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走路once 2020-07-23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我们在喀什每天都泡在百年老茶馆

2017年7月17日-7月24日

这一次,我们一家人在喀什不紧不慢地晃了八天。

每天早晨,我们起床已经是十点左右,我总这么想:真早,现在按照新疆时间才八点来钟。

外面阳光猛烈,紫外线非常强,我们一家人戴上太阳帽、太阳镜,开始了老城区一天的闲逛。

连接喀什老城和新城的“吾斯塘博依路”就在“如家”对面,在喀什过斑马线要非常小心,这里的出租车和大巴从来不让行人,我们在刺眼的阳光下小心地躲避呼啸而来的车,终于到了马路对面时,总感到无比庆幸。

十点半,喀什才刚刚醒来,老城安安静静,勤劳的维族妇女打开院门,认认真真地扫地后用长长的水管将门口的一大片地面淋得湿湿的。

我们依次走过小辣子凉皮店、乌尔曼裁缝店、一家装饰着繁复伊斯兰纹样的公共洗手间(在喀什老城,上一次洗手间需要1元钱)、古尔班江理发店、简陋昏暗的复印打印店、门口有蓝白巨大围栏保护的派出所和街道办,来到我们每天吃早餐的地方:阿布都艾尼吐尔逊抓饭店。

我们发现这家抓饭店纯属偶然,它旧旧的门口,小小的店面一点儿也不起眼,但是KEN凭着敏锐的直觉判断这是一家口味不错的抓饭店。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家抓饭店是喀什最好的,它还曾经在15集纪录片《新疆味道》里被隆重推出。

南疆抓饭的代表是喀什抓饭,而阿布都艾尼吐尔逊抓饭就是喀什抓饭的代表。新疆各个地方的抓饭都有不同的做法,我十年前在吐鲁番行走时,维族导游沙塔尔带我来到一家当地最有名的抓饭店,那里的抓饭就有大量的葡萄干,抓饭口味是鲜甜的。

在吐鲁番之外,其他地方的抓饭就不放葡萄干,而是用黄萝卜或者胡萝卜做配菜,黄萝卜和胡萝卜的比例很微妙:南疆的抓饭里全部都以黄萝卜为配菜,越往北,胡萝卜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据说乌鲁木齐抓饭里黄萝卜和胡萝卜的比例是1:1。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喀什有名的美食:抓饭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喀什最有名的阿布都艾尼吐尔逊抓饭店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18元一份的喀什抓饭

一碗地道的南疆抓饭来之不易:在大铁锅里用羊油翻炒切丝的皮牙子(洋葱),再倒入十几公斤黄萝卜切成粗条,加水,这时把大量最新鲜的肥瘦相间带骨羊肉铺满整个铁锅,羊肉上撒孜然和盐,将泡好的大米盖住羊肉,在锅里焖熟,中间还要用木棍在饭上戳很多孔用于通气,长时间的等待之后,颗粒分明,色泽金黄的抓饭就可以出锅了。

我吃过一次抓饭后才知道新疆抓饭只有在早餐和中餐的时候才供应,我再也不会闹出在库车时大晚上跑去满世界找抓饭的笑话了。

阿布都艾尼吐尔逊抓饭店代代相传,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营这家店的是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基本听不懂一句普通话,我们每次去都要用手势和表情费力地比划半天。

为了和当地人顺畅交流,我到喀什第三天后专门去艾提尕尔清真寺旁边的小书店买了一本《汉维双语对照小册子》,在我们第三次去抓饭店的时候,我捧着那本书,用上面的拼音勇敢地大声说出维语:“你好,奶奶,两个抓饭,谢谢。”的长句,慈眉善目的胖胖老奶奶很惊讶听到我讲维语,笑得满脸的皱纹开满菊花。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阿布都艾尼吐尔逊一家的合影--拍摄:阿琳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我在喀什买的一本汉语维语对照的小册子,我学习了不少维语和当地人交流

