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考指南 | 中山大学医学院

 昵称70934705 2020-07-23

中山医学院最早得名于1957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866年成立的中国最早西医学校——博济医学堂。中山医学院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6年创立博济医学堂到解放初期院校调整之前(1866~1953)。

1866年,美国传教士、外交家伯驾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学堂。后来,博济医学堂并入岭南大学,成立岭南大学医学院。随后又吸纳了私立夏葛医学院。中山医学院的另一个重要的源头是1909年成立的广东公医学堂。广东公医学堂后来发展成广东公医医科大学,又并入国立广东大学,成为中山大学医学院。

第二阶段:从解放初期院校调整到2001年两校合并之前(1953~2001)。

1953年解放初,全国院校调整,岭南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随后广东光华医学院也并入华南医学院。此后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并成立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这个阶段,中山医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教学、科研和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高医学学府和卫生部属的六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第三阶段:2001年两校合并至今(2001~现在)。

随着全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恢复了综合性大学办医学教育。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为新中山大学,并成立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我院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山医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规模、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学院前列,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基地。

中山大学医学院来自以前的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医学院在国内也是很有名气的,自然实力也很强。虽说跟北医复旦等有差距,但在华南地区地位牢固,也有很好的传统,教学资源不用说,学习氛围也很浓厚,特别是北校区,想安心当学霸,刷绩点搞科研的话是个好地方。就业方面,中山医的牌子还是蛮硬的,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要学医的的话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师资方面没得说,即便是学科大牛也会来授课。学校资源丰富,科研机会很多,在东校就有招大一新生当科研助理的。但是学习压力也相对重些。

院系专业设置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共设有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康复治疗学系、医学检验系、眼科视光学系、法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等9个系。

开设本科专业康复医疗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五年制、法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

优势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基础医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脑功能与脑疾病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广东省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与免疫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疾病模式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共有教职工473人(专职教师19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主任技师6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技师84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国家人才5人,国家“青年人才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蓝田

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黎孟枫

国家人才(5人):张辉、袁岩、杨天新、陈列平、王荣福

国家青年人才(4人):李义平、李博、杨克礼、赵蔚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颜光美、潘景轩、李隽、项鹏、周家国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余新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6人):姚志彬、高国全、周家国、李隽、项鹏、周洁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2人):颜光美、姚志彬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王庭槐、詹希美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黄曦、李隽 、项鹏、周家国、周洁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团队(黎孟枫)、外科学教学团队(梁力建)

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

另附原中山医科大学校训,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