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武庙史料

 苏氏信息平台 2020-07-23

苏武庙史料

作者:苏登科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博士、兼任讲师李黎明先生撰写的《中国大陆究竟有几座“苏武庙”》一文,刊载于2008年8月号的《历史月刊》上。李先生藉助现代网络的多元信息,发现中国大陆有12座苏武庙。本文仅就其中的几座,试作一次史料挖掘和分析。
一、河北丰宁县苏武庙
丰宁县,即今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属承德市。丰宁苏武庙,又叫宏济寺,《钦定热河志》中称之为“苏武祠”。其历史久远,现存的一间残殿为清雍正五年(1727)重修,1996年丰宁文保所曾进行简单修缮。当年重修苏武庙时所立石碑至今尚存。
1994年出版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苏武庙原有两栋建筑,第一栋供“九神”,第二栋三间祠堂分别供奉送子娘娘,三宝佛和苏武,苏武神像供奉在西间殿堂里。苏武粉面黄须,端坐中央,身着大黄官服,披红色风衣。苏武座像上高悬一白底金字横匾,大书“为臣不易”几个字。左右墙上绘有壁画12幅,此外还有大批游人题诗。重修的苏武庙毁于1966年。
(1)丰宁苏武庙残碑碑文部分(录自2006年11月9日《北京晚报》孙艳华“漫话丰宁苏武庙”一文)
……兹者,北口外潮河川上源,古有苏公祠一楹。自我大清以来,四夷拱服,山河已统,边塞人烟丛集,遂立营堡,故回苏武庙也。其上古建造不记年甲。几被零雨摧残,俱已倾颓,至今基址尚存。康熙五十年,有大阁儿普济堂上贵老和尚,往上视之,心甚咨嗟,颌首默思,虽则基址尚存,庙貌圣躬,杳然如斯,游人何所瞻仰?遂发虔心,意欲整理。唯此一祠,不足壮观……莫若兼修一佛刹岂不弘敞哉!众皆怡然乐意。虽则如是,空手岂能成事……亲持孟阗报霜,岂惜叩侯门,何期数载艰辛,梵祠神祠惧就。……
(2)清道光六年(1826)海忠修《承德府志》卷廿一页七

苏武庙,在丰宁县之大阁儿四道河东十七里,地名苏公庙是也。初纂。国朝金虞和茳国题苏武庙诗,用壁间茶字韵诗。

青冢明妃共一家,至今遗庙傍天涯。

少卿别后如中酒,通国归来似小茶。

入画麒麟终惨淡,寄书鸿雁漫咨嗟。

银沙万里忠魂在,迥乐峰前看月华。

自注:小茶,蕃女之称。又,叠茶字韵诗。
节毛落尽竟还家,庙食无涯岁有涯。
瀚海牧羝终化乳,汉庭歇马未通茶。
从征客过应长叹,疥壁诗传亦可嗟。
绝调千秋首苏李,莫将轻翰染烟华。
(3)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和珅、梁国治主编《钦定热河志》卷八十一页七
苏武祠,在大阁儿东二十五里。
谨按:顾炎武《昌平山水记》称,塞外有苏武洞,或即此祠之讹。今土人呼为苏公庙。考武奉使匈奴,徙北海上,不应在此。盖古人遗迹,人艳称之。故为立祠耳。
二、宁夏中卫市苏武庙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汇处。中卫苏武庙,在寺口子一带。据文献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十五子庆王朱旃来宁夏就藩时,在寺口子一带建苏武庙,以保佑畜群平安。石窟共两座,其一即为苏武庙石窟。
寺口旅游区,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寺口古称北海,地处宣和镇南20公里处,古时为锁扼固原、平凉、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寺口旅游区西景区,主要景观有苏武庙、苏武牧羊遗址、苏武栖身石窟、苏武圈羊石窟等。苏武牧羊遗址位居西景区半山腰的石窟内,里面有全国唯一一尊纪念苏武的汉白玉苏武牧羊石雕像。
(1)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 张金城修《宁夏府志》卷六页四十二
苏武庙,在中卫县寺口。
(2)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黄恩锡修《中卫县志》卷十页廿六
寺口苏武庙(清)黄恩锡
中邑山民多牧羊为生计,其报祀则祭苏典属国。予过香山寺口,山半有苏武庙,俗传像为肉身泥成者,不知何人假托,野老言之津津,欲辩其妄,口占一绝。
破庙寒山野草风,牧羊犹解祀苏公。
汉廷自返羁臣节,笑把荒唐问野翁。

