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tjboyue 2020-07-23

中医像是一个没有刀剑的江湖,飞花拈叶皆可伤人,金石俱是神兵。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七大门派

江湖,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讲学论道,修炼精进,就形成了江湖的门派。同样,中医的江湖里也有门派之分。这些门派之间,展开学术争鸣有时异常激烈,针锋相对,宛如华山论剑!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互相启发,承传提高的问题。古往今来,中医可以讲的上名字的一共有七大门派: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

一、伤寒派

创派祖师:张仲景。

传世秘籍:《伤寒杂病论》,后世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特点:历史时期,伤寒派曾极度辉煌,被尊为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研习者甚多,高手如云,但苦于祖师的水平太高,所有的门人都很类似于全真七子而无一能够超过祖师的,这一门派到了今日,由于西医所占份额的逐渐加重,该派已经呈萎缩状态,派中高手数量明显减少,很多号称是“伤寒高手”的“教授”们已经可怜到居然使不出伤寒招数的地步,真是可悲之极。笔者及周边师友由于受到伤寒熏陶较多,自始至终从于伤寒门下,间采他家,每逢诊病,多半方剂是伤寒方,或是伤寒法,多应手而效,想来伤寒真的是一门很好的学派。

二、千金派

创派祖师:孙思邈

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千金派的创派是在古代最强大的大唐帝国时期,物质文明达到极其发达状态,自然而然,人类就要回归良性的心态,所以千金派对于高尚医德的追求也是中医史上的顶点,孙思邈在著作中提出了千古名篇《大医精诚》篇和《大医习业》篇,强调医生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比之现代动不动就开数千元药费的医生要强出很多。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也是千金派得名的缘由。

三、局方派

派祖师:宋朝名医众人,但是执笔为裴宗元、陈师文

著作:《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如果想做一个好的医生,你只要把局方派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本书好好背一背就可以了,毕竟它上面所载的方药全部是从成千上万的中医高手们的看家绝招精选出来的,想想令狐冲用来对付五岳剑派所使用的招法也不过就是十个魔教长老的精华而已,那么这么多的中医高手打造出来的一本书的价值又有多少呢,答案是无穷无尽,笔者最爱用的方子里面有一首就是其中的,用来治一种病,几乎没有不见效的,就是这么神奇。

所以很多中医后来都成了局方派,一直到今天有很多医生也是。局方派有个致命的缺点,如果你的基础很好,不妨使用里面的方剂,自可左右逢源;如果基础一般或是太差,那么,就常常不能明白高手们出招的深意了,更多情况下,反而弊大于利。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四、温补派

创派祖师:李东垣(李杲)—温补脾胃

张景岳(张介宾)—温补命门

著作:李东垣《脾胃论》张景岳《景岳全书》

二人虽同是温补派开派祖师,但二人根据自己对于《黄帝内经》等知识的把握和临床经验的侧重,而一个专攻于脾胃的阳气的温煦,一个专门在意命门之火旺盛。

派中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全是阳气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体温相差个十几度,就是这么点儿的温度差,一个生命就此结束,可见阳气温煦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小孩子阳气旺盛,所以总是上窜下跳的不老实,所以会长个子,长到一定时期,就可以繁殖下一代,而逐渐的阳气衰退后,人也就变的老了,所以阳气少的老年人是不爱动的,同时也因为阳气的减少而怕冷起来。

温补派就是始终强调着阳气的极端重要性,不管从诊断疾病还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或药材,都一般偏向于使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来补益人体,临床效果较好。尤其是张景岳,把兵法和阵法融入到中医对付疾病的方法内,颇具深意,值得细玩。

五、攻邪派

创派祖师:张子和(张从正)

著作:《儒门事亲》,该书并非张从正本人所写,而是其私淑弟子等人编写。

攻邪派的张子和无论是看病还是用药都很邪,熟知中医的人都知道张子和的诊断和各种治法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很中规中矩的黄帝法,但是作为老百姓以及一般水平的庸医们,往往就不能理解张子和的相对高深的功夫了。所以感觉起来他有些像金庸先生笔下的黄老邪,凡事不合世理,不按章法,不循常规。估计张老先生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邪性,所以名字里的“从正”二字恐怕也含有“改邪从正”的意味吧。

