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缄生卒年史料

 苏氏信息平台 2020-07-23

苏缄生卒年史料

作者:苏登科

 2017年1月24日,《苏缄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平台》刊发了王兴文教授撰写的《苏武苏缄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一文。该文一开头就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苏姓著名的民族英雄。一位是西汉的苏武,另一位是北宋的苏缄。汉昭帝始元元年(81)拜苏武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汉宣帝封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画其像供奉于麒麟阁。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缄被宋神宗追封为奉国军节度,谥忠勇,赐都城甲第五、乡里上田十顷。”不仔细看的话,可能看不出文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其实,这里面有两处时间错误。一是“汉昭帝始元元年(81)拜苏武为典属国”错了,应该是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拜苏武为典属国。另一个错误就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缄被追封为奉国军节度,谥忠勇,赐都城甲第五、乡里上田十顷。”准确时间,应该是在熙宁九年(1076年),而非熙宁八年。因为笔者正在编写《福建苏氏人物志》一书,搜集了不少苏缄的史料。可以肯定地说,有关苏缄的生年来源于族谱,并没有史籍依据;而苏缄的卒年最早见于司马光的著作。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其著作甚多,主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书。苏缄的卒年,记载于司马光写的《涑水记闻》一书。原文如下:“交趾贼熙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十五日连破钦、廉二州,又破邕州管下太平、永平二寨。二十七日,围邕州。知州、皇城使苏缄昼夜筑城力战,所杀伤蛮人甚多,城因以固。九年正月四日,广西钤辖张守节等过昆仑关赴援,兵少轻进,三千余人悉为蛮众所掩,杀伤殆尽。刘执中与广西提刑遁回,后更无援兵。王师自京师数千里赴援,孤城抗贼,昼夜不得休息。正月二十一日,矢石且尽,城遂溃破,苏缄犹誓士卒殊死战,兵民死者十万余口,掳妇女小弱者七八万口。二十二日,贼焚邕州城。二十三日,遂回本洞。”这是史籍第一次提及苏缄卒于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二十一日。时间上有年有月有日,事件本身亦很具体。最重要的是,司马光(1019-1086年)与苏缄(1016-1076年)为同年代的人,《涑水记闻》又是司马光生前所作笔记,可以说该记载既准确又可靠。宋神宗追封苏缄为“奉国军节度,谥忠勇,赐都城甲第五、乡里上田十顷”,是在熙宁九年,不是熙宁八年。苏象先《丞相魏公谭训》、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王称《东都事略》、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脱脱《宋史》等书,都有详细记载。甚至《续资治通鉴长编》还说明南宁苏缄祠建造于元祐七年(1092年)七月。原文是:“元祐七年秋七月。乙巳。诏为故知邕州、皇城使苏缄立祠于本州,赐怀忠庙为额。缄再守邕,熙宁中,交趾犯边,缄血战四十余日,杀贼甚觽,粮尽,不屈而死。从州人之请也。”说到《续资治通鉴长编》,管教授在文中曾两次引用该书录文。实际上,这两则引文是录自《宋史》苏缄本传,并非《长编》之文。此外,管教授的文章,还涉及到苏威与苏益的世系及入闽问题。因为这牵涉到派系敏感问题,笔者就不多说了。

司马光《涑水记闻》 

王称《东都事略》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