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苏氏先贤:南海苏绍之

 苏氏信息平台 2020-07-23


点开番禺苏良 普宁苏箕斗 饶平苏信 乐昌苏应龙

广东苏氏先贤:南海苏绍之

作者:苏登科

南海苏绍之,是广东苏氏科举第一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考中乡贡。唐代乡贡,相当于明清两朝的举人。当时,苏绍之去京城考试后返乡,还前往丹阳拜访好友张祜。张祜是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南海县令。他们相聚甚欢。离别时,张祜还写了送别诗给苏绍之。诗中表达了他们的深情厚谊。诗曰:“几年沧海别,万里白头吟。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无复天南梦,相思空树林。”(见《全唐诗》卷510)

苏绍之,系苏妙五世孙,唐相国苏瓌七世孙。苏瓌(639—710年)字昌容,陕西武功人。弱冠举进士,官至宰相,进封许国公。据《元和姓纂》载,苏瓌有六个儿子,分别是苏颋、苏冰、苏诜、苏乂、苏颖和苏颜。苏乂,即苏妙之父。

苏乂大约在唐大历(766年)前迁徙广东南海,并定居下来,遂成为南海人。明嘉靖《广东通志》就有苏绍之考中乡贡的记载,还有苏乂、苏妙父子的传记。

明嘉靖《广东通志》卷五五《唐人物列传》载:“苏妙,字观妙。其先本雍州武功。父乂,为京兆少尹,徙南海。妙,幼奇颖,读书通大义,累官至泉州刺史,有惠政。行春门楼有白鹊来巢,见妙出,每飞集车盖上,泉民歌颂之。先是,乂以父瓌兄颋,世承台衮,毎怀盛满名。其二子,长曰复,取万物並作观其复也;少曰妙,取常无欲以观其妙也。妙兄弟皆好道,奉事老子,而儒行亦修云。五世孙绍之,最知名。”文后还附有张祜《送苏绍之归岭南》诗。

又,清康熙《南海县志》卷六《氏族篇》载:“苏氏,己姓,司寇苏公之后。唐南海乡贡绍之,明有都御史恒、佥事庆科、知府民怀、于汲、兆印、知县良辅。”

苏乂家族在南海是个望族。府县志记载有1个进士15个举人。如下:

苏绍之,唐宝历二年(826年)南海乡贡;

训导苏义达,明洪武癸酉(1393年)举人;

知县苏润民,明永乐戊子(1408年)举人;

御史苏恒,明永乐丁酉(1417年)举人;

佥事苏庆科,明正统甲子(1444年)举人;

知县苏人杰,明天顺壬午(1462年)举人;

南宁知府苏民怀,明嘉靖甲子(1564年)举人;

知县苏于汲,明嘉靖丁酉(1537年)举人;

苏时化,明嘉靖庚子(1540年)举人;

同知苏兆印,明嘉靖辛酉(1561年)举人;

知县苏良辅,明隆庆庚午(1570年)举人。

苏万邑,清康熙八年(1669年)已酉科武举人;

苏宪轼,清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举人;

苏起隆,清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武举人;

苏青鳌,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榜第二甲第三十二名进士。

苏廷鑑,清同治壬戌(1852年)举人。

参考文献

唐元和七年(812年)林宝编撰《元和姓纂》(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嘉靖黄佐纂修《广东通志》(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1997年)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郭棐纂修《广东通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阳思谦修《泉州府志》(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郭尔戺修《南海县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彭定求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清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修《广东通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郑梦玉修《南海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光绪五年(1879年)戴肇辰修《广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清宣统三年(1911年)张凤喈修《南海县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编辑:苏耿仁

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苏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