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赛道必备装备!没有计时器怎么下赛道@不会开车的CC | 酷乐美国

 CLauto酷乐汽车 2020-07-23

Author / 不会开车的CC
Pic / 来源于网络



赛道日应该用什么设备计时应该是每个赛道新手都想知道的,今天就以我的经验来聊聊这个,希望能对车友朋友们有帮助。


首先对于赛车相关的设备,我觉得绝对是一分钱一分货,而且种类繁多,我在这篇文章里就把我使用过的列出来详细说说。



如今的智能手机如此发达,包含了计时用的两大硬件(GPS模块和加速度传感器),基本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赛道计时。

而APP的选择因人而异,我在这推荐两个,也是我周围车友里用的比较多的。

Harry‘s Lap Timer和Track Addict。

Harry之前只有iPhone版,而我早期上赛道就使用这个,所以算是比较熟悉。TrackAddict是今年刚开始用的,因为确实好使,所以在这多写一些。


Harry‘s Lap Timer (app)

根据功能的不同,Harry这个app有3个版本。

Rookie版是最初级的,主要用于数据采集,也支持外接GPS和OBD接口,但不支持视频合成,价格9美元。

Petrolhead版在Rookie版的基础上主要添加了视频合成功能,可以把跑圈的信息合成在视频中,但仅限于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同时也可实时上传和显示圈速,便于在比赛时看到成绩。这也是我一直用的版本。价格20美元。

GrandPrix是最高版本,视频方面可以支持GoPro和Sony等摄像设备,也提供更多的赛道数据分析的功能,比如可以对比和最快圈的数据。价格28美元。

官网上介绍说GP版适用于专业车手,但我觉得倒也没有那么专业。

就我个人体验来看,这个app不太稳定,视频合成上的可选项比较少,视频合成过程和平时使用中时而死机,不知道是我手机的问题还是app自身的问题。

个人感觉厂家更新app,修正bug的频率比较低。但我感觉对于赛道新手还是够用的,算是比较容易上手。除了赛道上,偶尔也用它看看校正车速。

外接GPS

Harry可支持的GPS种类还是比较多的。

iPhone自身的GPS更新率只有1Hz,比较慢,稍微高级一点的玩家,可以选择好一点的外接GPS。

我个人用的是Dual XGPS 150A,更新率为5Hz。Dual最新的产品是160,更新率是10Hz,如果预算足够可以考虑这款,亚马逊的价格是130美元。

Dual XGPS 160, 10hz

而预算更高的话也可以选择Racelogic的VBOX(后面会再提到),更新率可达20Hz,但只有GP版也可支持20Hz。不过我觉得有VBOX的车友,应该也不会选择Harry‘s Lap Timer,VBOX Sport本身就需要400美元。

Racelogic VBOX Sport

Racelogic Laptimer

外接OBD

OBD的选项也比较多,需要注意的是,有些OBD是分苹果和安卓的,买的时候需要看好。我之前都是用iPhone,所以OBD选的是GoPoint的BT1A,可以采集到发动机转速,油门,刹车,档位等基本信息,也是足够用的。

官网上有列出一下可支持的OBD:OBDLink MX+,RaceCapture,OBDLink MX Wi-Fi等。

数据输出

通过Harry采集到的数据是可以通过csv等格式发到电脑上面的,所以电脑上如果有更高级的数据处理软件的话,就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TrackAddict (app)

这个app我目前只在赛道上使用过一次,但确实值得推荐。

首先它只有两个版本,免费版和付费Pro版(9美元)。基本功能都一样,但免费版只能存储3个session的数据(印象中是这样),另外付费版可以实时更新圈速等。我选择Pro版的主要原因是存储的数据没有限制,而且价格也不贵。

基本功能方面的话,和Harry‘s还是比较类似的。比较推荐的部分是赛道数据分析和设置的界面都比较直观,清楚,易上手。最赞的是不容易死机。

DashCmd的仪表界面

其实我最看重TrackAddict的一点是,这家app公司HP Tuners本身也有一款电脑上的软件RaceRender。

这款软件可以比较方便的把用GoPro或其他设备录制的视频和用TrackAddict采集到的数据放在一起,而且可选的视频重叠界面也很多。

关键是,最新的RaceRender3软件也有免费版。这款软件付费版有3种,中级Deluxe(40美元),高级Advanced(50美元),顶级Ultimate(60美元)。

免费版只能输出最长3分钟的视频,中级版解除了这个限制,如果以后要升级的话,这个可能会是主要原因。高级版增加了更多个性化的选项。顶级版可以在视频中删去RaceRender的图标。我目前还在使用免费版,但也基本能达到我的要求。