抓饭非常油腻,配着抓饭吃的通常是一小碟用细细的黄萝卜丝腌渍成的凉菜,一口油腻香滑的抓饭,一口微酸微咸的萝卜丝,喝一大口小碗里微黄的砖茶,再抓起高高蹲坐在抓饭上炖得烂烂的羊棒骨啃一口,这就是一顿快意酣畅的南疆风情早餐了。

一碗标准配置的抓饭18元,因为语言不通的误会,KEN有一次不小心点了加一份肉的抓饭,里面的羊肉多得可怕,他完全被震惊了,这样豪华版本的抓饭才30元一份。

豌豆到了新疆后再也不念叨西红柿炒鸡蛋,新疆的羊肉肉质极其鲜美,她小小的胃完全被抓饭和羊肉串征服了。她一天无数次吵着要吃烤串,每次吃抓饭时,她可以狂热地吃掉半碗。看着她吃得满嘴油油的样子,我知道,土生土长的深圳小朋友太享受喀什的美食了。

我们捧着被抓饭装满的肚子,继续向前,路过一家烤包子店,墙角的土灶里伸出长长参差的木柴,熊熊的火光蹿出,银色的烤盘里金灿灿油润润刚烤出的包子整整齐齐摞成几何图案,2元一个。

之后是一个堆放着西瓜、哈密瓜、老汉瓜、葡萄的水果摊,那个戴白帽穿新疆纹样白短褂的胖胖老板坐在成堆的瓜中间就仿佛一个志得意满的国王坐在他无穷无尽的疆土之上。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他们正在生火,准备烤包子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喀什烤包子,2元一个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一个志得意满的国王坐在他的疆土之上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右边为老汉瓜,绵软香甜(新疆瓜摊上的刀都要拴起来)

和哈密瓜相比,我们更喜欢从前从来没有吃过的老汉瓜,它其貌不扬,瓜皮上有一道一道粗粗的竖纹,就像是长走样的南瓜。瓜摊老板用一把拴着链子的快刀(为了安全的考虑,在新疆卖瓜的卖肉的小贩使用的刀都被拴在长长的链子上)嚓嚓给我们切两牙老汉瓜(3元一牙)。

老汉瓜的质感不是爽脆的而是绵软的,几乎入口即化,软甜糯香,让人骤然一惊,站在大太阳底下幸福吃老汉瓜的我也很遗憾因为它太不方便运输,我只有山长水远地跑到当地才有幸品尝这样美好的瓜。

瓜摊对面是一个打馕和烤串的摊子,在喀什烤串通常3元一串,而这一家卖4元,因为它的烤串肉质细嫩鲜香,味道一流,所以贵得理直气壮。而2元一个大馕则是喀什的惯常价格,我们经常买两个馕,来到旁边著名的“百年老茶馆”,在这里消磨几乎一整天。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喀什百年老茶馆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喀什街景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豌豆每天都吃的羊肉串,4元一串

那部有名的电影《追风筝的人》就是在喀什取的外景,其中的很多镜头都在百年老茶馆拍摄,这部电影让老茶馆更加名声远扬。

百年老茶馆侧面镶着木头招牌,踩着木楼梯,经过镶满一整面墙的枣红色豪华挂毯,来到豁然开朗的二楼,三面靠墙的地方是三张巨大的铺着厚厚毛毯的矮床,这里客人只可以坐但不可以躺,茶客们脱鞋后各自选择矮床上一个最舒服的位置。

当地的老茶客们基本上喝5元一壶最普通的茶,可以无限续杯,每个进来的茶客几乎都拎着一两个大大的片片馕或者厚厚的窝窝馕,这里的熟人和熟人见面时都快步向前,双手热情相握,坐在矮床上后,他们会掰一块馕笑呵呵地递给对方,就像汉族男人们见面递烟一样。

