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苏岚烟:苏姓历史名人(229)苏梦龄

 苏氏信息平台 2020-07-23

 苏姓历史名人(229)苏梦龄  

苏梦龄(1045前后)宋临海县从事。有《台州新城记》、《摛华集》三卷传世。

    捍城和护城是台州城的特色之一,大多城池没有这一形制。“马面”的构造更是台州城的特苇,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功能差异所演绎出城墙某些形制的特性,就是古城的特色。台州府城的特色就在于此。台州府城的形制特色是古城历史价值的一大方面,此外,台州城还有另外两大价值。众所周知,以砖筑城,盛行于明代,在明代以前用砖筑城的范例并不多见,而台州以砖筑城则早在北宋庆历五年(1045)。据当时参与修城的临海县从事苏梦龄所写的《台州新城记》载,,当年六月大水之后,朝廷遣太常博士彭思永至台督修,台州以及临海、黄岩、仙居各属官员皆莅其事,三旬而成。毕工之后,有人提出,眼前的城墙恐怕还是不够坚固,万一再来一次大水,仍有冲垮的危险,建议再“周之以陶甓”。这里所谓的“陶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城砖。 临安府盐官县置于三国吴。象之云:“康定元年(1040)苏梦龄撰《盐官县记》:斯县初曰汉昌,汉孝武世置榷盐之官,乃更是名。象之谨考之汉史止于海盐县下武原乡有盐官之名,初未置县也,与苏梦龄之说不同。当考。”  庆历五年(1045年)六月,因遭强台风和大海潮的袭击,城墙多处被冲毁。关于这次城墙毁坏所造成的损失,当时临海县从临海县令李匄、从事苏梦龄负责西南隅;临海县尉刘初、决曹魏中负责东北隅;黄岩县令范仲温、从事赵充负责西北隅;宁海县令吴庶几、从事褚理负责东南隅;仙居县令徐纠、狱掾宗惟居中;顷台州一州之力全力营造。“诸大夫各祗所职,役徒忘劳,三旬而成”(宋·元绛《台州杂记》)。

    见[元]脱脱《宋史》志第一百六十二艺文八。

苏梦龄《摛华集》三卷。

见《宋史》志第一百六十二艺文八。

城示不设备,所存惟缭墙,后再筑。庆历五年,海溢复大坏,部使者田瑜以闻。诏新之,乃命太常博士彭思永摄州事,命县令范仲温等分典四隅,从事苏梦龄等总其役,三旬而毕。

见【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第1部分。

苏梦龄《摛华集》三卷。

见《宋史》卷二百九志第一百六十二。

苏梦龄【钱塘人】。

见《浙江通志》第13部分。

盐官县重修公宇记【成化杭州府志康定元年苏梦龄撰】。

见《浙江通志》第31部分。

枝廷极力拯防,尤以城为重。事至命宪漕仓三使者同司督察,而一郡之寮属与五色之令,佐分隅受任者,凡十有七人,计度经营,井井有绪。苏梦龄之记可覆也。

见《赤城集》卷十七。

蘓梦龄《台州新城记》         

自昔天下有大菑大患,民敝且死,而仁人任职能,御捍之者未尝不见于文辞也。庆厯五年夏六月,临海郡大水壊郛郭,杀人数千。官寺民室,仓帑财积,一朝扫地,化为涂泥。后数日,郡吏乃始得其遗氓于山谷间,第皆相向号哭,而莫知其所措。主计田侯瑜闻之震惊亟。乘传而至吁众慼而视之。问其食则糠覈而臭腐焉。问其衣则蓝缕而颠倒焉。问其居则草茇而渐洳焉。横尸塞于衢,穷盗充于郊。乃喟然曰:兹不可以久生矣。繇是移文其邻,贸迁用度以衣食之相奠,厥居躬自安辑,然后民始知其可造之。渐且先以章言状,朝廷得章而忧。盖以水不润下之沴,因以必复之。责属于外台故,所请亡不获。于时司宪王侯偕亦接迹而防焉。乃相与言曰,兹殆小康矣。今可图其大者,于是始议城之。俾监军王世雍钱塘从巻曽公望虑其事度髙厚攷巻庸籍糗粮订材用将以授于有司然思夫临之以为成命者非择贤则莫可遂请以太常博士监新安郡彭思永,权守之秘书丞定海宰马元康为之贰。已乃量功命日,属役赋文分僚职而帅焉。繇西北隅以黄岩令范仲温専掌之,从事赵充参综之。西南隅以临海令李匄専掌之,从事苏梦龄参综之。东南隅以寜海令呉庶几専掌之,从事褚理防综之。东北隅以临海尉刘初专掌之,决曹魏中防综之。其址凡环数里,而四隅三面壤界相属,惟北面以破山而阙焉。城制虽存,然实巨防也。中以仙居令徐﨣専掌之,狱掾宗惟一参综之。又命司逻乔筠、邢昭素、宋世隆迭畨讥呵以警非常。防世雍换丹阳而新监军胡祯代,终厥绪彭侯感厉抚绥。诸大夫各祗所职,役徒忘劳三旬而成。羣议又曰,城则信美矣。然万分之一复罹水灾,而激突差久,则惧其或有頽者。不若周之以陶甓,则庶几常无害欤外,台然而行之曰:虽重疲吾民,其利至博也。已惟黄岩令曰,陶甓虽固,犹未如石之确也。乃请兼用石役,将兴田侯亲按勉之。士志増倍主计李侯仲偃司宪李侯虽领部惟新,而实协心同功,良无间然,新守元侯通守黄侯继以循吏之选,懐保捐瘠而虑忠计逺,一方防度背春渉冬,厥墉甫毕。论者咸曰,休哉,仁人之经营也。始终之画,无一不适于宜,费赀不逾千万。而国之大事立焉。使斯民知免于旤而日就蕃育其施何如。梦龄不侫,虽知此徽烈当书太史,而欲有以永台民之传,故妄志其大略云。

