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效益 对于内河航运来说,水深、航道的宽度与来往船只的吨位和密度均是影响通航效率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因素的上限都是整条内河航线的上限。 当超级水坝出现的时候,确实在上游适航线路长度有所稳定的延长,但是会产生“下游水量减少而导致航道变窄变浅””“下游船只通航吨位下降”“下游港口因水位变化增加装卸货物效率”等不利因素。 三峡大坝为例,其船闸本身就是整个流域最大的通航堵点! 其设计单向通行5000万吨/年,双向通行1亿吨/年,2030年达到设计通行能力。而实际通航需求已经在2013年接近其设计运力,拥堵成为常态化,单船平均等候时间动辄三五天。遇到船闸故障更是等待超过10天。其拥堵之烈,竟然催生了宜昌市的“翻坝产业园”,每个集装箱上岸通过5公里的专用“翻坝”高速抵达上游,40英尺装箱的费用超过1500元起。而第二、第三船闸也因耗资无数而遥遥无期。 另外三峡大坝蓄水以后,上游水位被抬高,跨江大桥净空也少了一些,大船要通过,高度也往往不够。 养殖效益 三峡大坝蓄水后,大坝上游的水域面积增大,下游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水蒸发量减少,影响长江中下游各地旱涝、气温状况变化很大。以往中下游湖北和江西沿河经常看到有大量水箱大货车排队在堤坝上装鱼运往广东、上海。如今已经基本没人养鱼了,有的地方改种莲藕了;以前靠养殖的农民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河里放地笼抓些黄鳝、小龙虾补贴家用。 上游的养殖业往往受限于保持水库水质要求而保持极为有限的规模和范围,可能会有一些效益增长却无法成为真正当地经济支柱。从全流域的整体角度看,养殖业受到了巨大的、持续的和毁灭性的影响。 自然环境改善效益 在大坝上游段,江河水流速放缓,大大降低长江自净化能力,水质也日趋恶劣,许多河道不再宜于水生物生存。三峡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水华现象(赤潮)暴发频率最高的是3~7月,如库区硅藻水华(赤潮),香溪河、童庄河的甲藻水华,香溪河、大宁河的蓝藻水华等。在长江主干道、主支流,属于洄游产子的鱼种因水道紊乱,无法正常养育后代,面临绝种的危险。如有“水中西施”美誉的长江鲥鱼,由于洄游路线被切断,水温也产生变化,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已经濒临绝种了。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白鲟、达氏鲟、扬子鳄、江豚、胭脂鱼、淞江鲈等种群数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长江三峡为例谈超级水坝发电站的未来 三峡大坝蓄水以后导致上游流速减慢,大量鹅卵石由各支流冲刷而下,滞留在600公里沿途库区,造成库底抬升库容减少,蓄洪能力持续下降。因鹅卵石清理极为困难,当库容减少到一定程度后水库将报废。加拿大国际项目管理集团长江联营公司编制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中的结论很悲观,三峡工程的经济使用年限只有40年。除了混凝土大坝的内在问题,库区无法解决的鹅卵石聚集难题。 而下游由于缺少沉降砂石的有效补充,江底持续被冲刷不断降低,让江岸变得陡峻。江堤变陡,江岸失去必要的护坡,稳定性大大降低,容易发生崩岸现象。如遇超级大洪水,必然更容易决堤。长江出海泥沙量减少后,海水侵蚀陆地,就迫使海岸线后撤,已经形成的陆地就可能逐步沉入大海。大海侵蚀越来越强,上海外港正受到威胁。 从经济上看三峡大坝建设基金摊派在电费收了几十年了,建成后用电量规模增长百倍,而电费却从未丝毫降低。疫情期间,工业用电仅有三个月降了5%。而日前见到的陕西省电力公司的通报中却看到水电、火电争相超额发电,可见其争夺利润之激烈。全国万亿规模的直接市场,几万亿规模的间接市场,又是何等对利润的争夺。三峡投资巨大,发电量也就占全国总量2%左右。 |
|
来自: 昵称7074328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