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医生金兆丰 2020-07-23

导言:

在许多影视作品之中,经常会有一个镜头:主人公做梦梦回多年前的一段惨痛经历,惊醒时浑身大汗,许久不能平静。这些主人公大多数都是军人出身,而那段经历也多半都是其作战中所遭遇的久久不能令人忘怀的悲剧。

在其他文章里,我的文字也许会很戏谑。但在这个话题里面,画风却要变一变。因为今天要介绍的问题是在军队之中影响最大的一类心理障碍,它不仅对个体的军旅生涯会有极大的负面效应,更折磨着无数的退伍老兵。

它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这些事件通常包括战争、严重事故、严重自然灾害等,会对经历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并且由于该病病程极长,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将有不可避免的严重影响。

PTSD是二战后才产生并逐渐引起关注的一个概念。早期其研究主要局限于战俘营、集中营的幸存者,并不引起研究者的十分注意。直到越战爆发以后,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心理学家才意识到这类障碍有多可怕。

无论是《第一滴血》还是《出租车司机》,无不反映着越战老兵所承受的心理创伤,以及这种创伤对其本人乃至社会的影响。

这些电影虽然是经过多次艺术加工后搬上荧幕的,但在生活中却是基本都有真实原型的。

美国的退伍军人医学中心对这些越战老兵做了长期的调研,发现他们不仅在战争中精神高度紧张,即使在回国以后这种应激性体验也挥之不去。老兵们或精神麻木,或对亲友们彻底疏远,并且几乎都常常回忆起越南战场上的惨痛经历。用单纯的抑郁、焦虑等词汇不足以概括他们的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应运而生。

在中国,5.12大地震扮演了越战的角色。挺进灾区抢救伤员的子弟兵虽然在当时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勇猛和无畏,却在离开灾区以后纷纷出现了恐惧、抑郁、焦虑、难以忘怀痛苦等表现。

中国的心理学家们这才意识到PTSD其实离中国军人并不遥远,即使他们已经数十年没有打过仗。

无论是亲身经历或目睹,还是自己身边的亲密关系者遭遇重大变故,都有可能造成PTSD的出现。

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教训总结,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了PTSD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

1、闯入性再体验:创伤事件反复、非自愿、侵入性的在记忆中出现,或是反复做内容与情感和创伤事件相关的梦魇。并在接触象征或类似创伤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及生理反应。

2、过度警觉:患者的注意力下降,极有“杯弓蛇影”之感。情绪易激惹,并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3、回避:对创伤事件相关的痛苦记忆出现回避,乃至于对能引起这段痛苦记忆的外部提示都产生回避。

PTSD不会在应激出现时就相伴而生,而是一般在两周后才出现,且上述症状持续时间需不少于一个月。

前面的推送的题目拟的都有些标题党,实际上那些毛病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关系。但是PTSD却是确实与普通人群相关性非常高的。

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国PTSD发病率约为10%,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而且,创伤并不止是说亲眼目睹死人才叫创伤。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终结,同样也是创伤。分手乃至离异,同样也是PTSD的重要诱因。我曾表示说自己强迫症的大部分都是无病呻吟,但如果分手后久久不能走出来,眼睛一闭就是她的身影,耳朵堵起来脑海里还是她的身影,做的梦都是她白发苍苍说带你流浪,那么,可能真的是PTSD。

针对PTSD的治疗,目前认为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都有一定效果,但也都有不足。如何彻底走出阴霾,依然是无数心理学家、尤其是军队的心理学家们正在探索的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