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引经方”,药效直达病变脏器

 大极禅宗师 2020-07-23

临床组方用药时,经常会用到引经方药,这些方药会对机体某部位起到主要或特殊的作用,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消化体统疾病时,有很多方药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今天我们来看看消化管各部位引经及定位方药有哪些。

01唇、舌

脾主,足少阴肾经夹舌本,故舌亦属肾。以泻黄散为引经方,细辛为引经药。泻黄散主小儿脾热弄舌,清脾经伏热,有防风、藿香升散,力偏于上部口腔。以泻黄散为引经方并为主方治疗唇炎、舌炎、溃疡辨证属热者,症重者常合清胃散;夹有湿者可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化湿热,以本方为引;属寒不可用,以细辛引经,辛香入五窍,宣通阳气,可引理中汤直入口唇,因理中汤归脾经,同时为脏腑经络引经方,有引经方、引经药共同定位之意。此为运用引经方一大特点,常用脏腑经络引经方、部位引经方、引经药等数方药共同定位,定位更准确、细致,临床运用,得心应手。再如,细辛如和肾气丸合方,共同定位亦主舌炎、舌溃疡,但肾气丸入肾经,证属肾经虚火上蹿,方意引火归原,不可不仔细辨证。

02口腔黏膜、牙龈

胃主,以清胃散为引经方。方出自《脾胃论》,清胃凉血,主胃中积热,方中取升麻入胃经,升散郁热是其特点。以之为引经方,较单用升麻更得力,治疗牙龈出血、口腔黏膜溃疡、扁平苔藓等辨证属热者。此方主胃经气血两燔,若胃经气血不足,牙龈萎缩,则要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合升麻为引经药,引入牙龈。

用好“引经方”,药效直达病变脏器

03牙齿

肾主骨,牙为骨之余;又上牙属胃经,下牙属大肠经,故归阳明、肾所主,引经方取清胃散清宣胃经积热,引经药取骨碎补补肾治疗牙痛,多见牙痛绵绵、牙齿松动,辨证合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等肾经方药。

04腭、咽峡、扁桃体、咽部

此处为肺、胃与外界交通的门户,归肺、胃所主,肾经从肺而上循喉咙,咽部亦属肾。引经方取麦门冬汤、上焦宣痹汤,引经药取桔梗、生甘草、半夏、马勃、木蝴蝶、玄参。若咽部肿痛偏于湿郁,咽部气机不利,以上焦宣痹汤宣化湿气。麦门冬汤主肺胃阴虚,虚火上炎,灼伤咽部。桔梗、生甘草主咽痛,寒热均可引用。半夏主痰湿,咽部病证属寒多用,若属热,必以主方清热养阴为主。马勃清热解毒,为咽部实热引经药。木蝴蝶行气利咽,咽部热证、气滞可用。玄参入肾,能消咽喉之肿,退无根浮游之火,属寒证不可用。总之,咽部为外界与人体的交通之处,寒热虚实见证多端,引经方药略多,当仔细辨证。

05食管

1.食管第一狭窄

体表标志位于第六颈椎体下缘,归胃主,引经方取半夏厚朴汤,引经药取苏梗、枇杷叶。因为此处为口腔吞咽食物、液体、气体所经第一处狭窄,故痰气易于此处交阻为患,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降逆,偏于解此处气液凝结。苏梗偏于行气滞,枇杷叶偏于降气。引经方为半夏厚朴汤,说明该处中医病理为痰气交阻之实证。以此方为食管第一狭窄处病变主方并引经方。

2.食管第二狭窄

体表标志位于第四、五胸椎平面,胃主,引经方取颠倒木金散、启膈散。颠倒木金散主气血凝滞;启膈散主噎膈证,润燥降气,开郁化痰,针对阴液不足,痰气郁结而设。此处引经方也说明该处中医病理为气、血、痰瘀滞,日久经络不得濡养,实证夹虚,故多方不愈。

3.食管第三狭窄

体表标志位于心窝处,归胃所主。引经方取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旋覆代赭汤主胃气虚,痰气不降,上犯食管第三狭窄;丁香柿蒂汤主胃气虚寒,胃失和降,以寒为主可为引经方。此处中医病理存在气虚、痰饮、气逆。

半夏厚朴汤、启膈散、旋覆代赭汤是最常用的治疗食管病变的联合方,具有行气降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以说与食管的功能息息相关,无论是食管括约肌痉挛、食管炎、食管裂孔疝、还是Barrett食管,均以此三方联合,协同其他的主方共同起效,辨证无论属于寒热虚实均可用,适当加减并以主方调整偏颇,适用于食管的一切病证。

用好“引经方”,药效直达病变脏器

06贲门、胃底

归胃所主,引经方取小陷胸汤,主痰热互结。橘皮竹茹汤,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贲门失弛缓症,多有水液停留胃部症状,顺气化饮为先。