笔者按:这首诗于清乾隆《中卫县志》、道光《续修中卫县志》均有收录。原诗无题,只有小序,此题系笔者所加。当时,黄恩锡任中卫知县,在游览了寺口苏武庙后,认为苏武庙的创修乃后人附会之辞。为此,他题诗并作序。苏武有无到过此地,已无从考证,但这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崇尚高节、缘求教化的心愿。中卫市,李文误为中宁县。
三、甘肃民勤县苏武庙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701),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明洪武廿九年(1396),置镇番卫。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镇番县。民国十七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沿用至今。
民勤苏武庙,在苏武山上。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庙内塑苏公官身端坐神像,刻《苏武山铭》曰:“高山仰止,勒石俨然,上多美景,下多飞泉。名花勃勃,芳草绵绵。古祠高树,黄河盘旋,吞毡啮雪,皓首苍颜。羊归陇上,雁断云边,持旄节而不遗,叹帛书之难传。回日原非甲帐,去时乃是丁年。老骨浸胡月,孤忠吊南天。白亭留芳名,麟阁表云烟。一生事业,谁敢争先。”此铭刚好100字,亦称《百字铭》。《百字铭》外,殿堂之上,碑牌相望,赋辞甚多。清道光《镇番县志》、民国《民勤县志》均有收录。
(1)清乾隆元年(1736)许容等修《甘肃通志》卷六页十四
苏武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俗传苏武牧羊之处,旧有苏武庙址并碑,有“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字迹,城内有苏公祠。
(2)清乾隆元年(1736)许容等修《甘肃通志》卷廿三页七
苏武牧羝处,在卫东南三十里苏武山。俗传苏武牧羝于此。
(3)清道光五年(1825)许协修《镇番县志》卷一页十二
苏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相传苏武牧羝于此,因以名山。旧有苏武庙址,并碑题“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
(4)清道光五年(1825)许协修《镇番县志》卷一页十九
牧羝泽在县东南三十里,苏山之麓。《雍大记》所谓东南峙子乡之山也。
(5)清道光五年(1825)许协修《镇番县志》卷一页廿七
苏公祠在城东北隅,兴佛寺改建。祀汉中郎将苏武、侍中金日磾、吴辅、明都指挥马昭、指挥张玉、李坚、许升、方荣、姚震、王桓、千户王刚、陶荣、王清、百户王奉、白奉、王禄、何相、罗忠。