张氏强调凡病都是因为邪气入侵身体所导致的,所以强调治病一定要先驱除外邪,邪去后正气自然平安(邪去则正安),即“攘外必先安内”,外不攘,内必不安。也和中国拳术名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的道理暗合。

张氏擅长使用汗法、吐法、下法治疗病人,效果非常理想,但是由于这三种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或多或少的让病人不愿接受,所以相对来讲,如果大病、重病、怪病、疾病、难病,患者相对不愿接受。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六、温病派(寒凉派)

创派祖师:刘完素,后世派中高手颇多诸如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一瓢、王孟英

著作:《温病条辨》、《临证指南医案》、《瘟疫论》等

自打祖师开派以来,强调人的各种疾病,和“火”沾边的占多数,比如情绪会转变为火,季节的气候不合时宜会转变为火,饮食辛辣肥腻甜食过多都会转变为火,而且认为一般的病的转归转为火的居多,且认为人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所以人体就像干柴,容易收到火热的侵害,用药讲究以寒凉药物为主,并且注意维护人体的阴气和阴血,从而起到防止火热性疾病发生的目的。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温病派诊断上非常重视舌象,并可以从舌像上观察出人体内阴液的充盈匮乏程度,以及火热的充斥程度和对人造成的损害程度,这一点不同于伤寒派“重视脉象而忽略舌像的争端方法”。

七、汇通派

创派祖师:唐宗海、张锡纯、朱沛文、恽铁樵四人,几乎是同一时代,年纪以唐氏较长。

著作:《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实当如三国名言“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一样,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它们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期的必然的、客观的产物,它们到了该结合或是该分离的阶段就会按着自身的规律去自然而然的,哪怕只有一丁点的勉强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现代中西医结合是比较不成功的,很多西医连一点中医基础都没有,就敢给人开中成药。还有一部分中医满脑子都是西医思维,从不讲组方配伍,更不论寒热虚实,与其说是开方不如说是卖药,自己开的方,自己都讲不清(而且这样的中医不在少数)。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行走江湖

踏入这江湖,便迷上中医。各大门派都有独家绝技,且都可见血封喉,祛病于数剂之间。在刀剑的江湖里,我喜欢华山剑宗风清扬,回到中医的江湖,我便忍不住想到当代经方名家胡希恕先生,虽然胡希恕先生柔弱清癯的身影与风清扬相去甚远。但都在各自的江湖里:一个剑法超脱,灵动飞快,杀人于顷刻之间,不讲求内功修为,推崇“剑技第一”;一个用药轻灵,六经八纲领各有归宿,草木亦可回生,不讲求脏腑经络,只求的方证对应。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想看清中医的样子,却始终未能入愿,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无奈。

不知不觉,忽然发现这个整日被自己端详的家伙似乎慢慢地有了一丝模样儿。

那么,中医到底该怎么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呢?中医经典与临床就是中医的根和魂。抓住了这两点,你也就找到了精进武功的无上心法。刘渡舟老先生对于经典的学习提出了“学习三忌”,笔者深感赞同,现摘录如下:

一忌浮:指自学之人,心不专一,不能深入书中,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一下,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什么结果之可言;

二忌乱:指自学之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看另一本书,好像蜻蜓点水。这种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学习,也必“学无所成”;

三忌畏难:指自学之人,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内容看不进去,发生了困难。孰不知,凡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正是知识贫乏的具体反映。如果不以钉子精神向深处深钻以求解决,反而畏难自弃,必然枉费—番心机,半途而废。记得古人鞭策人们学习,说出许多的格言和警句,如什么“石杵磨锈针,功到自然成”啦,“精神一到,铁石为开”啦,“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啦,都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坚持学习两不畏难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医的临床是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绝不是目前有些中医大夫看到有炎症就清热解毒,看到血红蛋白低就补益气血,看到有肿瘤或者增生就寻找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以上的种种,无非是中医基础不扎实,不读书、少读书的结果。待中医根基打牢后,临床疗效的提高只是蓦然回首的“顿悟”过程。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读书之乐,临床之苦,其间各种心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