本地茶客基本都是老年人,他们都戴着做工考究的维族花帽、留着雪白的山羊胡子。尽管室外是35度的高温,很多老爷爷还穿着灰色或褐色长长的无领外套。

我们认识的这里最年长的茶客87岁了,他筋骨强健,笑眉笑眼,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的样子,几乎每天都来。老爷爷很风趣,当我第一次来到茶馆好奇地望着他时,他马上伴着一旁正在演奏的南疆民族乐器热瓦普音乐抖动着肩膀、晃着手臂节奏感极好地教我怎么跳新疆舞,他眉飞色舞,目光流转,一边坐着“跳舞”,一边哈哈地笑着。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老茶馆里每天都载歌载舞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老茶馆里每天都载歌载舞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我们和这位弹热瓦普的大师成了朋友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新疆特有的乐器:都塔尔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87岁的维族老爷爷正在教豌豆画画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87岁的维族老爷爷教豌豆画画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87岁的维族老爷爷教豌豆画画

我们怕豌豆在老茶馆无聊,每次去都给她带上一个本子和几只笔。豌豆喜欢趴在走廊一张无人的椅子上闷头画画,有一次,这个87岁的老爷爷就坐在豌豆旁边,他很喜欢豌豆的画,抓过豌豆的笔在本子上刷刷几笔教她画轻灵飞过的小鸟,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讲的爷爷和豌豆用画画和手势交流,就这样玩了很久。

我很吃惊,在深圳时对陌生人很有戒心从来不主动说话的豌豆到了喀什后完全变了,待在一大群维族老爷爷圈子里的她完全可以感受到维族人的热情和友好,她百分之百信任这些她连语言都不通的人们,豌豆每画完一幅画就炫耀地拿到陌生的维族老爷爷面前希望得到夸奖。

有一次,KEN和豌豆待在茶馆,KEN下楼去买烤串的时候,就把豌豆一个人放在维族爷爷们中间很久,豌豆非常自在,一点也不拘束。

除了《追风筝的人》,“百年老茶馆”的出名也因为15集《新疆味道》纪录片,纪录片在一开场就用大量唯美的镜头语言讲述这家很罕见地世代相传经营了一百多年的茶馆。

因为这部纪录片,来喀什的游客几乎都会来这座著名的茶馆坐一坐,在这里我可以听到天南海北的语言,看到五颜六色的皮肤。大部分游客来到老茶馆都是因为好奇,他们小坐一两个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就不再回来。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百年老茶馆最好的茶位面对古城大街

2017,一家三口30天的南疆之旅(8):喀什百年老茶馆

每一天我们都在等待这个最好的茶位

而我们一家人把老茶馆当做我们在喀什的家园,我们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要一壶38元的藏红花茶,耐心地等待位于长廊上面朝老城大街那个最好的茶位,慢慢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楼下被严严实实防晒衣和花花绿绿太阳帽包裹的游客,和大厅里我们已经认识的本地老茶客们打招呼、寒暄。

在一个陌生遥远的城市,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熟悉的朋友,我们和熟悉的茶客一见面就用维语说:“你好!”,盘腿坐在矮矮的大炕上,掰一块我们刚刚买的馕递给他们,用缓慢的普通话和他们交流。

在茶馆里,每个本地茶客问我们的问题基本都是这两句:

“你们从哪里来?”

“娃娃几岁了?”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基本就局限于此了,之后,他们围坐一团用叽里咕噜的维语热烈地聊着,大笑着,我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我喜欢坐在一旁久久地听着。透过繁复的镂空花窗,阳光倾斜而下,在不断变化的光影中,我静静地看着身边茶客们脸上丰富的表情。

在老茶馆,没有WIFI,时间仿佛停止,没有人赶时间,没有人要忙碌着去赴下一个约会,大家从早到晚就是心安理得地喝茶,没完没了地聊天,慢条斯理地掰下一小块馕,在茶水里轻轻蘸一下,满足地吃着浸泡后软软香香的馕。

在一个充满新疆风情的百年老茶馆里,坐在一群戴着花帽的维族老爷爷中间,喝着藏红花茶的我有时会突然穿越来到了若干年前塞纳河边,街角一间老老旧旧的咖啡馆,捧着一杯浓浓黑咖啡的我,感受到的是一模一样的悠闲和写意,不赶时间,不用工作,喝茶,聊天,无所事事,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生活。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