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问“文豪”鲁迅故居

 zzm1008图书馆 2020-07-23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本篇是根据2017年10月浙江研学绍兴之旅拍摄的照片、随行日记和有关资料编制完成的,系“浙江之旅”系列之六。)

(浙江省下辖两个副省级市——杭州市、宁波市,9个地级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

(绍兴市下辖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


一. 绍兴的前世今生


绍兴,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小黄山文化开始,至今已有约9000年的历史。

绍兴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


绍兴乃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

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设会稽郡

晋称会稽国,为东扬州治所。

隋开皇九年改置吴州,治会稽县

大业元年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绍兴市下辖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

1983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正式宣告成立。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

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

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境内陆貌类型多样,西部、中部、东部属山地丘陵,北部为绍虞平原,地势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全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浦阳江、曹娥江、绍虞平原。

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

鉴湖最为著名为绍兴黄酒制作的唯一水源,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现已开发成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全境域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118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

绍兴境内土壤类型多,分布复杂,性态特征各异,土质良好,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及各种地方名、优、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走进鲁迅故居


绍兴鲁迅故居景区,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鲁迅笔下的风情园、三味书屋等七个板块。

(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

(“民族脊梁”:这是伟人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民族脊梁”:这是伟人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祖居)

(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


三.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

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

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

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张巨大的名片,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

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的楹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第三进是香火堂,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

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为居住之用。

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

两侧天井点缀若干假山、石池等小景,雅而不俗。

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远远望去,白墙乌瓦,黑白分明,富有韵味。

(德寿堂)



(鲁迅纪念馆)


四. 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

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

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

纪念馆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

其中展厅和鲁迅祖居毗连的绿化巷,栽竹叠石,花木扶疏,更是绍兴的典型传统天井庭园。

还有一条水景系列,从序厅西侧开始逶迤北上,在馆址西北方形成开阔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积石理水,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舫等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

陈列厅庭园植物以文化含义深厚的樟、松、兰、梅为主,同时遵照鲁迅《朝花夕拾》中记载,选栽枣树、皂荚树、桑椹、木莲藤及覆盆子等物种,再现鲁迅当年的环境氛围。

(绍兴鲁迅故居之鲁迅纪念馆)

(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


五. 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内东昌坊口新台门内。

鲁迅祖居约建于1810-1813年,原为鲁迅家早年的住处。

解放后,经过修缮,成立了鲁迅纪念馆。

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

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

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

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

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

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

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

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

鲁迅故居后园是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园,面积近2000平方米,童年时代的鲁迅常在这里玩耍,捕鸟。

绍兴东昌坊口11号(今鲁迅路198号)是私塾三味书屋,12岁至17岁的鲁迅在此读书。

鲁迅故居几经修葺,恢复了旧貌。









(百草园)

(百草园)


六. 百草园

鲁迅曾经回忆说: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它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共有,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

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

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到百草园中玩耍嬉戏,捉蟋蟀,玩斑蝥,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

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

关于百草园的详细情状,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他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百草园)

(百草园)

(百草园)

(百草园)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



七.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


鲁迅笔下风情园,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依次设立“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等几个主题陈列馆。

第一进为“绍俗祝福”

祝福是绍兴旧时新年的一种风俗习惯。

大厅内设有窗墙,墙上花窗的花格用“祝福”两字,用以点明陈列主题,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绍俗版画,大堂正中“南朝圣众”祭位肃然,八仙桌上五牲福礼齐全,又在祝福厅两侧小厢房内配以相关的新年竹枝词作为辅助陈列。

第二进为“越俗漫话”。

主要是以丰子恺的漫画配合周作人的亲笔题诗,以木板雕刻的形式展现绍兴的民俗。

精巧的木刻、通俗的画面和雅致的文字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在越俗漫话厅天井中,种有一棵桂花树,树下设有绍俗夏季纳凉风情的场景雕塑:

祖孙二人在纳凉,祖母摇着芭蕉扇,正在给孙儿讲故事。

通过此情节雕塑增强了展厅的饱满度,丰富了展厅的内容。

第三进为“迎神赛会”。

主要用大型微缩景观的展示方式配以简明的历史渊源说明,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地展现“迎神赛会”的壮观场面:

游行队伍正在抬神巡行,鸣锣喝道,火铳震天。

有舞狮、舞龙的,踩高跷、调无常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人们驻足观望,街上店铺林立,远处几座大山隐约在望,近处河上还嬉戏着几只白鹅。

第四进为“男婚女嫁”。

主要用彩塑的形式演示了婚礼、洞房、迎亲等场景。

正厅为婚礼场景彩塑造型,除新娘新郎外,充分凸现绍兴特有的喜庆风俗,如男女双方有“主家”老嫚、“送家”老嫚这个独特的堕民群体,随从的行郎等,配以同期声播放系统,增加了喜庆氛围。

左边厢房为洞房场景;右边厢房则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鲁迅笔下“祝福”以及绍兴婚俗的内容,同时辅以实物、文字展示绍俗“定亲、迎亲”典故。

同时在骑楼侧厢房设置花雕酒演示制作区,使游客能直观了解绍兴花雕酒的制作过程及女儿酒简史。
































(额题“德邻”的牌坊)







八. 三味书屋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

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

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户书香人家。

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我们现在把它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

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

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

“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

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

“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

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

“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

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卧室摆设超过了当时寿镜吾先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其实他过着更为俭朴、清苦的生活。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

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

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

鲁迅 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

“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

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

鲁迅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人常进出后园,走来走去影响他学习,就要求老师更换位置,把座位移到东北角。

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

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鲁迅的求知欲很强,他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唐诗》以及汉魏六朝辞文和其他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之外,还找了许多课外书来读,如《尔雅音图》《癸巳类稿》《诗画舫》《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等。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涯,使鲁迅受益匪浅。

鲁迅在此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的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小园,南北不过两丈,东西一丈多宽,后壁上挂有署名赵孟頫的“自怡”匾额一块,在亭外粉墙上还有寿镜吾之父寿云巢亲笔题写的一首四言诗:

“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珠璧春光,岂容轻失?彼伯兴师,煞景太烈。愿上绿章,飙霖屏绝。”

园内有桂花树、腊梅树。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常和同学们来小园嬉戏玩耍,他们在这方小天地里抓蟋蟀,找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

鲁迅曾经说过:

“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与我毫不相干。”

然而尽管如此,鲁迅对三味书屋仍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它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三味书屋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保存十分完好。

房子、桌椅、匾额、对联等大多都是当年的原物。

建国后,三味书屋主人的裔孙寿积明等将它慨赠给国家。

三味书屋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并成为鲁迅纪念馆的一个重要开放场所。



(思仁堂)

(三余斋)

(三味书屋)

(“三到”书签)

(鲁迅的座位)

(鲁迅的座位)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3.9万篇内容 44.1万人参与
更新于 07-04
来自华东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