见【宋】林表民《赤城集》巻一。 

子城东自皷楼,逾州学,过东山阁,包职官防,厯玉霄亭,入于州之后山。西自皷楼,介于内外班之间。【内外班钱氏有国时,子弟为守兵所居也。】亲而长于内外班,曲而为洞门,又曲而依于大城。今越帅徽猷郎中叶公之再造台邦 日以修城之余功修之也。初子城堙于圜阓,蚀于民居,寖侵寖削而又乘以巨浸,剥落无几。乃出遗址,展闾巷定丈数,立表识器,利用备筑之登。登甓之棱,棱或带之,抱或翼之。展或防之,直物采炳耀,威仪章严侯度改观矣。既成,将笔之于石,或谓物大者体必重,力微者事亦轻,举其重则轻可略。环台城而新之,既镵诸珉矣。因大成而及其防,不书未缺典也。故大城东西南三面为丈二千四百有竒,州后北山城为丈九百有竒,而子城之丈不过三百有六十,积长较短,曽不能十之一也。方城増髙加厚,挺髙斵深,邉江蹙水,包山越谷,其用物也洪矣!其取功也多矣!子城量材,数力曽不能五十之一也。大城水潦,毎降江潮,互凝舂撞,无时倾圮,有自不逺其防曷善其后,于是为长堤一千四百丈,以捍城足。渉江之西,有盘石,潮汐上下飜涛,攻捣长堤。复虑其难,恃乃撤桩,于江深逾二丈累石,于桩结成三叠,复以捍堤。以牛练土,以水试渗,万杵同力,百材共良。门闗如铁,雉堞可砺。发掘所至监,绍定之水力功物可施。増至和之人,谋精神心思尽于此城。而子城因平地施版筑费,公之规画曽不能百之一也。若何而笔?嗟夫!谈曷其易郡国之立,城郭惟重重则俱重,孰为彼此,鲁城中城,春秋屡书。郑郛之入说者谓郛者郭也。内必有城矣,然则城有分于内外无分于轻重明也。且作者必纪以有俟也。纪而获传以有考也,有千年之州治,必有千年之保障并存。并久一成不隳,岂非后幸。而城复于隍泰必有否,山附于地剥乃先复变,与时防不能无也。然否终归于泰剥必继以复者以前作后述,有传有考,书契所以有功于天下也。自庆厯至绍定,浩浩荡荡几二百年,而载见岂数乎!事之方殷,千里一壑,懵不可防。有一儒生茫搜遗迹,得苏君梦龄修城记于倅防面壁之刓碑模以片纸,如获千金数而不足证。则子城与郡咸休存片石于楼侧之隙地,公之功固多矣。数而或有证则隙地所存片石可考,功不又多乎?故子城之记书之详辞之复于公之功巨细不遗,以俟后人。虽获罪于或者之论不辞也。公名棠,字次魏。乾道丞相之孙。详见于生祠记。

见【宋】王象祖《重修子城记》。

编注:

请在搜狗或腾讯浏览器输入【连载】苏岚烟:苏姓历史名人+(如下历史人物)就能查阅详细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