07胃体

为胃蠕动、研磨食物之处,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属于腑,根于脾脏,胃蠕动的动力来源于脾气,故胃体归脾、胃共同所主。引经药取鸡内金、焦三仙、炒莱菔子,均属于消食导滞药物,入胃经。此处引经方有所区别:苓桂术甘汤,主水饮内停于胃,有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等症;枳实消痞丸,主脾虚,寒热互结,气壅湿聚于胃。以上两方属胃,为胃受纳不当而先病,以祛实为先。六君子汤,主脾气虚弱,胃动力不足,胃体蠕动无力,为脾运化不及而后病,补脾气为先。脾胃功能二者一体,统一于胃动力。若胃长期超负荷受纳水液、食物则脾运化功能必然受累,出现脾气或脾阳、脾阴受损,进而无力为胃提供动力,胃蠕动更慢,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滞”是始动因素,胃内长期积滞成为脾伤之本。“因滞而病”,滞为胃内停滞,虚即脾虚,脾伤而胃动力受损是现代胃肠病的根本,在治疗胃动力不足时必以六君子汤合以上五种消食导滞引经药或引经方同用,引入胃体部,脾胃同治,治疗各种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胃轻瘫等,属于胃体部病变者。

08幽门

归胃所主,引经方取通幽汤(《兰室秘藏》),原方主“幽门不通,上攻吸门,噎塞不开,气不得下,大便艰难,名曰下脘不通”,可知亦主于胃气不降。

09十二指肠

归脾所主,引经方取小建中汤、理中汤。此处为脾散精之处,主津液、营养的吸收,脾阳气生发于此,故属脾。小建中汤为补脾主方,阴阳双补,临床以小建中汤主治十二指肠溃疡报道很多,十分有效可靠。理中汤为足太阴脾经之主方,主虚寒,十二指肠主于脾而偏于脾阳,故引入此处。此处中医病理多虚寒。

用好“引经方”,药效直达病变脏器

10空肠、回肠

归脾所主,引经方取参苓白术散、分水神丹。此处主津液、营养的吸收,脾为胃行津液之处,脾阴亦得濡养,故偏主于脾阴。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反之,则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少。故腹泻不可不注意小肠功能失调,以参苓白术散引入此处,甘淡育阴,并为主方健脾气,补脾阴;分水神丹则着重改善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渗利脾湿为主。同时,常用胡慎柔的养真汤滋养脾阴,方以四君子汤、生脉散加生山药、莲肉、白芍、黄芪而成,补而不燥,滋而不腻,能生津化液又不碍脾运(此方非引经方而为补脾阴的主方)。以上脾气、脾阳、脾阴分论并非指脾气存于胃而脾阳、脾阴分归小肠,脾阳、脾阴同样存在于胃部发挥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如脾约证是指胃热肠燥,脾阴耗伤,使脾不能行津液而发病,日久营血不足。空肠、回肠属于脾为胃行津液之处,脾阴得养也易伤,然脾阴同样可伤于胃部、十二指肠,形成脾约证,日久导致脾阴虚,养真汤同样有效。麻子仁丸证为胃热伤津,胃肠津液不足而脾无所行导致的暂时脾阴不濡,并非是脾虚偏于脾阴所致,故不为补脾阴方剂,方归于胃,缓下热结之意,也非补益之剂,故不是补脾阴的主方,也不是补脾阴的引经方。六君子汤证、理中汤证、参苓白术散证同样都可见到腹泻,然发生部位、机理均有不同,临床不可不查。

用好“引经方”,药效直达病变脏器

11盲肠、结肠

归胃所主,主津液吸收,此处津液不足则出现便秘。引经方取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增液汤、济川煎,引经药非大黄莫属。引经方分阳明腑实证,津亏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证,精津不足证而用。大承气汤是峻下热结的主方,麻子仁丸可作为缓下燥热的主方,同引入此处,可知,仲景言“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及“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并非指胃而言,乃是统指阳明,部位则在阳明大肠处。

12直肠、肛门

胃主,引经方取木香槟榔丸、补中益气汤。此处为胃肠气机升降之末端,常以补中益气汤联合槟榔引经,配合化湿行气药物治疗因直肠部气机升发无力导致的直肠黏膜脱垂症,经西医用药无效或手术后再发者,屡用屡效,可见一斑。临床有湿秘(归纳为便秘的一种,因胃肠湿滞而导致便秘)一证,见数日一便,便而黏滞不爽,便后黏厕等,以木香槟榔丸为主方治疗,认为“治湿秘不在燥湿,而在行气导滞”,其理同芍药汤治疗湿热痢疾中的里急后重。

另外,对消化管壁(除口腔和咽)由内向外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及外膜四层的引经方及药味如下:儿茶、海引入黏膜,失笑散、丹参引入黏膜下层,莪术、桃仁引入肌层、外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