我爷当,村民便都同意(我们家是中立派)。自此也开始了我爷当大队会计的生涯,一直当到他去世(我爷六十多因脑梗去世)。

曾祖辈们祖辈们的为人处世,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勤奋努力。这种良好的家风一代影响着一代。在我的父辈身上既有着经商人的诚信与勤奋,又有着读书人(我八爷是考上学出去的,一直在省水利设计院工作)的明理睿智与豁达。

我的父辈们普遍受教育文化程度高。我的父亲兄弟排行十三个。我有五个叔叔生活在村中,靠自己的手艺(铁匠,木匠,水电工)和务农为生。他们都勤勤恳恳的劳作,堂堂正正的做人。我那四叔从高中毕业担任村支部书记,一直当到六十多岁。村支书能当几十年,靠的就是他的人品和才干。

我的伯父是我二爷的大儿子,也是我父辈中的老大。他在西安庆安公司工作,是我们村里几个在那个单位干的最好的,他年轻时凭自己的能力把家带了出去,在西安落了户。现在儿女都在西安工作。

我的父亲排行老二,一直在教育界工作。父亲为人诚实,心地善良,勤奋好学。从一名普通教师凭自己的德和才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担任教育专干,中学校长多年。

父亲经常给我说的三句话我将铭记于心。一.做人一定要诚实善良。二.一定要知恩感恩。三.  看淡钱财,不属于自己的钱,一分钱都不稀罕。从这三句话里也反映出了父亲高贵的人品。对我辈的再三叮嘱也是我们家风的延续。

父亲的弟兄们都继承着这种优良的家风,我那在镇政府当了多年企业办会计、主任的五叔,我那在某单位当了多年副局长,后从地区某单位一把手位子退了休的六叔,还有我那在人保公司干了几十年的七叔,我那在西安工作的两个(我八爷的儿子)叔叔,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共同的品质。诚实善良,正直勤奋。

正是这种大家风范,使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的很出色,同时在单位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好些人提起父亲的弟兄们都会说,年外一大家子,人都没得说,都实在正直。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赞扬,更是对我们整个大家族的赞誉!

我父亲常说我们家族的最大特点是男女平等。我们叱氏西分家的几代女们都是村里读书最多的。父亲说解放前我们村只有三个女娃在外读书。我们家就两个,一个是我老姑,一个是我大姑。我老姑后来被招工在西安工作。我大姑嫁了个老牌大学生女婿,跟着我大姑父在开封工作。

我的姑姑们,好些都上过高中,也有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毕业的。有擅长绘画诗文的,也有出口成章,能歌善舞的。姑姑们对我的影响最大,在她们每个人身上都体现着我们叱氏女们的大家风范。勤劳善良,孝亲敬老。

而我的三姑可以说是孝亲典范。是我辈的楷模和榜样。我们非常敬佩!我的三姑叱翠青,人长得非常漂亮,口才极好。三姑高中毕业后,嫁给了一位军人。那时三姑父是青藏高原上汽车连的志愿兵。作为军嫂生活本就不易,姑姑无怨无悔,作务庄稼,侍奉公婆,养育两个儿子。还担任村妇女主任。在我小时的记忆中,姑姑与公婆的关系非常融洽。我每次去姑姑家,姑姑的婆婆总是笑咪嘻嘻地喊着我姑:“翠呀,娃来了……”

我姑总是把她婆婆妈妈叫的很亲切。她婆婆总是兴的笑成一朵花。那种温馨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很是感人。后来我三姑父从部队转业到渭南工作,把家也带了出去。我三姑也在一家单位上班。两个儿子也在渭南上学。一家人团圆,好日子开始了。

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我姑父开车出了事,人和车都没了。那时三姑的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还有年迈的公婆。我姑硬是坚强的撑起这个家。一个人干几份活,很辛苦。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孝敬公婆。亲戚朋友看着我姑生活艰难,都劝老两口跟着他大儿子(老两口有两儿子,我姑父是小儿子)去生活,老两口不愿意去。我姑说放心,有她吃的也绝不会让老人饿着。就这样还继续侍奉着公婆。

没几年,她公公因思儿成疾而去世。她婆婆年龄大了也离不了人,我姑还要供两个儿子上学。有时去工作不放心婆婆一人在家,便把她婆婆也带上。小区的好心人看我姑那么辛苦,都说老婆应该让她大儿子管去。我三姑总是笑着说:“管老人积福哩。”三姑让她的两个儿子好好读书,说她一定会照顾好婆婆,让两个儿子不用担心他婆。

后来在好心人的撮合下,我三姑找了个老伴,我现在的姑父(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姑父受了一些人的挑拨,老婆有亲儿子,你凭啥管她。姑父便想让三姑把她婆婆送走。

我三姑态度很坚决地说:“若让她在姑父与婆婆之间选择,她只会选择赡养婆婆,不管婆婆良心上过不去,给儿子没有做好榜样,在娃面前也说不起话”姑父看我三姑一定要管婆婆,没有商量余地,又因仰慕姑姑的人品。于是便和姑姑一起侍奉老人。直到老人高寿而终。

姑姑的孝亲美名远扬。她是我们叱氏女们的骄傲与自豪!我时常想起姑姑的话:“孝敬老人积福哩”事实也确实如此。姑姑用她的孝心感动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很懂事孝顺勤奋努力。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一个医学院毕业在唐都医院工作。另一个在山东上完大学后,留在威海工作。儿子们都娶妻生子,家庭和和美美。

我三姑现在可有福了。姑说这都是她的孝心换来的。三姑的这种孝亲敬老正是我们叱氏大家风的体现。

赞我叱氏女们!赞我叱氏大家风!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都永远会记着我们叱家村,我们的根。永远会记着我们的家风:诚信勤和,德志善孝。这是我们的立身做人之本。

更愿我们的优良家风世代相传,一代更比一代强!

叱晓燕

2020年5月19日于家中


作者简介:叱晓燕,1972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卤阳湖南岸,英语大专学历。多年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爱好文学,喜欢唱歌。





一、原创作品奖励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阅读量达1000,奖励10元,阅读量超过3000奖励3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