外接GPS和OBD的支持也和Harry‘s类似,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和安卓机支持的类型不太一样,具体的可参考下表。

图片参考:Racerender官网

手机上的计时app我比较熟悉的就是这两个。

Harry用的比较久,中规中矩,适合新手。TrackAddict刚刚上手,界面做的比较喜欢,后期处理更方便,所以目前算是比较推荐这款。DashCmd的仪表界面做的也比较出色。

车友们若有其他推荐,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DashCmd的仪表界面


我个人觉得,手机上的app加上高精度的GPS和稳定的OBD,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赛道日和时间赛的需求了。当然更硬核的或者预算更多的车友,可以考虑更专业的一些设备,比如RaceLogic的VBOX或者Aim公司的产品。

Racelogic的部分产品

Racelogic

Racelogic公司的创始人Julian Thomas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主修的是应用物理和电子专业。他本身也是个赛车手,于1992年创办了这家公司,专注于设计制造车辆数据采集分析的工具。

广泛应用于整车开发和赛车研发领域,和很多车厂,赛车队都有合作。

所以他家的产品只有一小部分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其中包括VBOX LapTimer和VBOX Sport,价格自然也是不菲,分别是900美元和400美元左右。

我只是看同事在标定时用过,但我个人没有用过,所以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

Racelogic的整车厂客户

Racelogic的赛车领域客户

如果说Racelogic的产品偏向于整车研发,Aim的产品应该算是更“亲民”一些,更着重于赛车或玩车的用户,涉及到卡丁车领域,摩托车领域,赛车领域等。

在赛道日和时间赛里最常见的就是Solo系列,现在最新的是Solo2和Solo2 DL,价格分别是400美元和700美元。DL版的价格基本上是普通版的两倍,虽然贵,但如果你已经决定要走Aim这条路,我还是推荐直接上DL版。

首先,普通版基本就是一个计时器的功能。

Aim的Solo2 DL

我个人用的是Solo的第一代普通版,赛道上主要就是看个圈速用,和手机app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后期的数据处理。

Aim家的RaceStudio软件(免费)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数据处理,当然这款软件只能处理Aim硬件采集到的数据。而普通版只支持GPS,加速度等基本信号。对于选择了Aim公司硬件的车友,自然不会只满足于这些。

想要进一步提高驾驶水平和圈速的话,肯定要在车速,加速度的基础上,再看一看油门,刹车,方向盘等信息,而只有DL版的才可以支持各种ECU的信号。

Aim的Solo2 DL

另一方面,Aim也有自己的视频采集设备SmartyCAM HD,类似于GoPro。

DL版可以合成SmartyCAM的视频,所以这点也是很实用的。但是SmartyCAM的价格更高,1000美元,而最新的GoPro8黑版现在是300美元,用途自然不完全一样。

DL版和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是支持ECU和视频,虽然视频的价格很高,但只凭着支持ECU这点,我个人还是推荐DL版的,当然前提是预算足够。

Aim的SmartyCAM HD

Aim的另一大产品线是仪表盘计时器Dash Logger,不少专业卡丁车和赛车都会优先选用这些,所以硬核玩家朋友们也是可以考虑的。

Aim的卡丁车系列MyChron5

GoPro摄像机

大家应该对GoPro都很熟悉,这款在市场上已经火了10年的运动相机品牌的定位就是极限运动,赛车更是其中的一大市场。

从第五代GoPro黑版开始,GPS模块也成了标配。

如今用第八代拍摄的视频自带GPS和加速度信号,所以后期可以直接把赛道地图,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在视频里显示出来,真的是方便了太多太多,而GoPro的画质也是业内可圈可点的。

新版GoPro可以直接合成地图,速度,加速度等信号


其实关于数据采集真的有太多太多内容可以说,而我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的也相对多一些,更方便我应用自己在跑赛道的过程中,希望这些对于车友朋友们有帮助。

最后想说的是,提高驾驶水平,享受赛道乐趣的关键还是在于“开”,必须积攒足够多的Seat Time。数据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让你更有效的提高,所以不需要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这里。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容易上手的即可,接下来就是“开车”了。

在此分享两个我自己用GoPro和手机app数据合成的视频,同一辆车,同一条赛道,密歇根州的Waterford Hills。

仅供参考,数据里不少已知的错误。

GoPro Hero 8 + TrackAddict + RaceRender
摄于2020年

GoPro Hero 4 + Harry's Lap Timer
摄于2018年

 More 


今日日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