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历

 阿西雅娜 2020-07-23

龙母江上的壮族女子

给异乡的你讲温暖的故事



忘了有多久没看到日历本了,也忘了有多久没去翻日历了。昨天突然在朋友圈看到老同学@胡阳发了一张日历的图片,我突然百感交集,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那个遥远的小时候,我又想起了奶奶每天每天在客厅撕下日历的场景……



文/十月风景

01

有关日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更不用说用到了。在我的印象里,日历就是挂在奶奶家客厅里的一个小本本。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奶奶总是习惯去撕下一张日历。所以,奶奶对于每天的日期总是清清楚楚,我们想知道某一天的日期是什么,从来不用去翻日历,直接问奶奶就好,奶奶就是我们家最好的日历。

奶奶一辈子没有读过书,但是她记忆力非常惊人。她出生在临江村,一个壮歌剧非常有名的村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奶奶从小听着壮歌长大,所以,只要提起山歌,她都能随时随地张口就来。像日历本上的24个节气,更是小菜一碟。

02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她时不时说起立春、谷雨、春分、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等这些节气,而且每到一个节气她就说该干什么农活喽。那时候我们还小,总是不明白她当中的意思,总是爱问她十万个为什么。奶奶也总是热情满满,不厌其烦地解说给我们听。

记得奶奶跟我说过,24个节气是她在参加大队妇女学习班知道的,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术法也是在大队妇女班学会的。每一个节气都代表一个农事活动的周期,所以,对于长年跟土地打交道的奶奶来说,记住这些节气,当然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而记住加减乘除的算术法,就让她能够在上街摆摊买卖上口算心算神速,而且,从没有算错过。

03

奇怪的是,不管奶奶怎么教我们记住,甚至后来上学读到24个节气的来龙去脉,可我们还是记不住。

那时候我还经常跟奶奶说,为什么要记住呢,日历上天天写有日期,我们记住新历就好了,什么农历,什么节气没必要记。但是不管我们怎么说,奶奶还是依然喜欢用她的农历来记日期,还是喜欢用她的节气来安排农事。

04

木心说: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到没有际准,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我觉得这话非常有味道。且不说这个情是什么情,但是它不管是哪个情,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奶奶那一代喜欢用农历用节气来记人记事,那算不算是一种情怀,如果是,那就是奶奶那一代的多情。

我们这一代人,越来越少的人用日历,就算用,也是一个月一张的月历,甚至是一年一张的年历。加上科技快速发达的今天,手机天天不离手,想看日期,随便打开手机一看,一目了然。

05

但是,有些情怀是需要慢节奏才能真正感受到的。木心说:从前慢,车马都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

同样的,奶奶的日历也慢,一天一张,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有期待。今天适合做什么,不宜做什么,日历上写得清清楚楚。不管迷信不迷信,总之日历上写的,每一天都心里有个数。

06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三十,奶奶每天都在翻她的日历,每天翻的也是她的生活。其实奶奶看不懂日历上的汉字,只看得懂阿拉伯数字,但是她就是习惯每天去撕下一张日历,这让她心里有个底有个数。

每一年,日历在奶奶的手中一张一张被撕下,一点一点变薄,到最后终于成空。年复一年,奶奶年年都有一本日历陪伴,日子便在这些年月里无声无息地流逝……

07

忘了有多久没看到日历本了,也忘了有多久没去翻日历了。昨天突然在朋友圈看到老同学@胡阳发了一张日历的图片,我突然百感交集,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那个遥远的小时候,我又想起了奶奶每天每天在客厅撕下日历的场景……

鲁迅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马上又快过年了,如果奶奶还在,我想,她一定又会跟我说:阿妹啊,过两天就是大寒了,过了大寒马上就到年三十晚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过年啊……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我已泪流满面,不能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