(6)清道光《镇番县志》卷一页十二至页十四“诗四首”
别李陵(汉)苏武
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会见何讵央。怆憾切中怀,不觉泪沾裳。愿子常努力,言笑莫相忘。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归来,死当常相思。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思情思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臣。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开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赠苏武(汉)李陵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溪路侧,恨恨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客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云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夜相踰。风波一失路,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去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咏苏武(唐)李白
苏武在胡中,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过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窖水,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咏苏武(明)岳正
迢迢石径路人稀,峰岭连云接翠微。
沙远雪深樵不到,山高风冷雁难飞。
千年台上生香草,百丈岩前长蕨薇。
昔日书成凭浪语,方知汉将得东归。
(7)民国十五年(1926)马福祥主修《民勤县志》第286页
苏武山高(明)王慎机
山名苏武说当年,万仞孤高尚杰然。
日照丹岩连曙色,云开翠袖障晴天。
古祠零落封秋草,幽窟荒凉锁暮烟。
属国归来旌节老,恨随流水夜溅溅。
四、纠错:泉州执节巷“苏武庙”
李黎明先生在《中国大陆究竟有几座“苏武庙”》称:“第十二座苏武庙,据网友‘醉翁之意’说,福建省泉州市的执节巷,有座供奉苏武的庙宇。” 错!不是苏武庙。
据2010年8月6日《泉州晚报》“泉州地名:执节巷” 载:“关于执节巷巷名的来由传说,与南宋时期曾任兵部侍郎的泉州人诸葛廷瑞有关。诸葛延瑞,字麟之,南安人。登南宋绍兴廿七年(1157)进士。授龙溪县尉,后改知崇安县,累官兵部侍郎。”
“相传,南宋孝宗年间,金国野心勃勃,试图吞并整个中国。南宋北伐无力,偏安于临安。此时,适逢金世宗完颜雍病逝,便派出使节,通知南宋皇帝,派大臣参加丧礼。南宋皇帝慑于金国的武力,便派出一名特使出使金国。此人便是诸葛延瑞。诸葛延瑞奉旨出使金国后,面对金国君臣上下的威胁和侮辱,表现出的尊严与气度,使金人无计可施。诸葛廷瑞不辱使命,受到了孝宗皇帝的称赞和敬仰。此后被重用。南宋绍定年间,泉州太守在其故里立‘执节’石牌坊,同时兴建一座‘执节宫’,以褒扬前人风范,激励百姓的爱国思想。后来,泉州人沿着‘执节’石牌坊和‘执节宫’两侧,兴建住宅商铺,逐渐形成一条街巷,人们就近取‘执节’为名,故名‘执节巷’。如今巷仍在,石牌坊不存。”
五、补记:陕西武功、郿县和山西右玉县三座苏武庙
经李黎明先生的查证,中国大陆有12座苏武庙。第一座在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座在宁夏中宁县中卫市,第三座在甘肃民勤县,第四座在甘肃平川区东南,第五座在陕西韩城市,第六座在內蒙古故云内州北,第七座在北京石景山区,第八座在陕西长安县东杜陵,第九座在山西大同市,第十座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十一座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喜州镇东喜洲金圭寺,第十二座在福建泉州市执节巷。
除了“第十二座”错误之外,李文所记,尚有11座苏武庙。笔者查找史料时,又发现陕西武功、郿县和山西右玉县三座苏武庙。补记如下:
(1)清雍正十二年(1735)储大文编纂《山西通志》卷一六五页五十
苏武庙,在朔平府右玉县北四十里。武奉使在北十九年不屈,后人庙祀之。
(2)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达灵阿修《重修凤翔府志》卷三页九
苏子卿祠,旧在郿县五丈原,因属岐山,后改建城西。
(3)清光绪十四年(1888)张世英等修《武功县续志》“沈志摘存”页九

苏子卿祠(清)李大春
春云澄夕霁,躧屐出北门。
川气濯浓李,陇鸟飞杨园。
比闬有苏子,荒祠托山樊。
飞薨列楼雉,网戸馥兰荪。
时见牛羊下,讵知汉节存。
志士在宗社,功名安足论。
归授典属国,孰云非君恩。
胤子悲无恙,辛苦故人言。
千年河梁上,北风惊旅魂。
(采鞠堂诗集)
笔者按:这首诗可证实武功县苏武古庙在北门外,明代已有,清初荒毁。作者李大春,字圣年,武功人。清顺治举人,工诗词。有《采鞠堂诗集》行世。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张树勋修《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有传。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至少有14座苏武庙。正如李黎明先生在《中国大陆究竟有几座“苏武庙”》最后所说,苏武庙存在的原因,与其位于边区战争环境的背景及民间信仰有关,它的内在精神意义可能要大于历史事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和珅.钦定热河志. 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海忠.承德府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3]许协.镇番县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4]马福祥.民勤县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5]张金城.宁夏府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6]黄恩锡.中卫县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7]许容.甘肃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8]傅应奎.韩城县志.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周铭旂.乾州志稿.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10]沈青崖.陕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11]康海.武功县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12]宋敏求.长安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3]储大文.山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14]达灵阿. 重修凤翔府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5]张世英.武功县续志.台湾: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本文已刊载苏振武主编《第二届苏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42-253页)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编辑:苏耿仁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END》—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