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晁错散文: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布衣i 2020-07-23

我国古代,没有“议论文”这一说,除了小说诗歌之外的文章都属于散文。“政论散文”就是“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或历史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文章。

1.晁错在西汉初期政论散文中取得很高成就

汉代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有贾谊、晁错、桓宽、刘向等。

汉初政治上内忧外患。内部诸侯王,特别是同姓王势力强大,而谋反成为政治动乱的内在隐患;外部匈奴的伺机侵扰,使得本已动荡不安的汉朝廷雪上加霜。

经济上秩序混乱。而当时的统治阶级沿袭了战国时期养士的余风,如何正确总结秦王朝二世灭亡的经验教训,为汉代的统治者策谋长治久安之术,又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

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促成了汉初政论文的形成。积极入世的汉初政论文作者,尤其是贾谊和晁错,他们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局势,写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政论文,或分析和解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矛盾,以图汉廷的江山社稷牢不可摧,万世长存。

当时政论散文的特点是: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目的在于巩固当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文章感情充沛。受战国学术风气的影响,重视修饰渲染,有纵横家遗风。

总之,西汉政论散文继承先秦散文优良传统,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文风纵横驰骋,意气风发,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

2. 晁错的政论文代表作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的政论散文主要作品有,《论贵粟疏》、《言兵事疏》、《说景帝前削藩书》、《募民徏塞下书》 、《守边劝农疏》、《贵粟疏》、《举贤良对策》和《削藩策》等,共31篇,都被列为法家体系。

鲁迅先生对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晁错的政论散文被称赞为 “西汉鸿文”, 能“ 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晁错政论文多峭直而深刻,如《削藩策》,以简洁短促语句来突出犀利而刚硬的力度:“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在《论贵粟疏》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面对这种商人势力日趋膨胀,农民不断破产的局势,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

他的《守边劝农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入侵,并关注人民的贫困生活及其原因。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3.晁错政论散文的特点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政论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如《言兵事疏》文中见解独到,讲述“得地形”、“卒服习”、“器用利”的用兵要领,继而详细分析“中国”与匈奴军备、能力之长短优劣,最后提出切实的对策,中肯可行。

他的建议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汉朝的边防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后来历代军事思想家所借鉴和应用。

如《守边劝农疏》都是告诉皇帝怎么守边界?怎么对付匈奴?《论贵粟疏》 这篇政论散文切中实弊,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汉初战乱破坏了生产, 粮食奇缺, 问题十分严峻。汉文帝时, 为了防御匈奴人, 在边塞大量陈兵,不仅需要大量的粮食, 而且运粮的费用也成为一个严重的负担。

晁错在该文中指出西汉存在的时弊,“民未尽归农”,“蓄积未及” 入手, 逐层辨析社会对农民的不利, 作者提出重农贵粟解决时弊的办法。汉文帝采纳重农贵粟的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正因为晁错写了很多政治方面的主张,成为了政论散文家。他的散文切合实际,拿来可以用。无论是论粮食的重要性,还是对边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很实用,便于解决争端问题。

比如边境需要守边的战士,需要提供给他们粮食,而匈奴也是来了又走,游牧民族不可能来了就住下,他们是抢了就跑。招收愿意去边境种地的人,既可以提供粮食,也可以住防边境。

粮食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就要对交粮食多的人给予鼓励,可以当小官,犯罪了可以买罪,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生产。

《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提出了'徙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立论犀利,措施亦切实可行,所以被文帝所采纳。

他提的建议确实中肯,也很全面。他的叙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明白晓畅,说明他对现实生活观察及其深刻,对生活充满热情,应用文字的能力也非常强。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非常适用的建议。

从陈述风格上来讲,晁错政论散文立论的显著特色是:深识幽显, 见解透辟。还有就是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

他所提建议的落脚点往往是汉朝的长治久安。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汉朝的巩固和长盛不衰献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汉气象的热情赞颂,具有历史的厚实感,在意境上更为壮阔,也体现出历史上升时期的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