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强|《我眼中的伊沙》

 有风掠过王强 2020-07-23

王强,笔名有风掠过,黑龙江省穆棱市人。

                   《我眼中的伊沙》

        我看过很多伊沙的帖子,下面的评论分成两派,一派是赞的,一派是踩的,言辞激烈,近于对骂。所以伊沙给我留下了一个有争议的印象。
        但不争的事实是,比较年轻的一波诗人,相当大一部分加入了口语诗阵营,口语诗的帖子,点击量也颇高。既然口语诗饱受争议,为什么又挺受欢迎呢?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为此,我写过两篇随笔,一篇是《论口语入诗》,另一篇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追随伊沙》,第二篇我贴在了中国诗歌流派网上,有位先生是这样点评的:你喜欢伊沙吗?如果是我鄙视你,如果不是,我们还可以做朋友。我没有回复他,我觉得我们的认知深浅不一,也许我的认知更浅薄一些,他有他的态度,也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只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伊沙这样有争议的人,只要你对他的态度缓和一些,就会有人出来指责你。
        直到我读了一首伊沙20多年前的诗,对伊沙又有了新的看法。


《色盲》
诗/伊沙


你所讲述的彩虹
究竟如何美丽
我还看见了
一面尿片般的国旗
今生勉强下完
的一盘棋
是我帮你吃掉了
我的车
唉!
你说我饱受颜色的折磨
你说我只晓得光明与黑暗
的色泽
我死在城市的
红绿灯下
死不瞑目地看啊
那永远搞不懂的真假
这是宿命
最后一瞥
我看到了爷爷
一个色盲农民
一生收获
猩红的麦子
(1991)


        这首诗不正是现在大家认同的诗吗?一个人,二十年后会比二十年前的诗差,这似乎不太合乎逻辑,难道我们落后了吗?我觉得我们不能武断的去下结论,也许别人说好的,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别人说坏的,也未必有你想象中那么差。
        对于伊沙现象,我依然是一个观望者。透过伊沙现象,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不管是正的,还是反的,自己去观察,去思索,不可武断下结论。
2017.8.26


    *阅览量过400* 

     导夫的诗   车延高的诗   阳子的诗     

  *阅览量过300*  

    韩坤的诗     朱建业的诗   周渔的诗     

黄梵新诗6首    伊沙的诗    

庄心研歌曲+王强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